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口白人生--Stranger than Fiction

奇幻人生/口白人生(台)/离奇过小说(港)

7.5 / 236,689人    113分鐘

導演: 馬克佛斯特
演員: 威爾法洛 瑪姬葛倫霍 艾瑪湯普遜 昆琳拉提法 達斯汀霍夫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望月封道

2007-09-15 06:59:16

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以下是故事。
我在這裡講的是一個故事,故事裡面有個女人,這個女人寫了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裡面有一個男人,這個男人生活在那個女人寫的故事裡面,他就是那個女人的故事,是,又不是。
「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他在講故事,故事講的是,從前有座山……」,這個小時候的「故事」有多種不同的版本,不過每個版本都「講」不久,如唸經一樣嘛咪幾次過後,講的人睡了,聽的人走了,兼具催眠和打發的雙重功效。《Stranger than Fiction》沒有這麼無聊,它只有一百一十三分鐘,有始有終,而且截止由我來講這個故事的時候,這個故事的邏輯也只套了三層,還算簡明易懂。
較真,就是把事情當成真實的放在現實中來考量,拿著各式各樣的價值米尺在上面比來划去。究竟是這個叫Harold男人的生活是故事,還是那故事的主人公是這個叫Harold的男人,類似的事件好像沒有登報過,也沒出版為現代奇幻事件紀實,較真到最後都不會有結果,姑且先當完全不真實的純粹虛構。可惜人的大腦不支持在地平線上的級別較真純粹虛構,可喜人的大腦支持在虛構結構裡面較真任何虛構,所以為了理解發生在這個叫Harold的男人的事件,我們把他放進了一個虛構結構,一部電影,一個現代的故事。
 

以下是故事中的故事。
國稅局審計員Harold Crick一天突然發現他的整個生活是一個陌生女人所講述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將很快的以他的死亡而結束。在文學史教授Jules Hilbert的幫助下,Harold發現那個講故事的陌生女人是小說家Karen Eiffel,而當Harold找到她的時候,Karen已經完成了整個故事,最後的結局的確是以Harold的死亡而告終。在讀完整個故事過後,Harold收回了要求Karen修改結局的要求,然而……
故事中的故事很簡單,現在讓我們回到故事。

Harold
Harold生活的變化是起因於他聽見了Karen的聲音。雖然這個聲音告訴了Harold他的生活是一個乏味的故事,但讓Harold坐立難安的倒不是他那被傷害到的脆弱的自尊心,而是這個聲音讓Harold開始回顧起他自己的生活,並且在被通告他即將來臨的死亡過後,這種回顧不得不變得更加深刻和急迫。一句話,Harold必須在他的生命和煎餅質量之間作出痛苦的選擇。
由於死亡在即,Harold不得不開始抓住每一刻去感受生命,不工作,不打領帶,不數刷牙的次數和到公車站的腳步,開始品味餅乾蘸牛奶,開始學彈吉他,開始追求心愛的女人,當然,他還需要尋找那個聲音的來源,那個陌生的女人,他生命的講述者,爭取在死之前改變那他完全不知道的結局。
但當他找到了Karen,看過結局過後,他改變了主意。他作出了選擇,不過這次不是在他的生命和煎餅質量之間,這次,是在他的生命和另一個生命之間。
因此,Karen最後選擇了他。
 
Karen
Karen是個殺手,合法的。不要誤會,她並不是雙零屠夫專業戶,她只是個小說家,她只殺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她所有的作品的主人公都被她殺了,一個不剩,美麗之極,都是令人心碎的悲劇。
Harold是她十年磨一劍的作品,然而在他這裡她遇上了困惑。她發現殺死他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她要讓他的死亡自然而又不失美感,同時還要充滿悲劇的震撼力,然後托起她,直升至文學的巔峰。
一個瞬間,她找到了站在桌上走在醫院裡淋在風雨中都不曾找到的靈感。她立刻開始敲打字機。
在作品裡面,Harold會找到她,打響她的電話,當她將情節敲下之後,她的電話的確響了,電話那頭是Harold本人。
他來了。
他求她不要讓他死。
他拿走了她的故事和最後那幾頁記在廢紙上的草稿,在公車上讀完了它,帶著它回來,還給了她。
「這是一本好書,你應該寫完它。」
轉身,頭也不回地離開。
剩下她獨自站在街上,徬徨無措,淚流神傷。
 
Harold的表
故事的第一句就說了,這是一個關於Harold和他的表的故事。
Harold的表相當之可愛,和它的主人一樣可愛,而他的可愛也因為不被理解而被忽略,和它的主人一樣被忽略。雖然它最後導致了Harold的死亡,但那也只是它的本職工作的附帶意外,而事實上它最後又拯救了Harold,同樣也是它的本職工作的附帶意外。當每個人在故事裡哭笑著憂傷著的時候,Harold的表只是靜靜地待在那裡,在熄了燈的夜晚漸漸暗去,最後化為他左手的一部份,從此記載他的脈搏,他的心跳。
 
精巧的深刻
現代生活是缺不了表的。Harold有一只好表,它準確的把握時間如同他準確的把握數字,他們主僕二人共同把生活推向了現代的極致——時間的精準量化。
但Harold的表並沒有就成為了一個現代生活的邪惡象徵。故事的最後,Harold的表拯救了Harold。故事在這裡結束,它不僅展示了一個人找回自己靈魂和生命的過程,更進一步的,它還悄悄地調和了物質文明與個人精神之間的矛盾。是的。科技和進步本身是沒有錯的,它們是來「救我們的命的」,它們不是也不會是人與人之間疏離的罪魁禍首。現代高效率的生活方式或許掏空了情感的身體,然而只要用心體會,那心和血的溫度卻從未失去。一塊腕錶,一次醫學上的奇蹟,或許如同故事本身一樣純屬虛構,但至少留給了人們兩個正確卻不是很符合古典邏輯的問題:在正確的生命發現之前,是否就能夠做出正確的生命選擇?而在正確的生命選擇之前,是否就已經能溫暖另一個生命?
 

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這片領域屬於Harold和Ana,屬於Karen,屬於秘書Penny,屬於Hilbert教授,屬於那騎車的小男孩和他的父親,屬於Harold的腕錶。
正如你的故事中的故事中的故事,
只屬於你。
 
 
 
後記:
雖然很早就知道,不過最近經常聽不同的人,包括我自己,說起生活本質沒有意義。想起了看這部電影時的感覺,想起了看了過後沒寫東西然後一直掛懷,忽然覺得生活有時候也如此,沒有驚天動地也沒有撕心裂肺,淡淡掛念,微微溫暖,絲絲驚奇,也就夠了。
與其去較真自己的生命會在哪一個故事裡穿梭,不如學著Harold刷次牙,上下三十八遍,左右三十八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