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髮膠明星夢--Hairspray

发胶/发胶明星梦/恋爱大爆发

6.7 / 138,647人    117分鐘

導演: 亞當夏克曼
編劇: 萊斯莉迪克森 約翰華特斯
演員: 約翰屈伏塔 蜜雪兒菲佛 克里斯多佛華肯 亞曼達拜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笑烏龜

2007-09-15 02:49:20

反叛被反叛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曾經黑人在美國是奴隸,如今種族問題依然存在,但早已今非昔比。60年代反對種族隔離的運動轟轟烈烈,在那個反叛的年代裡,上演著無數的運動,影響至今。
曾經同性戀被看做精神病和性障礙,有精神科醫生「治療」這種所謂的性向疾病,如今,不會再有醫生「治療」同性戀,在某些國家同性戀可以結婚。
曾經,在古代,我國的唐朝,女人以胖為美。今天,胖被認為是難看的,女人們的話題總是離不開減肥,即使多數女人身體健康身材勻稱。
曾經,在1988年,約翰•沃特斯(John Waters)拍攝了關於種族鬥爭的影片《髮膠》,2007年,也就是現在,《髮膠》的新版本上映。
曾經,里基•萊克(Ricki Lake)還是個胖女孩的時候主演了《髮膠》,19年後,她再次參演了新版的《髮膠》,但是我認不出她在新版的出演的角色,因為她變瘦了不少,現在的體態豐滿勻稱。她是電視節目「大家說」的主持人。
曾經,傑里•斯蒂勒(傑瑞 Stiller)在1988年出演了《髮膠》中父親一角,19年後,他在新版《髮膠》中出演平基先生,一家服裝店的老闆,只賣給「有品質的女孩有品質的衣服」。
曾經,迪文(Divine)是約翰•沃特斯的電影「女」神, 19年後,約翰•特拉沃爾塔(John Travolta)在新版《髮膠》中重新演繹了《髮膠》中母親一角。

新版《髮膠》和1988年的《髮膠》相比少了銳氣,綜合了改編自約翰•沃特斯《髮膠》的百老匯歌舞劇中的元素,票房成功,但在我眼中,是一出非常失敗的喜劇。
約翰•沃特斯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導演,他的銳氣另人乍舌,被譽為垃圾電影大師。他的電影是非常自然的,憤世嫉俗,不遵循通常的電影語言,把他的所思所想自然呈現,尖銳的嘲諷現實中的一切。新版《髮膠》導演亞當•山克曼 (Adam Shankman)擅長拍攝輕鬆喜劇,經他演繹的《髮膠》是對舊版《髮膠》的反叛,舊版《髮膠》之所以用髮膠來命名就是對60年代群體的嘲諷,60年代誇張的髮型和60年代誇張的人們是一致的,雖然60年代群體反叛精神值得懷念和發揚,但是並不發自內心而是隨潮流而動的反叛不過一出做作的戲,帶來的只會是失敗。約翰•沃特斯做為同性戀曾經受到群體歧視,但他的反抗並不是憤怒吼叫,而是把現實中的荒謬荒謬地呈現在膠片中幕布上。他把黑人運動的荒謬表現出來,因為這一切本身是非常荒謬的,人類這種生物內部會因為膚色的不同相互歧視,還要為了平等而奮鬥,這簡直是太荒謬了,外星人一定早把地球上人類的故事當做最好笑的事情拍成了喜劇,還要做些關於地球生物群體內排斥性的研究。而亞當•山克曼翻拍的《髮膠》卻把這一切變成另一番意味:逆時代潮流而動是必定失敗的。力度沒了,獨特視角沒了,捲進了群體浪潮,趕時髦而做。說是時髦,早已是舊事,趕時髦這種事一般都是落後於先鋒,流俗,缺乏獨立見解,卻討好,體現在票房上。把兩部電影比較一下,有些細節是非常有趣的,約翰•沃特斯電影中的顏色是飽和鮮艷的,現在,很多電影中色彩都是這樣的。新版色彩柔和,沒趕這個時髦。約翰•沃特斯電影中出現過幾次愛吃糖的可愛姑娘,愛吃糖到病態。新版《髮膠》中愛吃糖的姑娘也很可愛,長相甜美,總是吮著棒棒糖,這個角色再次重複了電影中將棒棒糖搞成性聯想的陳詞濫調,姑娘和黑人少年跳舞那段黑人飛吻後拿掉了她口中的棒棒糖手指貼在姑娘唇上。
有一點,新版的點子挺好,就是最後在選秀中獲勝的是黑人小姑娘,而不是為黑人運動代言的白人姑娘獲勝。
新版中約翰•特拉沃爾塔飾演的母親一角是一位因為肥胖而自卑的女人,善良膽小。他在一些細微之處捕捉了迪文的神態和氣質,我想他捕捉的是真實的現實中的迪文的影子,迪文曾經創造的角色都是非常自信誇張邪謔的角色,誇張的表情背後難以捕捉的屬於他本人的善良脆弱在新版中由母親一角體現出來。約翰•特拉沃爾塔也怪不容易的,要貼上一套肥胖膠皮還要舞步輕盈在結尾歌舞一場。他和克里斯多福•沃肯 (Christopher Walken)的戲讓我想到年老的約翰•沃特斯,可惜迪文88年去世了,要不他倆是多好的一對。
復出的米歇爾•菲弗 (Michelle Pfeiffer)的冷傲美艷和88年版本中演同一角色的Deborah Harry模樣有點像,神態氣質也很相似。約翰•沃特斯又在自己的影片中過了一把跑龍套的癮,88年的版本他演的是一位精神病醫生,2007年版本中他客串了一個暴露狂。
約翰•沃特斯是在巴爾的摩的兩種文化的交叉下長大的,他那時候和很多白人少年一樣,背著父母收聽電台裡的黑人音樂節目,喜歡看電視節目「巴迪•迪恩秀」。 在約翰•沃特斯看來,他1988年創作的《髮膠》實際上是在通過一個白人的視角去看待取消種族隔離運動的:「我相信這會是一部引起共鳴的影片,有趣的同時,也在關注著一些社會問題,絕不會嘮嘮叨叨地講大道理。這裡我要說明的是,從來沒有過胖女孩參加現實生活中的『巴迪•迪恩秀』,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創造特蕾西這個角色的原因。對於我來說,像特蕾西這樣的女孩,是一個註定會失敗的人,她的夢想是在『柯尼•科林斯電視秀』跳舞--代表著每一個受到歧視的人的願望。」
如今,無論黑人還是胖姑娘,都可以成為明星,雖然比率還是小些。

TOM專稿 請勿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