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dneyCarton

2007-07-13 21:28:00

說說「全金屬外殼」,以老庫的方式


從「全金屬外殼」來看,如果庫貝里克還活著,那麼他應該是將王小波的小說拍成電影的不二人選,那種強烈的諷刺和冷冷的筆調勾畫出的荒誕感,有時候能跟王二那玩世不恭的口吻相提並論。

我個人看的集英語罵人之大成的電影有三部,一部是南方公園的劇場版,它使一向持漢語至上論的我第一見識了自己的淺薄和無知,原來英語的罵人話可以組合得如此豐富,雖然詞根可能也就那麼幾個,但拼貼起來卻是這樣的千變萬化。一部是去年那部無間行者,馬克·沃爾伯格演的迪格南同學將英文罵人的髒和創意奇蹟般地結合到一起,甚至讓我聯想起初中時代的同窗改編淫穢版的流行歌曲,一樣的妙趣橫生。再有,就是這部前一半幾乎將罵人藝術上升到殿堂級別的全金屬外殼,那位教官開篇的連續不斷且沒有重複的一一點評,中間連胡志明也不放過的部隊拉歌的神來之筆,再加上隨時將最污穢的粗口和最聖潔的宗教瞬息之間結合到一起的天才,使我不得不嘆服,這才是英語粗口的至高境界。

影片明顯分為兩半,前半部的魔鬼訓練和後半部的戰場噩夢,雖然主題相當統一,但風格差異還是很大的,其實即使像殺死比爾一樣分成個vol1\vol2也不是不可以。說句老實話,前半部份影片表現內容的荒誕程度,可能遠遠沒有我觀看時候的感受荒誕。一般情況下,評論界可能都會對這一段致以「以荒誕的手法表現了國家的戰爭機器對人性的扭曲,人們在沉浸於殺戮的慾望中從而失去自我,正常人想要在這種狀況下保持一點自我意識,唯一的可能就是發瘋」的評價,可是我在看的時候,並不覺得上面展現的訓練內容有多荒誕,甚至——如果將那些教官的粗口刪減一點,把軍服換成橄欖綠,把M4換成AK,把口號中間的「上帝和自由」換成「人民大眾和共產主義」,這不就成了一部典型的我軍軍旅題材電視劇嗎?甚至這個我們看起來覺得很BT的教官跟大陸電視劇中的一些比起來,也顯得人性了很多,他沒有強迫胖子爬過橫杆,他沒有強迫跑步不動的他繼續跑下去,他所做的最惡劣的事情也不過就是痛罵這些小兵、讓他們抱著槍睡覺、以及一人倒霉連坐全班。靠,美國人也太精神脆弱了,就這麼點磨折就精神崩潰了,再說,粗口能算虐待嗎?齊澤克不還說這些粗話是加深群眾友誼的一種很好方式嗎。什麼?胖子後來精神高度壓迫下自己加強訓練的行為是已經BT的表現?什麼話,這明明是人家的革命意識覺醒革命意志堅定不畏艱難去爭取勝利的偉大表現!你看看我黨領導下的子弟兵多NB,洗腦式的精神灌輸不說,訓練量和強迫性都比這電影中大得多了,如果這都算魔鬼的話,那我黨的軍隊不就是魔鬼中的魔鬼了?如果這都算諷刺的話,那我黨的軍旅題材電視劇不就成了最NB的諷刺作品了?哈哈,老美要是來看中國的軍旅題材電視劇,肯定以為柴你字太kick ass wonderful了,遍地都是老庫。只是你得克服傳播的槍彈論,你得用看庫貝里克的眼睛去看,這樣才會有新的闡釋空間。可能唯一的不同,就是前半部胖子最後發了瘋,崩了教官又崩了自己。開玩笑,這在大陸那叫兵變!你當然不能這樣拍,你得拍最後教官為了訓練好他們自己得了重病,然後一群新兵蛋子淚別教官,帶著教官臨終的囑託,上前線奮勇殺敵!您息怒,這是老庫的電影,不是某某軍區的文工團的獻禮作。

好了,認真說話,後半部份,進入了越南戰場,在戰爭的和平間歇,主要是後方編輯部和西貢街頭的妓女拉客,還是跟前半部份一樣,很是戲謔和諷刺的風格,越南妓女的「me honey」聲音拖得長長的,滲透出來的卻是老庫對這場戰爭的蔑視。但精彩的還是那場面對狙擊手的戰鬥。老庫在片中終於板起了面孔,嚴肅地說事。這一段拍得戲劇張力十足,一邊是陣地上,剩餘的一群人,一邊是隱藏的狙擊手的樓群中,還有兩個被狙擊手擊倒的弟兄。這一邊,大家還在考慮是不是要去救援,但貿然闖入前面的兩個倒霉蛋便是榜樣,要求坦克支援,無果而終,又在考慮是不是要撤退,而在這過程中,對面樓房裡,狙擊手正一槍一槍縮短著弟兄的生命,像《四郎探母》裡的打更聲一樣,槍聲一聲比一聲揪心,而且又故意在每聲中隔著很長時間,總顯得突兀和無助。等到這一段危機隨著小隊進入區域而緩解,更大的懸念還未轉移,越共仍然在朝他們開槍,他們必須找到對手。等到這個懸念隨著那個隨軍記者命中目標而結束後,卻又迎來了更大的困境。原來對手不過是個十來歲的小女孩,但現在中了槍,應該怎麼處理?帶她走,去接受醫治?且不說這對戰鬥單位來說本來就麻煩,而且這個敵人摞倒了好幾個兄弟,還要為她治療?!殺了她?似乎又很不人道。扔她在這裡?那她也只會痛苦地死去。一陣艱難的困境後,一聲矛盾的槍響解決了問題。他殺死了敵人,但他卻是為了幫敵人擺脫痛苦才殺死敵人。看起來多麼荒誕,但沒有什麼比他們所處的環境——戰爭——這種荒誕行為更荒誕的了。

學習老庫,我也用兩種風格評價了他的兩部份。他最後用軍歌結尾,我也來說說片中的音樂吧,選的都是有點甜有點頹廢的鄉村民謠或者一些布魯斯音樂,他總是在人們最期待音樂的場合讓環境安靜,而在顯然不太需要音樂的時候,加入這些,使之帶著調侃的味道。最後那段軍歌,倒是不調侃了,但讓人徒感悲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