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終極追殺令:導演版 Leon

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莱昂/终极追杀令(台)

8.5 / 1,251,268人    110分鐘

導演: 盧貝松
編劇: 盧貝松
演員: 尚雷諾 蓋瑞歐德曼 娜塔莉波曼 丹尼艾羅 Peter Appel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完全博起

2007-09-13 03:27:47

黑暗中放映的童話


瑪蒂爾達:生活是否永遠如此艱辛,還是僅僅童年才如此。

萊昂:總是這樣艱辛的。

        它是黑暗中放映的童話,在琉璃的光影下埋藏著看不到的傷痕。

        它是悲情城市中的一曲輓歌,用一個殺手的信仰歌頌生命救贖的壯麗。

        它更像是一個關於成長與相互變化的寓言,讓一個想找回童真的殺手和一個想變成殺手的懵懂女孩找到了內心深處消逝已久的愛心。

       這就是法國大導演呂克貝松,導演生涯的第七部作品:《殺手萊昂》

影片的第一個畫面就是這個電影史上著名的航拍鏡頭,攝影機從海洋、森林掠過,接著鏡頭搖至遠處聳立著的高樓大廈、公路、城市的大街小巷,接著影片有一個黑色鏡頭引出了主角。從義大利到法國謀生的萊昂是一個孤獨的雇用殺手,對已經40歲的他來說,殺手僅僅意味著一份職業,就像有的人是醫生,有的人是教師一樣。唯一不同的是他別無選擇,必須冷酷無情,必須乾淨俐落。影片只用了短短的幾個鏡頭就描繪了卸下殺手面具的萊昂:在雜貨店裡買牛奶,在浴室裡痛古的洗澡,在房間裡燙衣服,每晚他戴著墨鏡、握著手槍坐在沙發上睡覺。他的房間裡永遠是那麼簡單,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簡潔而單調,就像他生命的孤獨一樣。唯一慰籍他靈魂的只有那盆茂盛的銀後萬年青,也許這盆萬年青並不能代表一個殺手的生存意義,但是它卻像徵著內心深處某個角落裡潛藏著的一種未泯的天真。而來昂的生命也在這株綠里變的豐滿起來。

      12歲的小女孩瑪蒂爾達是來昂的鄰居,她柔弱、孤獨、倔強、任性,天使般的面孔上有著一雙冷漠的眼睛。尚未成熟的單薄軀體隱約散發出令人無法抵禦的美麗,瑪帝爾達一天當中最快樂的時光就是偷偷走出自己的房間,坐在樓梯邊抽從爸爸衣兜里偷來的香菸,劣質的菸草總是把她熏得睜不開眼睛,家人的慘遭殺害把12歲的瑪第爾達與40歲的來昂聯繫在了一起。

      大門敞開的那一瞬間,來昂迎來了陽光。也選擇了死亡。殺手冷酷的人生因為一個女孩純粹的愛情,有了童話的色彩。但殺手的童話結局必然是悲愴的。來昂為了守護生命中的這縷陽光,為了給瑪第爾達復仇,為了拯救瑪第爾達的生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處理影片結尾來昂中彈的場景時,導演採用了慢動作和消音的方法。我們看到從來昂眉心慢慢擴大的血斑,然而還差幾步就能到達的光明,來昂卻再也無法踏出。

      影片對「愛情」體現是朦朧而曖昧的,它即不轟轟烈烈,也非輕描淡寫。它的作用像一滴水侵入棉紗,然後在其中慢慢擴散,導演賦予兩個主人公溫和的情感基調和法國式的光輝。所以他們之間的這種特殊的情感如童話故事般美麗迷人,卻又那樣的遙不可及。

      在電影史上比來昂更酷的殺手有很多,但是集純樸、冷酷、溫情於一身的殺手卻只有他一個。呂克貝松並沒有使用大量而直接的暴力場面。而是始終把來昂隱藏在黑暗之中,那個充滿疲憊的身影,充盈著一種真實的殘酷,一種將生命的意義完全置身於生存背後的冷酷與悲涼。讓.雷諾將外冷內熱的殺手形象塑造得天衣無縫。在影片中雷諾對充滿人間煙火氣息的另類邊緣殺手來昂的塑造似乎正暗合了他自身平民化的生活風格。他對生活片段的細膩描摹感人至深,飽滿而富有張力,而殺手來昂身上單純沉默、質樸溫暖以及令人信任的硬漢氣質也都可以從雷諾身上找到影子。

       呂克貝松的大部份電影總少不了配樂家埃里克.沙拿的音樂,《殺手萊昂》的音樂,主要以冷峻幽暗的電子音色來渲染動作的緊張氣氛,幾乎所有的動作場景都配了埃里克.沙拿精心譜寫的旋律,他還用小琴交響曲和有著詠嘆調風格的室內樂,完成轉場之間的自然銜接,傳達出情感剎那迸發間的迷人風采。另外影片的主題曲《心得形狀》特別在最後那充滿磁性又略帶傷感的嗓音,獨特的詮釋出來昂宛若歌聲一樣孤獨的悲劇宿命。而瑪蒂爾達如履薄冰的堅強,也似乎只有在這手歌聲里才得以安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