路人甲
2007-06-29 09:28:30
電影的另類讀解
在希區柯克看來,美國人似乎比全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有窺視的心理癖好.在50年代這一段時間裡,希區柯克總是借電影在諷刺著美國人的這種傾向,表現那種美國暗藏的頹敗,不良的心理.而且在這部中達到了高潮.其實,窺視僻應該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種心理本能.就像佛羅伊德認為的那樣,其實窺視癖滿足了人內心潛意識的需要.人們通過這樣來得到性的滿足感.這種性不是指的簡單的繁殖機能的性,而是佛羅伊德主張的"泛性論".希區柯克也是受佛羅伊德心理學影響的一位導演,所以在這部電影裡,希區柯克用他那種經過精心安排,巧妙設置的鏡頭來表現了這樣的一種哲學.
鏡頭的設置和安排是這部影片最值得說道的地方.影片講述的是攝影師傑弗里斯因為摔斷了一條腿,待在家中養傷,透過後窗觀察鄰居們的活動打發時間.有一天,他注意到一位總是嘮嘮叨叨的婦女突然失蹤了.經過長時間的觀察,試探,推理,他認定她的丈夫是殺害她的兇手...寓所是一處相對開放的場所,每個人的生活在這部影片中似乎都成了一目瞭然的東西,他們為什麼不在該拉窗簾的時候拉上窗簾?雖然我很置疑這一點的生活性,但是這顯然是為了影片需要而設置的.影片的鏡頭大部份都是男主人公的視角,鏡頭會隨著主人公的視角轉移,會隨著主人公拿起望遠鏡而放大.每天男主人公都坐在窗邊看對面鄰居們的生活.以致於攝影機始終在主人公的房間內從未移出,但是卻並不影響這部電影的敘事,對面所發生的好戲就透過這個男人的眼睛而傳達給了觀眾.寫到這裡,我突然覺得這部電影一直以男主人公的觀察者視角來表現情節,我們是否可以認為對面寓所發生的各個事件在男主人公的眼中也是一場電影呢?我認為可以這樣理解.每個窗口都可以看作是一齣戲.觀眾就是男主人公.暗指我們廣大的觀眾.我在看影片的時候確實是感覺對發生在主人公房間裡的事情不太感興趣,但是對發生在對面的事情卻很是好奇.我想看過影片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吧.這也就是說,我們即觀眾,和男主人公同樣有著窺視的癖好.男主人公看對面,也就像徵了觀眾看電影.觀眾和主人公一樣在"台下"議論,推測故事的情節,就像主人公推理的過程一樣.在各個窗口,我們甚至可以看到蒙太奇,從一個窗口到下一個窗口,不就是內部蒙太奇嗎?我真要感嘆導演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了.我前面說到了影片表現對面發生的事件時總是以男主人公的視角來表現,但是有一個例外,在一處似乎是以主人公視角拍攝的畫面過後,確實主人公呼呼大睡的鏡頭.這一點我很是疑惑.難道是為了表現觀眾有時候也會這樣心不在焉以致於失去重要情節嗎?也許是吧.
影片前一部份重在鋪墊和交代,有懸疑的氣氛,但是沒有過多的渲染驚悚氣氛.整部影片在最後30分鐘才是最扣人心弦的地方,看出了那麼些個希區柯克的風格.最後,歹徒和主人公正面交鋒,就好像是演員從電影中走出來一樣.那種感覺很奇妙.而且希區柯克的懸疑本質就透露了出來.希區柯克的電影,鏡頭語言總是一種爐火純青的境界.氣氛的渲染就只是那麼幾個鏡頭就表現的淋漓盡致.一步一步的腳步聲,慢慢轉過的身體,慢慢被推開的門...根本沒有血腥的鏡頭,但是你的心始終被揪的很緊.影片在大團圓的結局中落下帷幕.對面的各位鄰居都找到自己的幸福生活.鏡頭全景環搖,最後落到主人公的房間裡.這樣的環搖鏡頭在影片中一共用了三次.顯然也不是主人公主觀視角.而是交代性的客觀視角.
影片的主演我在一本英語教材的介紹上看到是"老超人"克里斯託福在高位截癱後扮演的,其實根本不是.片中的男主人公是斯徒爾特.克里斯托富參加的是"後窗"的重拍版本.那本教材的可靠性真是值得置疑啊.還有一點,不曉得大家知不知道,在希區老頭的電影中,他總要在自己的電影中露上一小面.都是很不起眼的,基本都是"路人甲"之類(和我一樣啊).這部影片他也露了那麼一面,我發現了.不知道大家發現了沒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