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太阳照常升起/太阳再次升起/TheSunAlsoRises

7.2 / 2,569人    Canada:116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姜文
編劇: 姜文
演員: 姜文 陳沖 黃秋生 房祖名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和菜頭

2007-09-21 07:10:35

紅色老大哥的春夢


一千萬美金,大腕雲集,姜文老師使出了牛勁,在中國電影的一畝三分田上弄出了自己的收成。有路過的革命群眾不知趣地問:看不懂咋整?姜大爺豪邁地把大手一揮,道:你丫再看一遍!夕陽下,姜大叔的側影依然英俊挺拔,帶著三分混不吝,活像1965版的夕陽武士,不過手裡拿的是雙管獵槍。

《太陽照常升起》非常晦澀,非常複雜,根本不屬於大眾電影。要想掏出幾十元人民幣,就能獲得看大片的享受,那你趁早不要做這個夢了。在一部兩小時的電影裡,姜文講了四個故事,而且沒有用到大家熟悉的敘事手法,更像是一種夢遊和幻想的混合體。當過程式設計師的人就能明白這種痛苦,沒有當過程式設計師但是曾經認真負責抄過作業的人也能明白這種痛苦,程式設計師的痛苦在於要看別人寫的程序,強制自己理解別人的思路。抄作業的人痛苦也在於這裡,一旦你試圖從解題步驟中看出別人的想法,巨大的痛苦就從天而降。姜文用他的私人手法講了一個私人故事,把所有的路標和指示都抹掉,然後放在院線里讓大家猜謎,作為觀眾當然痛苦。

如果不是那些超級優質膠片,雲南美麗到心碎的風景,以及優美流暢又始終騷動不安的音樂,沒有多少人能耐著性子從頭看到尾,尤其是在兩小時裡讓大腦保持高度緊張,進行高強度的比較和計算,試圖找出姜文密碼的密匙。我懷疑姜文是為了儘量讓電影獲得剪刀總局的批准,所以故意選擇了這種敘述方式。侃暈了剪刀狂的同時,也侃暈了電影節的評委和現在的觀眾。說這部片子好懂,那是絕對的謊言。但是,許多人可能對姜文心存寵愛或者憚忌,因此所有的評論到目前看都小心翼翼,傾向於認為這是一部優美而極有內涵的影片。人們說懂或者不懂,真心或者假意。問題是,姜文既然拍得那麼晦澀那麼寓言,那麼大家都可以隨意解讀啊!如果真的按照姜文所說,內容極為豐富,那麼隨便找個方向指一下都沒有任何問題。影片中既然出現了「路之盡頭」,那麼可能性就應該是無限的。

在我看來,影片的時間點選擇是一種暗示。1958年至1976年,從大躍進開始到十年折騰結束。為什麼是1976年,而非1978年,我覺得可以從這裡開始解讀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1976年有很多人出生,也有很多人去世。在死去的人中,1976年有三個人必然會被載入史冊,他們一個姓周,一個姓朱,一個姓毛。如果片中第一段裡的瘋媽是在1965年不讓兒子唸書出門,那麼我們完全能夠理解。而在1976年不讓兒子唸書出門做工,而且燒掉了父親的遺物,說明她對現存的世界已經完全失望了,最後的寄望已經打破了。那會是什麼?導演如此描寫他本人又是持有什麼態度?

死掉的是個人,但是結束的是大時代,這就是為什麼母親會在1976年發瘋的原因。在1958年,母親也有一次發作,兩次所呼喊的台詞是完全一致的:阿廖沙,不要怕。火車在上面停下了,天一亮他就笑了。1958年的時候,母親失去了父親,又在火車上丟失了嬰兒,陷於絕對的崩潰狀態。因此,從台詞上可以看出來,母親第二次變瘋也是因為極度絕望後的崩潰。可以大膽地講,因為她覺得父親所在的那個時代終結了,一切已經分崩離析。儘管《太陽照常升起》裡面沒有出現任何政治符號,甚至沒有一條標語,沒有一台高音喇叭,但是,姜文要說什麼是非常清晰的。

說到故事結構,我個人覺得是一個二元平行世界。有兩個父親,兩個母親。1958年的時候,兩個女人騎著駱駝前往大漠深處,她們應該是一個人。或者說,一個是真實的母親,一個是母親幻想中的自己。她們有兩種不同的命運,一個是去迎接自己的亡夫,然後帶著遺腹子去亡父的雲南老家。而令一個則是南洋的華僑,找到了姜文,和姜文結婚,最後發生背叛並離婚(這就是為什麼反覆出現雙魚的鞋子的原因)。如果這麼理解姜文的故事,就很容易理解為什麼瘋媽和黃秋生會死。因為當姜文帶著老婆下放的時候,會出現兩個老婆相遇的離奇局面。而黃秋生是大漠婚禮的見證人,他如果繼續活下來,兩個平行發展的世界就會相遇。所以,在他們都死去以後,姜文的故事才講得下去---另一個世界裡的父親回來,射殺了自己的兒子。

當然,存在各種各樣的解讀方式。也許到了最後,姜文自己的方式都變得無足輕重。大家的態度在類似的問題上都很相似:找個什麼人來,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然後大家說一聲「哦,原來如此」,於是散去。而這並非是重點,沒有答案也是一種答案。這個故事是否符合邏輯,是否自恰,我看並不重要。對於我來說,這部片子的核心是姜文的憶舊。他怎麼看1958年到1976年這二十年時間?

前文說過,影片刻意抹去了一切政治符號,但是並沒有抹去時代記憶。蘇聯歌曲、軍裝、部隊、戈壁、抓流氓、紅色娘子軍、最可愛的人以及陳沖白大褂下碩大無朋的屁股和內褲痕跡。關於這二十年,姜文的電影重溫了其中代表性細節。需要非常注意的是姜文本人塑造的這個形象,他穿緊身的類軍裝,吹號,持獵槍。這也就是姜文整個青春期里對於最酷的男人形象的理解,軍隊背景,強悍的身體,神乎其技的槍法,風流的男女關係。對於這二十年,姜文並沒有任何批判,而是發掘了其中的美感,並且加以歌頌和吟詠。覺得那是一個鐵血的時代,是一個男性的時代。

瘋媽掌摑兒子之後,咬牙切齒地說了一句話,這句話可以作為姜文對這二十年的個人看法:對!是你不懂!不是你沒看見!

所以說,這部片子讓我看了覺得森然。從大躍進開始,二十年時間發生的各種事情,姜文的回答是:你不懂。他用耳光提醒觀眾:不是你沒看見。這裡的態度非常明確,這是一段傳奇的歷史,超越了凡人的理解能力。你可以看不懂它是什麼,但是你必須承認它的偉大存在,你也是見證者。那些脈脈溫情的小細節,那些明朗雄渾的景像,都是姜文的緬懷和歌頌。革命作為符號,內化為姜文塑造腳色的男性美,並讓姜文對此沉迷不已。

姜文的老朋友王朔曾經不無惡毒地嘲笑過「紅色貴族」,但是從現在的情況看,無論是王朔還是姜文,都不自覺地以這種身份自居。《太陽照常升起》是一種姜文式的雙重炫耀,一重炫耀是他的智商,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麼聰明,故事講得多麼精彩。第二重是炫耀他的時代,作為60年代的兄長、叔父,向後輩炫耀他的時代裡的美。老實說,這讓我感覺到非常病態。對於過去40年來的反思尚未開始就結束了,但姜文這樣的紅色老大哥並沒有做任何反思,反而是從中分析出美來,甚至要證明給你看。證明彼時一樣存在偉大,一樣存在美,存在為男人殉葬並且為男人的大時代二次殉葬的傻女人。 在這一點上,他走得比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還遠。就像是一個眼睛有病的人,現在眼睛好了,但是狂熱地熱衷於向周圍的人講解病眼中六個月亮之美。他不說根本不存在六個月亮,他說你可以不懂,但是你不能說沒看見。

《太陽照常升起》不是按照海明威的意思來解讀世界,而是按照姜文的方式解讀歷史。太陽照常升起,說的是姜文所愛的時代和那個時代的價值永存不滅。他的皮上永遠穿著綠軍裝,永遠英俊挺拔,永遠在大漠、田野、森林迅疾地奔跑,拿著他那杆象徵著男性勇氣和外生殖器的大槍,背景音樂里是不變的蘇聯革命歌曲。在這種男性美之下,沒有歷史的黑白是非,只因為美而美,比三島由紀夫走得更為離奇。這怎麼能讓人不覺得毛骨悚然?

時代變了,但是我們的紅色老大哥的春夢還沒有結束。王朔依然堅持教育著人民,姜文依然緬懷著美和力。既然如此,不如讓我用我自己的方式動一點粗:在我看來,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姜文四位導演的風格剛好和漫畫風格對應。張藝謀和陳凱歌是洛麗控,永遠在影片裡不乏嫩妞,區別是張藝謀兼好密室囚禁。馮小剛是御宅男,所以電影裡永遠有長腿大眼美女,滿足宅男的性幻想。而姜文就是御姐控,從米蘭到唐嫂,都是童子雞的最愛。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