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吳異.nova

2007-08-21 22:39:31

光影中的領航人


    像【死亡詩社】裡的老師基丁,【長大成人】裡的朱赫來,【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老師,【飛越瘋人院】中的麥克默菲……似乎我們的周圍總有人因為其與眾不同,顯示出智者或者英雄式的魅力。我喜歡把他們想像成光影穿梭中的領航人,在談笑之間,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死亡詩社】中威爾頓預備學校的學生們都是家長的掌上明珠,他們被送到那裡是要朝著美國的重點大學努力的。這些學生看上去光鮮無比,呼吸中噴出的氣體都充滿年輕的力量。然而這樣一群學生,他們之中仍然有不少在不自知的迷茫中。畢竟,父輩的夢想不代表是自己的選擇。他們不過是被父母推著往前走而矣。
    正如那些所謂的名校,威爾頓預備學校也是聚攏了眾多的會讀書的學生。它擺出一副威嚴的面孔,用榮譽,傳統,紀律,優秀,這四大支柱讓學生們煎熬在伴隨著優越感的惶恐中。學生們只能無知無覺地循規蹈矩,老老實實讀書,然後找一份家長和學校都喜歡的體面工作,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女子結婚,生子,或許在此之後還會用居高臨下的姿態告誡自己的孩子要按著自己的步伐走下去,並且以愛的名義。
    英語老師約翰 基丁在教詩文的同時總向學生們滲透著一些看問題時另類的角度還有思維方法。基丁讓學生們叫他船長,讓學生們站在桌子上用另一個高度看待常見的物體,他們大聲朗誦自己的詩作,大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說:「我們不過是蛆蟲的食物。曾經的我們是多麼野心勃勃,覺得世界就在我們的掌握之中。可是總有一天,我們會死去,變冷,成為花下之塵。」所以,他告訴學生們要珍惜時間,珍惜做自己喜歡事情的機會,追求生命中真正值得追求的美。毫無疑問,同學們猶如走出了漫長的中世紀,豁然開朗,欣喜異常。這種突然的緊張,刺激,興奮讓所有人著迷。其實基丁所教的形式上的與眾不同隻是一個過程,最終,學生們要學會邁開自己的步子。
    那些美麗的詩篇指引他們思考,帶給他們激情,把他們引向藝術。一位老師擔心,「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不是雪萊的時候,他們會後悔。」正是這種想法不知扼殺了多少鮮活的靈魂。哪有人不害怕?大家都需要麵包牛奶來繼續生活,大家都需要一些虛榮心好換取到自己所竭力維護的尊嚴。生活方式是自己選擇的,他人無權干涉。藝術的存在並不是因為讓大家都成為藝術家。我們欣賞藝術,是因為藝術完整地記錄了生活中存在的美,並且我們可以正大光明地欣賞追求那些美。基丁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沒錯,醫學、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撐人的一生,但是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些才是我們生活的意義。」
    一切對世俗的反抗都會遭來非議,甚至會犧牲自己的生命。所以不少人選擇安之若素地生活,逆來順受。可是,僅僅因為如此我們就必須按照古有的方式生活與思考嗎?那麼,生命不過是一個笑話,人類也無所謂生存的價值。生命可以因反抗而變得悲壯,但不能因世俗的眼光而變得平庸。
    粘稠的泥沼,當我們淹沒在沉悶的空氣中繼續綿軟無力時,基丁的舉手投足隻言片語瞬間顯得如此的魅力十足。基丁這類人的出現,就是用利刃在嚴密的裹屍布上劃開一道鋒利的口子。從此,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飛躍瘋人院】中的麥克默菲和基丁扮演的角色一樣,他們總在給他人平靜的生活「添亂」。但如果麥克墨菲沒有進瘋人院,病人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爭取讓自己看個球賽,永遠都不會問自己為什麼要吃那些奇怪的藥,永遠都不會問護士要回自己所有的煙。溫柔的護士,像母親般的呵護照顧那些被看成沒有生活能力的精神病人。可醫院不過是用自己的方式管理那些病人,站在病人的角度關心他們更是無從談起。這就是溫柔的暴力,一種更加可怕的暴力。
    【放牛班的春天】中,瘦弱的不僅是孩子們的手臂,空洞的不單是孩子們的眼神。他們的弱小是不僅僅來源於被社會所拋棄,更體現在他們的夢想與存在根本就被社會所忽略。選擇被剝奪,機會被吝嗇。『池塘之底』,簡單的四個字便充分感受到他們所受到的歧視。老師克萊門特初次走進學校時,濃重霧氣纏繞著的學校,面無表情略顯呆滯的教工,光線消隱在潮濕陰冷的走廊,用極端的手段惡作劇,做鬼臉,來報復學校的孩子們讓所有人都束手無策。所有人都充滿仇恨。
    對音樂充滿熱情克萊門特,已經不再年輕,謝頂,身材發胖,但是心腸仍然那麼好,用單純的眼神看這個世界。記得他上的第一節課便是讓學生們寫下自己的夢想,我和他一樣意外,孩子們寫的是那麼的認真。終於有人真正開始關心孩子們的夢想,終於有人肯定他們的存。老師並不需要做出什麼轟轟烈烈偉大的事情來換取世人的尊敬,在克萊門特用音樂喚醒孩子們的愛時就註定了他不會被孩子們所忘記。
    有誰信任這些孩子?有誰聽孩子們唱歌?有誰保護過孩子們?此時,片中克萊門特在孩子們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為他們開啟另一個人生的老師,或許,他已經成為了他們心中父親的形象。
    那孩子們唱出的天籟之音,聖潔如柔軟的熱流緩緩淌過我們每一寸的肌膚,填平所有時間留下的傷痛。從此,池塘之底變得溫暖。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俄羅斯電影【回歸】中教會孩子們獨立生活的父親,【半個納爾遜】中教孩子們辯證法,矛盾學,而理想主義又破滅的歷史老師,【長大成人】中英雄似的火車司機朱赫來……可是似乎無論是船長還是領航人,他們的結局並不如大多數人希望的那麼圓滿。基丁,克萊門特還有丹都在校方的壓力下離開了學校,麥克默菲被瘋人院做了手術而真正變成了瘋人,即便是【回歸】中父親也不幸從高台上墜下而喪命。悲劇的句號是這一類型電影註定的結尾。或許,只有如此。
    這樣那樣英雄式的人物讓人羨慕,我愣在那裡不知道怎麼做才可以像他們那樣另類而又不失風度。或許僅此,電影存在的目的便達到了。一部片子,讓成百上千的人重新看到過去。釋然也好後悔也罷,哭過笑過掙扎過,只要選擇了最值得的生活就是圓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