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ineapple

2007-09-19 13:39:08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can do


今晚才把『the day after tomorrow』看了,實在是有些慚愧。記得此片當時剛出來沒多久的時候,前往紐約的飛機上已經把這個新片子列在了播放單子裡 - 自己因為工作壓力大忙得累得不行,只想輕鬆一下,不想看災難片。去時沒看,回來的時候也選擇在飛機上睡覺,兩次都錯過了。今天看過,才發現當時若是看過此片,再去曼哈頓,後去洛杉磯,旅行的感覺一定會大不相同。災難片看過一些,有時候會覺得那些片子總是特技太多,不是很喜歡。之後想看的時候,也沒有去影院裡,因為太貴。所以一直在找機會,想靜靜的看一次。片子出來幾年了,直到今天才把它好好的看了一遍。

裡面的特技雖然都很精彩,卻不想評判,因為那些只是片子想表達的意思的載體而已。也不想去看裡面的那些小小的搞笑的隻言片語,那也只是為了讓整個災難片更接近真實生活,讓氣氛不總是很壓抑的一些調料罷了。我只想說幾點關於我自己的一些感受。

看完了,最強烈的感受就是「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you can do」。這個道理太顯而易見了,也許都不用說出來。為什麼只想強調這一點,也許跟我前一段時間的內心掙扎有關係,也許跟自己對中國的科研體制的理解有關係。人,面對自然,是渺小的,這種感覺其實和自己面對科學一樣,自己所做的連大海裡的一滴水也算不上(部落格里有文章提到過)。感受到自己的無能,想做些實際些的事情,放棄無限追尋未知領域的夢想。自己無能,自己渺小,全因自己知道得太少。中國的科研體制也許真的是有些問題,教授實在是太多。高我幾個年級的師兄師姐們裡面,裡面已經出現了N個正教授,無疑他們是優秀的。有人曾經借「天上掉下個石頭,十個有九個砸到的是經理」來褒獎過中國的經濟發展的迅速。好像也有人說過砸到的十有八九是教授,無處可考,是褒是貶是是福是禍是好是壞,請君自辨。人多了,說話的份量自然就不那麼重了,就如同滿天下皆是碩士博士一樣。

一個教授說一句話,有多少人會聽?片中總統會不屑一顧,在他意識到問題的嚴峻性之前,只會想到眼前的利益。民眾也不會聽,因為民眾寧肯相信自己的頭腦,沒有人會去願意相信一個教授在那裡「bullshitting」。那個場景會讓我想起摩西帶領以色列入出埃及時候的情景,以色列入對他的態度 - 他只是個上帝臨時的一個代表罷了。(關於是否真的有上帝,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內)也許,這個比方,平行看來,科學和上帝是在同一個高度,而教授和摩西則是他們的代言人。如果上帝是無所不能的,那麼科學也是(雖然我不信兩者都是無所不能的)。

終於,等到事態嚴峻的時候,還是有人聽了,開始去按照教授的建議去做,因此很多人的生命得以挽救。懂法語的女孩子,可以幫助困在汽車裡的不講英文的母女;男孩子因為相信父親的正確決定,留住了幾個人一同待在圖書館,因而救了他們的命;會用書的老師模樣的婦人,找到治療敗血症的藥物,救了女孩子的命;曼哈頓的乞丐會告訴大家,垃圾桶里可能有食物,報紙可以用來保暖,或許那些資訊會對大家的生存有用...

無一不在說著知識很重要,一個每人都知道的道理,卻總是被人忽視的道理。也許賺錢真的很重要。沒有知識在這個世界一樣可以活得很好。可是今天能這樣,明天會怎樣,後天呢?人類的自私,已經造成了如今的地球,已經脆弱不堪。面對自然的懲罰,人類無能為力。

我不是個極端的環保主義者,因為我會吃肉用電器用漂亮的餐巾紙會坐飛機也期待有一天我有自己的車。可我希望我吃的肉是生態的,用的電器的效率比較高,餐巾紙不要太大,坐飛機希望不要太多(07年終於做到了,在家裡的感覺很好,不用四處奔波),自己的車是用清潔能源的。但事總是會與願違,市場上充斥著便宜的效率低下的電器,大大豪華的餐巾紙,車呢,受歡迎的還是那種氣派的燒汽油的大大的車。事實是,清潔能源汽車的研發,技術上早就已經有成熟的典範,可是因為高價,卻不是那麼的受大眾青睞。今年政府讓做清潔能源的專家做科技部長,很讓人振奮。老闆對這個不缺能源的國家想發展核能的擔憂而做的努力,讓我欽佩,起到的效果也是positive的,這讓我看到科學在影響著社會的力量,和希望。

其實想得更多,不能都寫下來。思維太發散了,無法將想到的都包括進來。簡言之,這部片子,對我,成了一部勵志片。

原文寫於16.09.2007,貼於blo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