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慢書房鹿茸哥

2007-08-08 08:00:42

無法禁錮的心靈——關於《死亡詩社》


   1989年的片子,2007年的夏天才看到。依然感覺慶幸,邂逅經典,無關時間。

                              一
    這是一部非常乾淨純粹的電影,一座傳統教條的預備學院,一群懷揣夢想的學生,一位心懷自由的老師,他們在探尋人生與理想的過程中,逐漸領悟人生的真諦。
    1959年,在威爾頓預備學院,那裡教育模式是固定的,教條單調,束縛思想。然而新教師John Keating到來,給學院帶來了一絲生氣。他鼓勵學生用一個嶄新的視角去觀察周圍的世界;他向學生介紹了許多有思想的詩歌;他所提倡的自由發散式的思維哲學,他崇尚以自由的心靈選擇自己的人生。這些反傳統的理念激發了年輕人的內心,引起很大的反響。然而不幸的事,一名叫尼爾的學生因為無盡的束縛最終自殺,使得John Keating不得不離開學校……。
    影片中,很多哲學式的詩句讓我印象深刻,整個過程給於我許多心靈的震撼。

                              二
   「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她的靈巧,我們讀書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熱情。」
    這是一個需要理由的世界,目的,目標,結果,得失……,似乎充滿許多準則。其實,人的生命過程無非是被一種感覺或熱情所驅動。比如那純美的愛情,如果真的純粹,就當摒棄太多雜念,否則,一切都被禁錮,束縛了。
    正如John Keating告訴學生的那樣,熱愛詩歌,並非愛她流於表面的技巧,更不能用「函數式」的機械品讀,而是發自內心深處一種熱愛。也只有如此,才能發現鮮為人知的一面。詩歌如是,生活又何嘗不是?

                              三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的所有精華,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卻發現自己從未活過。」
    生活的世界,是游離在現實與虛幻之間。一面是束縛與壓力,一面是激情與夢想。John Keating是現實中的老師,又是在現實世界裡擁有自由光環的人,他就像舵手為學生指引夢想的彼岸。他說「只有在夢想中,人才能真正自由,從來如此,並將永遠如此。」人生當有夢想,哪怕有點幻想的味道。我討厭那些讓生命枯燥現實的東西,她讓世界無比平庸。而夢幻般的幻想世界,常常是我生活的支點,雖然有時候糅合著痛苦與惋傷。
    生命是個過程,有人膚淺,有人深刻。不同的選擇決定不同的人生狀態。短暫一生,應當汲取生命的精華,擊碎所有的禁錮靈魂的一切,以在生命終結的時刻,笑而滿足的離開塵世。

                                四
    「當你認為你知道某件事時,必須再以不同角度看它。即使那看來似乎愚笨或錯誤,你們都必須試試。當你閱讀時,別只想到作者的見解,想想你的見解,孩子們,你們必須努力尋找自己的聲音」
    誠然,經驗是最好的指引。而假若不曾經歷,又怎能理解其中的真意。但用既往的標準去衡量前進的世界,便是對人的最大毀滅!John Keating打破教條金科玉律,用截然不同的思考方式激發心靈深處的激情。他讓學生站在桌子上看世界,用自己個性的方式走路,遵循自己內心去選擇道路,努力的讓自己的聲音迴蕩在浩瀚的世界裡。那聲音即便微弱無比,可至少那釋放了內心與靈魂。
    其實,當生命有了自己,一切便開始不同。

                                五
    縱然現實的世界會磨平許多鋒芒的菱角,而深藏於內心的心靈之光不能被禁錮。《麥田守望者里》說「當年輕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光榮的死,當年長時,可以為崇高的理想而選擇卑賤的活。」光榮也好,卑賤也好,唯一不變的便是理想,夢想,或是幻想。
    當我寫到這裡,忽然明白《死亡詩社》的含義:讓不屬於自己那部份東西在生命死去,讓心靈沒有禁錮,純粹自由,以尋求真正的生,有意義的生。
    尼爾死了,托德以及其他的孩子們沒有放棄對夢想追求,John Keating走了,一段新的生命理想也許正在孕育。有些東西從未停止,也永不停止!

    最後,我得說,羅賓威廉士表演相當出色。
    那樣的老師,未曾相遇,實是萬分遺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