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芬妮與亞歷山大--Fanny and Alexander

芬妮与亚历山大/芬妮与亚力山大/FannyandAlexander

8.1 / 49,897人    188分鐘 | 312分鐘 (TV分鐘iseries)

導演: 英瑪柏格曼
編劇: 英瑪柏格曼
演員: Kristina Adolphson Borje Ahlstedt Pernilla Allwin Kristian Almgren Carl Billquist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hoebe

2007-09-06 03:27:06

關於《芬妮與亞歷山大》


       關於《芬妮與亞歷山大》

   
      首先,這無關乎品味,也不是以作任何賣弄或者炫耀為目的。那麼我就可以安心的說,能夠讓我把他的電影頂禮膜拜來瞻仰的大師只有一個,那就是英格瑪伯格曼,永遠的伯格曼。
關於哲學,宗教與生命的思考一直是這個我們稱之為大師的人在電影裡所終身探究的主題。無可否認,他使電影成為與繪畫,雕塑,建築,音樂,戲與戲劇並駕齊驅的藝術門類。如果一部可以稱之為電影專著的書籍里沒有伯格曼的名字,恐怕這本書就不能算做與電影相關。發現自己真的無法用一種劇種來概括伯格曼最後的這部收山之作――《芬妮與亞歷山大》,只是在豆瓣的描述中說,我感覺,它就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這位老人為電影已經心力交瘁,85歲離世,壽終正寢,喜歡他的人們可以得到些許慰藉了。
    「人老了之後的現象之一就是,童年的回憶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而壯年時期的種種大事卻反而模糊,以致於消失。」不用像《第七封印》那樣深沉嚴肅的話題,他只用《芬妮與亞歷山大》這一部電影就足以證明白己這句話的份量,至少他的影迷我是這麼認為的。電視劇版的《芬妮與亞歷山大》很長,用5個小時把它看完,然後明白了,這就是大師最後給我們所帶來的驚喜。
     一種類似於讀完重新讀完《紅樓夢》後的驚喜感,甚至評價也有類似,所有人物,感情,都讓人感覺到異常的真實感,惟妙惟肖,每個人物都有其特定的出場,屬於自己獨特的性格,甚至最後的歸屬都有歸乎其位之意,一切都是那麼順其自然,水到渠成。雖說不是閱片無數,也是有些資底的,竟然沒有找到一部可以尋覓到與它相通的點點。
    看到有些影評說,它像《野草莓》以孩子 也就是亞歷山大的視角展開,其實不用談什麼視角問題,亞歷山大本身就是一個線索,穿起整個愛柯達家族事件的點點滴滴。他們對生活和戲劇的熱愛,感染著喜歡他們的每一個人。無論是祖母愛倫那對整個家族成員典雅、寬容、慈愛無微不至的關懷;古斯塔法,奧斯卡,卡爾三兄弟與他們的妻子兒女之間的微妙的經歷和他們之間和睦而又真摯的親情;奧斯卡去世後艾蜜莉深夜在他靈前歇斯底裡的痛苦哀吼;芬妮和亞歷山大隨母親改嫁到冰冷的主教院,每天面對偽善的主教和他古怪家人時所表現出的種種心理變化;古斯塔法、卡爾為救出艾蜜莉母子代表愛柯達家族與主教的談判;不時出現鼓勵家人的奧斯卡的魂靈;可憐的艾蜜莉所為孩子做出的種種犧牲;甚至後來在亞歷山大身上出現的靈異事件對主教一家的報復,以致於最後童話般完美的結局。一切的一切,就像一部百科全書,你一頁一頁的打開,每個情節行雲流水般的向你走來,有家族喜悅的淚水,有經歷坎坷時每個人所付出的深切關懷,有亞歷山大清澈而又充滿玄機的眼神,有愛倫娜充滿慈愛的微笑。這也許就是生活所賦予愛柯達家族的責任,生活就像洋蔥,你一片一片的剝開,終有一片會讓你落淚。
    結尾古斯塔法最後擁著妻子和艾蜜莉說到「試想一下,我們以後又可以生活在一起了,快樂的生活在一起…..因為想到你又將和我們一起過日子了,我開心的想落淚……」三人喜極而泣。經歷過陰霾後的愛柯達家族又重新聚在一起了,很是令人歡欣鼓舞。雖然最後亞歷山大不知是幻覺還是真實被已故的主教慣性的拍了一下腦門,也許這還不是終點,至少,我們的亞歷山大終於在他慈愛的祖母懷裡安睡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