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風間軌跡

2007-09-23 08:06:40

暴雨式的激情洗禮



                  


    

坦白說,看到這部影片之前,我已經很久沒有那樣感動過了。這感動來得如此純粹又如此美妙,使人不禁萌生去奔跑,去展開雙臂,去擁抱整個世界的衝動。而它又來得如此清新和自然,從青春佈景中呼之欲出,帶著未經任何塵世沾染的純真——就像它的某個譯名「暴雨驕陽」所顯示的,這是一場落在青蔥大地的雨和陽光,將永遠縈繞在我們的回憶裡。

看過這部影片的人一定會被優美如畫的景色牢牢吸引。儘管表現的是一所禁錮少年身心的舊式學校,但其中明麗而富有山野氣息的自然景物,仍舊會使人眼前一亮。這大概是只有電影才會有的浪漫,或者那個年代,即使是被封閉束縛,卻仍然哺育美和激情。廣袤遐邇的原野,清澈的河流,完全按照自然形態生長的樹木,古老的鐘樓,充滿濃郁歐陸風情的建築,還有黃昏時總會像暴雨一般席捲天空的鳥群,裹挾在金色晚霞中的天空……從劇情結局上看這像一個悲劇,但有什麼悲劇像這樣自始至終都沉浸在燦爛的色調中呢?又有哪部悲劇像這部一般充滿著陽光般的感動呢?

影片雖然在陳述一個相對凝重的主題,但它卻始終出人意料地使用金色和紅色。這些色澤喚醒了觀者的視覺,讓人情不自禁地跟著去深呼吸、去感受世界,去萌發對青春的讚嘆。即使是被稱之為「地獄」學校,當中的教堂卻始終洋溢著神聖柔和的明光,室內原木的酒紅在畫面緩緩流動,課堂和宿舍的色調也如爐火般溫暖,帶給人明快與溫馨。更不消說那雨後黃昏中學生們火紅的運動服,金燦燦的落日下他們抬起老師,歡聲笑語地趟過場地。可以說,這部影片是用來詮釋一種激情,一種熱血,一種年輕才會有的,發自內心的歡樂,與青春、迷惘和抗爭交融在一起,如火般熱烈,如歌般純美。所以才會有詩,才會有醒覺,才會有發自心聲義無反顧的追尋!

「死亡詩人俱樂部」——建立在美麗之上陰森森的名詞。它寫在詩集的扉頁,寫在發黃被掩埋的過去,寫在被撕碎的教材上,寫在校園內那些呼吸著新鮮空氣的窗戶和窗戶內年輕的心中;它寫進每一個新升的微笑,寫進校園附近秘密聚會地洞裡,寫進用居高臨下的站立去重新觀察世界的那一瞬。之所以是強調死亡,正是為了提醒人們每一天都在死去,人的年華、時間、記憶也都在消失,它提醒我們要用生命的每個清晨去迎接夢想,這樣人生才算是真正活過。如此看來,在「死亡詩社」名字的背後,卻恰恰展現了對自我更新的呼喚。

影片中基廷代表著一種「核心」,一種精神的發源和中樞。他與學生的共鳴來自於同樣的內心。詩歌是什麼?不正是人類激情勃發的產物嗎?所以老師想傳達給他們的不僅僅是詩,而是詩中表達的自由不羈的精神:聽從內心指引,勇敢地追求夢想,擁有自我的精神、自身的選擇、自由的意志,敢於向傳統權威和世俗規範挑戰——這便是詩歌產生的原因!這才是人們嘗試毫無顧慮表達自我的由來!雖然電影之中不乏對教育模式的批判,但是束縛人們身心的又何止一兩所老式的中學!在俗世中,有一種感情我們已經失落得太久!——所以才會有迷途的沉淪和人云亦云的庸碌,才會產生那些知覺麻木和光陰虛度,才會有無數人重複著千篇一律與循規蹈矩,卻完全沒有意識到生命遭到了禁錮……在很久以後,一部電影為我們找回了某種遺忘的精神,以及那個遺忘的年代。

片中的校園生涯熟悉得使回憶呼之欲出,它為我們死氣沉沉的生活豎立了一道永遠緬懷的紀念,讓我們生動地記起生命某個時刻,人類能夠如此純真率直,能夠如此離經叛道而又坦然無畏,那是每個人曾經存在或不存在的青春剪影。雖然也許短暫如黃昏一場突如其來的鳥雨,雖然遭到世俗勢力的聯合扼殺,雖然也許失敗,最後基廷不得不背負罪名默默離去,讓我們誤以為他點燃的火種最後依然要熄滅。但一向膽小懦弱的托德卻挺身而出,踩上了凝聚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相處的課桌。「船長,我的船長——」在他的召喚下,學生們的呼聲最終在整個教室內迴響,掙脫了強權和桎梏,化為心聲噴薄而出,預示著這火焰永不會被撲滅。即使盜火者已經離去,但他在這個世界種下的叛逆、無畏和自由精神,將隨著他的學生越過世俗垣牆,得到真正的放飛。

也許多年以後,這部影片展現的悲劇結局會被人遺忘,所探討的問題也將不復存在。但其中明媚的青春,暴風驟雨式的激情,還有對內心真實世界的追求和表達,都會牢牢印在每一個看過的人心裡——就像烏雲背後永遠被牢記的夏日驕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