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The Postmodern Life of My Aunt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ThePostmodernLifeofMyAunt

6.9 / 789人    Canada:111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許鞍華
編劇: 李檣
演員: 周潤發 斯琴高娃 趙薇 盧燕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飛鳥涼

2007-08-10 10:45:46

理想主義繳械投降


有一些電影,它的外衣和它的核心是常常會給人錯愕的觀感。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也許該算其屬列。
誇張的油畫色彩的海報是易於讓人產生錯覺的,在僅僅憑藉海報和部份劇照的猜測,加之斯琴高娃和周潤發這樣一對「前無古人」的搭檔,我幾乎斷定這是一部喜劇片。
看到編劇是李檣,想起《孔雀》,不免開始懷疑起自己之前的武斷。
李檣是那種特別會講女人內心戲的作者,他在《孔雀》中給了姐姐一個人去樓空,無人得見,自開自落的夢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糾結在我的記憶里。
若以《孔雀》的風格想來,《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應當是並不會叫人看得太樂呵的吧。
老上海情調的薰陶,高學歷,本著一口優雅而標準的英式英語,愛好文雅的藝術,對戲劇、繪畫亦頗有研究,這樣的姨媽在舊時是應該站在小資女人的行列中吧。
在那份情調中浸淫久了的女子各個都有著一種較平常人不一般的高姿態,是有些「端著的」味道,她們一般都有自己心裡飄著的海市蜃樓,對市井氣味濃重的平常人她們一般是不待見的。但她們端的太久實則也是寂寥,等待一段體面的臺階好款款而下。想獲得她們的青睞,必得自己也肅然起來,用文化意味深厚的外衣裹挾,換言之,才子對於她們,幾乎是百試不爽的。想想張愛玲之於胡蘭成,想想那段「從今後,我將只是萎謝了」就真替這些女人憋屈的慌。
一個人生活多年的姨媽像拋卻了歷史,埋葬了故事,她不交代便沒有人知道她的往事,她年輕的歲月,她曾經青春的面龐掠過怎樣旖旎的微風。從電影開始我可以看見的姨媽,是已經四十好幾,青春不再,身體發福,小氣,愛吹牛,多管閒事,孑然一身,孤獨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屋裡,寂寞到連和鄰居的老太太內心的小小斡旋也變成了她日常生活的大事。但就是這樣一個從表面窺不到太多閃光點的姨媽卻是善良的,會叫別人愛惜城市衛生,會為弱者出頭,會寧可抱著被騙的危險也不願見死不救。這是姨媽知識分子的正氣和溫善。
周潤發扮演的潘知常適時出現,填補了姨媽「綠窗人寂靜,空負貌如花」的內心寂寥,他高大瀟灑,口才了得,學富五車,和姨媽志同道合,簡直是天下掉下的美事。姨媽就這樣掉進了愛情的陷阱,逐漸深陷無可自拔,我猜測,姨媽即便心下隱隱覺察有被騙的可能大約也是不會回頭的,因為太寂寞了吧,守著一塵不變的日子,內心空蕩,現實不堪,理想主義遙遠而飄渺,潘知常是姨媽生命中的一個變數,原本是被放在理想主義的高樓中,然而他卻飄飄然走進了姨媽的現實生活,這種沉溺的誘惑比那份市井氣濃重的害怕被騙的擔心更叫姨媽神往吧。
姨媽沒有「中彩」,理想主義沒有走進生活,潘知常毫無懸念地騙走了姨媽的「棺材本」,一堵灰暗的高牆,再次將姨媽擋回不堪的現實。精神的打擊巨大,「忽如一夜白髮來」,躺在病床上的姨媽那份滄桑是讓人不忍目睹的。好在窗外有一輪又大又圓的月亮,暖暖的月光照在姨媽飄忽的面容上。
直到姨媽的女兒劉大凡的出現,她的過去才開始慢慢浮出水面。
文革時期被遠發東北的姨媽曾嫁予當地的男子誕下女兒,當文革結束返城的契機出現,她幾乎是無任何留戀地拋夫棄女,頭也不回地離開東北回到上海。
她的被上海情調眷養出來的,被知識成份灌溉起來的的內心,更嚮往一種優雅的生活,文化的,體面的,精緻的;相對的,她拋棄的生活,簡陋的,粗俗的,草根的;她一定是鄙棄那樣的生活的,所以即便背上罵名她也不願忽視內心精緻的夢想。
女兒劉大凡對她的感情說起來應該是複雜的,一方面,是自己的母親,割捨不斷的骨血親情;一方面,心裡不是沒有恨意的。她的生活就如姨媽所厭棄的,是粗俗不堪的,文化的闕如,生長環境的影響,她的生活從被母親拋棄在鞍山時就幾乎是註定的了。她恨母親,在街頭大聲斥責她,和男友瘋子似的吵架,她不是沒有理想的,而是她的理想在這樣的現實面前從一開始就投降了。蹲在大門口抽菸的劉大凡臉上複雜的表情,和姨媽病床上寂寥的面龐那麼相似。好在頭頂上依然有一輪暖暖的月亮,給理想消亡的空空蕩蕩的心哪怕一點點的暖意。
姨媽終於在年華老去之後回到曾經被她拋棄的舊土。
凜冽的北風,厚厚的積雪,笨重的棉襖,侷促的環境,繁雜的家務,只顧著看電視樂呵的丈夫,和男友爭吵不休的女兒,嘈雜的一輪又一輪聲音炸彈。
姨媽回到了這樣的生活里,和丈夫在小菜場擺地攤,啃著冰涼的饅頭就鹹菜,那一刻,她心裡那座美麗的高樓還在嗎?還是她在病床上的那個晚上就已經自己將它推倒了。
好在還有月亮,好在還有暖暖的光輝投進晦暗的生活,適時地給我們繳械投降的理想主義做個溫柔的掃尾。也許,這樣也很好。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