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aiser04

2007-09-22 00:47:24

親情的嬗變



  《驚鳥》是根據史蒂芬金的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片子瀰漫著一種神秘,驚悚的氛圍。尤其是那個日食下的謀殺場景,更是將這種氛圍推向一個極致。我認為這部電影是解剖婦女犯罪心理的經典之作。
桃樂絲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家庭,婚姻,事業都讓他飽受苦難。她受到丈夫的折磨,以及僱主薇拉夫人的苛刻對待。為了換回自尊,她設計親手殺死了自己的丈夫。由於警官的偏見,她被列為薇拉夫人死亡案的最大嫌疑犯。為了挽救母親,女兒莎琳娜回到她的身邊,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磨難後,母女終歸於好。
  如果我們認真分析女主人公,我們會發現桃樂絲夫人是一個生活在偏見中的不幸女人。首先,她受到男權社會的不公正待遇,丈夫的暴戾兇殘讓她的精神和肉體受到雙重傷害,她的婚姻無疑是非常不幸的,所以在影片中,她才會反覆不斷的說:「有時候,做一個潑婦是女人生存下去的唯一選擇。」 此外,在僱主薇拉夫人那裡,她沒有得到一點溫暖,薇拉夫人的近乎變態的苛刻要求讓她成為一台機械服從的勞動機器。薇拉夫人始終將他視為一個只懂得勞作的下人,只是在臨終的時候,或許為了懺悔自己的罪行,她才將自己的財產留給了桃樂絲夫人,但正是這筆遺產,讓桃樂絲夫人成為警方的重要嫌疑犯;最後,在和女兒的關係方面,由於女兒莎琳娜對童年悲慘回憶的逃避,母女二人關係始終淡漠。 因此,片中的桃樂絲夫人無疑是個典型的悲劇人物。深陷於偏見和不寬容中的她,最終選擇了以暴制暴,同時也將自己推向了深淵。
影片中的日食顯然是富有象徵意味的,謀殺案發生在日食之中,在這個獨特的時空交替背景下,桃樂絲夫人獲得了心靈的解放,但是這種自由卻是在黑暗中用血的代價換來的,黑暗過去,桃樂絲夫人臉上顯出聖母般的笑容,但是這個充滿偏見的社會依然沒有讓她獲得最終的寬容,她實際是生活在一種惶恐和不安當中的,儘管她認為自己的丈夫罪有應得。
   桃樂絲夫人雖然最終獲得了女兒的寬容和理解,但是在實際生活中,類似她這樣境遇的女人依然存在,她們是否會獲得幸福,抑或等待下一個「日食」來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