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柳巷芳草--Klute

柳巷芳草/ 花街杀人王 / 克鲁特

7.1 / 29,668人    114分鐘

導演: 艾倫帕庫拉
編劇: Andy Lewis David E. Lewis
演員: 珍芳達 唐納蘇德蘭 Charles Cioff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itizenzxc

2007-08-06 09:59:37

關於我最愛的電影——《Klute》


http://citizen.yo2.cn/go/294448.html

其實說了很多無關的東西。

    還是禁不住誘惑把這部片子看掉了,之所以下載好後很久都沒看是因為我知道這部一定是我喜歡的那種電影,每次我點開這個文件夾時都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好準備,在這種情況下看片子會浪費掉這部電影的。今天真的是看這部電影的大好時機——在我看完二本半勞倫斯·布洛克的偵探小說的時候——我發現電影的意境和小說是如此的相像,甚至連故事都如出一轍。也不知是電影借鑑了勞倫斯·布洛克小說,還是勞倫斯·布洛克採用了經典的電影劇本模式。總之在我這裡,文學和電影在短短的一天裡完美結合,也算是一種巧合吧。


    我想我會給這部片子打上100分,它也許有缺點,但是我是如此的喜愛這類的片子以致於無法發現不足之處。就是這類的片子,典型的70年代風格,非常濃重的 Neo-Noir的氣息。我最喜歡的是這類影片的音畫感覺。70年代的彩色電影的顯得有些陳舊,不夠光鮮的色調是最棒的。它有著油畫版的質感,黯淡的顏色最適宜描述懸疑黑色的故事。聲音也不是特別真切的那種,好像是錄音室錄得,好像又不是。這樣的音效類似老的譯製片的配音效果,不真實但是有戲劇感,就像在劇場裡上演的一齣劇一樣,特別有影院的感覺。當然了,情節也是我所喜愛的,從Film Noir一脈相承的懸疑故事,但是在70年代則被講述得尤其撲朔迷離、陰暗邪惡,也尤其的令人迷醉。那種懸疑,往往是迷幻而難以捉摸的,主人公也總是沉迷在挖掘這個秘密的過程中,無法自拔。


    我覺得應該是小時候看過的一些現在早已印象模糊的電影真正的決定著我的觀影興趣,一些不清晰的畫面和情節的片段在我腦海里時隱時現,找到有這種感覺的電影是我尋找片子的終極目標。現在我能想起來的片段包括:一個偵探在調查一棟已廢棄的大房子,夜晚路過一個敞開著門的房間時發現一個美女在向他招手,他被深深吸引,不由自主的走進這充滿了迷幻色彩的房間……在早上的時候,他卻搞不清這到底是夢境還是現實。類似故事的電影好像有很多:《Laura》,我真的對它充滿期待,它很棒,可惜它是黑白的;《Sunset Blvd》,一個人不經意的走進一座看似廢棄的豪宅,我喜歡這部電影,但是沒有彩色版本的嗎?還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這是我情節記得比較全的一個電影:一個偵探去偵察一件案子,不管是什麼事情了,反正最開始的委託總是無關緊要的,調查中發現的事情才是最核心的部份。他被一個美麗的前電影明星所吸引,但他奇怪的是,本應該年紀很大的這個影星為什麼還是那樣的年輕貌美?於是他展開了秘密的偵查,但是總有神秘的力量阻撓著他,最後在那個女子的葬禮上他才發現,這個影星其實已經很老了,那個貌美的女子是扮演著她的角色的妹妹(或女兒?),這是為了保持住她最美好的一面,讓世人——尤其是老影星本人——能看到年輕時美麗的她。這個電影神秘氣氛渲染的很強,還有著歐式的異國風情,這也是我常常在尋找的主題之一。


    這是我第一次寫下這些腦中的片段,我發現它們都包括了偵探被什麼東西所吸引,甚至是處於對某人某物某事的迷戀去探索一個神秘的甚至有些不真實的真相的故事,這個真相往往是關於塵封的過去或者是死去的人。這類的經典電影有:《Citizen Kane》,迷戀「Rosebud」 的記者;《Rebecca》,死去了的Rebecca的故事;《The Big Sleep》,精神有問題的妹妹所掩蓋的真相……這些都是經典的黑白片時代的故事,我不是嫌它們不夠好,只是它們不是我在找的那種東西。我對黑色電影的理解是這樣的:40、50年代是黑色片的經典時代,它們給後來的電影提供了無盡的財富,在進入60年代後世界電影的新浪潮顛覆了傳統的拍片方式,於是黑色電影沒落了一陣子。但是到了70年代,當電影風格再度穩定下來後,看著黑色電影成長起來的電影人重拾起Film Noir留下的寶貴財富,開始了Noir的新時代。這時候,不僅僅有Neo-Noir——後黑色電影,更有種種懸疑色彩十足的各類影片都染上了黑色的氣質。而這其中,有那麼幾部不知名的片子留在我的記憶里,讓我一直尋找了這麼久。


    我找到的片子裡,70年代的電影最合乎我的要求,就像我上面所說,70年代片子的音畫特點都是我最喜歡的那種。當然還有其他一些特點,比如說窺視式的拍攝方法:讓被拍攝人物遠離攝影機,鏡頭隔在什麼東西後面偷偷的拍角色,這部《Klute》裡這種特點非常明顯,還有《Don't Look Now》也是很典型的一部。還有情節發展的無因性等等,我看的還太少,做不出有效的總結來。總覺得那個年代的電影頗受忽視,經典黑白片之後就跳到動感的當代了,很少看到70年代的電影被提及。在我腦海中的片段還有很多,有的甚至模糊的描繪不清。當然還有別類的,比如法國喜劇,也是那種老一點的我很喜歡,但是根本找不到,似乎只有中央台才會放這個;還有上面提過的異國情調的電影,不是那種很華麗的異域文化展示,而是要那種好像歐洲口音的英語式的感覺的電影,波蘭斯基基本滿足了我這方面的要求,就像《Rosemary's Baby》這種發生在美國的故事,看上去聽上去和歐洲的傳說都非常像。波蘭斯基的《唐人街》還極大的滿足了我對後黑色電影的要求,所以這個導演我實在是很喜歡,喜歡到不願去看他的《鋼琴家》和《霧都孤兒》,怕沒有了異國情調和70年代色調的他會讓我失望。


    本不想寫這麼多的,但是因為觸及到了我對喜愛電影的一點本質原因,有點停不下來。上面寫的很多東西我沒有考慮準備過,有些混亂,也許以後我還會再整理整理。總之,小時候的印象真的會影響到未來做事的取向,早些年在家裡悶坐著亂看電視的時候已經決定了我必然會熱愛電影,甚至決定了我會喜歡什麼樣的電影。可惜我喜歡的都是些無名的也早已不再被拍出來的片子,連名字都搜集不到幾個,更別說搞到手了。就比如說吧,誰能搞到78年英國拍的《The Big Sleep》,我就服了你了。


    最後把主題拉回來,《Klute》我可以給它打100分,簡直是完美的電影。簡·方達演技非凡;唐納德·薩瑟蘭屬於70年代,總是拍我喜歡的電影;艾倫· 帕庫拉這個導演雖是第一次聽說,但是這片子導的藝術氣質十足,很有功力;配樂極贊,總是響得恰到好處;劇本說過了,很像勞倫斯·布洛克,最近正fan他呢。你看,我說沒發現缺點吧,到處都好,呵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