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索命黃道帶--Zodiac

十二宫/索命黄道带(台)/杀谜藏(港)

7.7 / 598,970人    157分鐘 | 162分鐘 (director's cut)

導演: 大衛芬奇
演員: 傑克葛倫霍 小勞勃道尼 馬克魯法洛 安東尼愛德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rasItE

2007-08-16 15:52:51

前行中的大衛·芬奇與他的黑色影像——《Zodiac》


當凌晨一點多電影結束的時候我才意識到這個片長足足有兩個半小時,中途在打瞌睡的時候很想按照原先的生物鐘去睡覺,但是實在不能接受看一個懸疑破案的故事還要等一個晚上才能看到兇手是誰,可是在電影完全的落幕之後,我還呆坐在螢幕前,反覆的思索著Zodiac這個懸案,從可能的作案方式和嫌疑人,到電影裡所表現的偵破過程的每個漏洞,再到從兇手擴展開影響到了涉案三個人的那張無形的網,想到暈暈的,才昏沉的睡過去。

如果做夢的話,也一定會夢見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是誰?你不認識他就別說你認識我。《Seven》和《Fight Club》這兩部電影子乎就是我的聖經,而它們的靈魂,除了真痞子Brad Pitt、雅痞Edward Norton和史上最虔誠殺手Kevin Spacey之外,就是大衛·芬奇自己的黑暗腦波和他不可思議的創造力了。

和他以前的犯罪影片不同的是Zodiac(十二宮殺手)是個真實的案件,同開膛手傑克(Jack the Ripper)一樣是一個永久的懸案,不同的是開膛手傑克屬於十九世紀的倫敦,在那個時代檢測條件手段落後的情況下,懸案是不可避免的;但是Zodiac在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指紋、筆跡、資訊溝通等手段已經現代化了的美國舊金山還找不到真兇的話,就不能簡簡單單的歸結為神秘事件了。在浸淫了太久CSI的我看來,僅憑沒有廣泛据資料的指紋、無法定論的筆跡檢測、挨家挨戶的尋訪、不可靠的不在場證據等等來找兇手還是一件不靠譜的事情,如果有了DNA檢測和如老G般謹慎客觀的科學家的存在,一切也就不是那麼難解的謎。可這也是特定的時代總有它特定的歷史故事的原因,也許未來我們只需裝上某塊晶片就可以心靈感應彼此,犯罪也就變成一件開誠佈公的事實了。

大衛·芬奇從小生長在舊金山,孩童時期正好經歷了Zodiac事件的恐慌,所以多年後當他看到同名小說的時候,童年的記憶的湧出使得他決定將這個故事再次搬上螢幕。電影根據羅伯特·格雷史密斯,《舊金山紀事報》的漫畫編輯,當年Zodiac案件的真實參與者的兩部小說:《十二宮殺手》和《解密十二宮:美國惡夢的身份之謎》改編而成,所以在最後的兇手上,芬奇也誘導觀眾們接受了羅伯特的猜想,但是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卻有若干種不同的想法。

一、大家公認的四起Zodiac案件是否是同一個人的犯罪?

電影裡對於四次的兇手分別使用了不同的演員扮演,說明了芬奇也有此疑惑。當時警察認定兇手為一人的原因就在於寄給雜誌的信里詳細的說明了兇殺的細節,包括警方未對外界公開的細節,但是看過很多季CSI的人會知道,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可能性一個兇手把謀殺細節洩漏給另一人而造成的盲目效仿式犯罪或者是為了逃避嫌疑的模仿作案的。除了並不可靠的筆跡判斷外,就當時沒有實際的生物學物證能夠證明四起案子的兇手有著實際的聯繫。

二、反覆寄信給雜誌進行恐嚇的人是否真的是Zodiac殺手呢?

從寄信人的口氣和手法來看,他更多的是在炫耀,他鄙視公眾與警方的低能,他做姿態自我吹捧,他洋洋自得的樣子不是很符合一個連環殺手的犯罪肖像。而作為一個連環殺手,真的能夠做到無差別殺人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殺戮對於他們像是一種強迫症,但總是需要一個受害者共同的特徵來激發他們的某根敏感的神經的。包括後來Zodiac只是寄信來而並沒有實際的案件發生,更加證明了我的猜測:寄信來的人實際上只殺死了計程車司機一個人並且得到了帶血的襯衫(也存在連司機都沒殺,另外途徑獲得帶血襯衫的可能性,還有沒有對血跡進行DNA檢測的情況下都不能確定是否是同一個人的血跡),他通過其他途徑得到了以前案件的細節,而寄信的這種手段,不也是另一個讓自己成名獲得無限虛榮心的途徑麼。

三、利用雜誌媒體反復製造恐慌的手法很有新聞工作者的風範?

在七十年代,銷量大的著名雜誌、電視、電台、電影、電話等等,這些手段都被Zodiac利用來製造自己的知名度和恐慌度,我在兩個半小時裡有一個詭異但是會驚嚇到自己的擔心,我很緊張的擔心,害怕看著看著最後發現那些密碼信其實都是參與案件的那個Robert Downey Jr.所飾演的記者創造的;在他落魄之後我排除了他的嫌疑,但後來我還擔心過一段時間這信可能是Jake Gyllenhaal所演的羅伯特自己寄出去的(默……我的確有點疑神疑鬼)。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代媒體因為其越來越大的公眾影響力,使得一些重大事件的恐慌度成倍的增長,甚至是翻了好幾番,而現代的兇手也越來越懂得利用這些手段了。話說第一封Zodiac的信裡的靈感也是來源於一部三十年代的電影。

四、懸案是如何產生的?

除了檢測手段的不完善之外,通過警察破案的這條線索的推進也能看出,涉案的地區警局之間的溝通不利是造成了錯過案件最佳破案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另外涉案檢測人員本身的影響,比如檢驗筆跡的老頭的不穩定狀態和前後不一致的說辭等等,也是影響偵破的另一個原因。如此看來,還是CSI說的對,要讓現場說話,讓死人發言,這才是最可靠的證據。電影比較不合常理的一點是,這樣一種簡單的用替代碼表示的密碼信,怎麼可能美國的情報機關自己翻譯不出的啊?

以上基本是我犯了CSI症候群之後得出的部份分析,回歸到電影本身,芬奇這次擺脫了自己原本炫目的影像風格,採用了如同紀實片一樣隱忍的視角,但是延續了他一貫的黑色影像,夜景、雨景、城市陰暗的角落,連白日裡都有著無法散去的陰霾。他開始擺脫從前的類型電影的風格,從《Zodiac》的掌控的細節來說,他已經很有大師風範,雖然沒有太多驚喜,但著實又看到了他的改變,估計他離走向全能導演的路要不遠了。

電影最驚悚的像恐怖片的時候出現在羅伯特調查那個電影放映員的時候去了他的家,在他說了「海報上是我的筆跡」那一幕,在那個灰暗的地下室裡面對那張亦明亦暗的臉的時候,不止羅伯特一個人被嚇得魂飛魄散。從表演的角度,Jake Gyllenhaal和Robert Downey Jr.都還算滿意,但是飾演堅持這個案件的警察的Mark Ruffalo塑造了一個很執著的形象,平實但是並不平淡,很有大牌實力派的作風。沉溺在案情里分析來去之後,再次審視電影,更多的是發現,Zodiac這個懸案的神秘之處,不是在於它有多麼的完美,而是在於它有太多不完美的疑點、漏洞和缺憾,而這種不完美的神奇力量,會讓每個捲進去的執著的人彷彿被這張無形的網所捉住,怎麼也無法掙扎出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