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柏林迷宮--The Good German

德国好人/柏林迷宫/柏林暗战

6 / 26,079人    105分鐘

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編劇: 保羅艾登納西歐
演員: 喬治克隆尼 陶比麥奎爾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伊丫丫

2007-08-01 19:59:21

德國好人


「金錢,讓你回歸自我。」塔利(托比•馬奎爾飾)的畫外音蓋過螢幕上他與莉娜(凱特•布蘭切特飾)的做愛場景。他們的動作是粗暴冰冷的,而塔利的聲音,粗暴冰冷更甚。這是二戰後的柏林。
將《德國好人》歸為「實驗電影」一類是毫不過份的——影片乍看下是像一部投資160萬的小成本犯罪片,使用非職業演員;而實際上,它花了華納公司3200萬美元,強大的演員陣容里包括兩位奧斯卡獎得主和一個蜘蛛人。
一次多麼徹底的對早期黑色電影的回歸:黑白膠片,固定鏡頭攝影,麥克風掛在演員頭頂的天花板上。影片中的佈景和細節都是在嚴格複製40年代的景像,而樸素平緩的運鏡顯然是《卡薩布蘭卡》式的。索德伯格堅持不啟用任何電腦特效和花哨的蒙太奇,正如影片中托比•馬奎爾所言:「別耍詐。」在這個幾乎任何事物都能夠被虛構的時代,這種行為笨拙得近乎荒謬——「一次不入流的影像實驗。」當然了,也有好處,比如說讓大家看到,沒有海斯法典的製片廠時代黑色電影是什麼樣子。
生活在大屠殺、廣島和長崎的陰影之中的黑色電影的創始者們——他們可以是所有歐洲移民——比任何前輩們都清楚,深藏於人性中的邪惡有多黑暗,但《德國好人》化解了這種醜惡,用痛苦的方式——電影給出了痛苦,還有,對痛苦的抵抗、鎮壓。與和解。
英雄是唯一的理想主義者。克魯尼扮演的美國記者在柏林尋找自己的愛人,整個故事酷似經典黑色影片《第三人》。他穿過柏林,穿過回憶,穿過自己的愛人。悲傷和失望浸透著她——她的生活貫穿過去的痛苦體驗。這是那個時代的主題——
「Anna從遠處走來,就在大道中央,然後她經過他,逕自走了。」(《第三人》)
但《德國好人》與《第三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影片展現了徹骨的痛苦和辛酸,但並非全無希望——愛情並未死亡,與過去的決裂也不是毫無可能。這樣的處理使似乎疏離於現代的《德國好人》在本質上與時代保持一致,如果說《唐人街》是70年代人眼中的30年代社會,《德國好人》則是40年代投向現代世界的複雜目光。
影片並未將現代的瘋狂散漫帶入遙遠的黑白時代,而是將那個時代的絕望和宿命注入混亂的當今世界之中。片名本身就帶有諷喻的矛盾感:片中的「德國好人」,恰好是罪行纍纍的劊子手,憑藉手中的尖端軍事技術,被洗刷成清白。
 在這個充斥著虛擬的感官刺激的世界,在這個形式大於內容的世界,影片的票房慘澹是可以預料的,奧斯卡獎也對它無絲毫眷顧,但史蒂文•索德伯格,在過去的17年間拍過16部電影的他,顯然還記著奧遜•威爾斯對電影的純真描述:「這是男孩子們有過的最大的玩具火車。」
《德國好人》,一部乾淨俐落的黑色電影,出自好萊塢最勇敢的導演的手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