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螢火蟲之墓--Grave of the Fireflies [Animation]

萤火虫之墓/再见萤火虫(港)/萤火挽歌

8.5 / 324,318人    89分鐘

導演: 高畑勳
編劇: 高畑勳
演員: 辰巳努 白石綾乃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浮礫戈斯塔

2007-09-23 21:01:16

再見


   生命,如鮮花般脆弱。
   今日怒放,轉瞬凋零。
   怎能希望花兒的芬芳,
   長留不散。




正如上世紀本尼迪特所著的《菊與刀》里所說的那樣:
    日本人看戲劇的心態有些不一樣。他們會喊著眼淚,傷心地看著命運的力量使男主角走向悲劇的終點,或者漂亮的女主角被慘遭殺害的場面,只有這樣的情節才能引起他們欣賞戲劇的高潮。
    甚至在日本的現代電影中,也是這種男女主角的悲劇主題為主題的。
    總的來說,日本的電影一般不會有一個歡快的結局,只要能喚起觀眾們對男主角(或女主角)自我犧牲奉獻精神同情和惋惜就足夠了。劇中精力的苦難並不是上帝判決的,也不是什麼因果報應,一切只是向觀眾表明:劇中的主角為了履行義務承受一切的代價,任何的不幸、遺棄、疾病和死亡,都不能讓他們偏離自己的理想和方向。
    日本的現代戰爭電影業體現了這樣的傳統心理,看過這些電影的美國人都會說,這些電影使他們看過的最好的反戰宣傳電影——這是美國人的典型反映。
    因為在這些電影中,只會講犧牲和苦難,你看不到閱兵式、軍艦演戲等鼓舞人心的場面。不管是描述日俄戰爭還是中日戰爭,幾乎都是一個模式:在泥濘中行軍,悽慘的苦戰,勝敗不知的煎熬等。你在螢幕上看不到在戰爭勝利、或者高喊衝鋒的鏡頭,而是那種悽慘的情景,比如描寫一家三代,經歷三次戰爭之後倖存了下來,而他們都成了殘廢的瘸子或瞎子;或者描寫士兵死後,家中的人聚集在一起傷心地懷念著他們的丈夫或父親,失去生活能力的人仍然勇敢的活了下來。及時是傷殘軍人康復的情景也很少寫進劇本。對觀眾來說,只要螢幕上的人物一直在努力地感恩報恩就足夠了。


   《螢火蟲之墓》正是這樣的一部賺取了人們無數的眼淚的反戰動畫,整部片子完全沉浸在一種灰暗、悲涼的氣氛中,靜靜地進行著,控訴著戰爭的殘酷,以及向人們警示的戰爭的禍害。
    故事的開始就引出誠田的死:破爛不堪的衣服,讓人無法忍受的氣味。路人同情他,但只能精神上去幫助他而已,他們不願意,也沒辦法幫助他,最多最多的,也只能是為他提供一點可以解決一時之飢的飯糰而已。
    誠田死了,網上很多人都說他死的活該,若如果不是他的任性,只要乖乖地生活在他姑媽家,自己就不會落到如此的下場,節子也不可能會死。
   「沒有工作,不賺錢那裡有飯吃。你以為這裡是善堂,要什麼有什麼,張開口有吃的,伸出手有錢取,你們都不自量力。不用我說,阿泰,妹妹年紀笑不懂事我不會怪她。你不可能什麼都不懂,年紀漸長什麼也不會,真不識趣。」姨媽的話總是一針見血。
     的確,一個軍官家的孩子,本有著安逸無憂的生活,卻因為一次空襲,失去了疾病纏身的母親,沒有了那唯一可以依靠的家。沒有技術,沒有工作,陪著妹妹,一天一天的虛度過。
    為了所謂的自尊,為了不受姨媽的氣,搬到了山洞,學會了在夜晚中偷農田裡的蔬菜,在空襲來臨時趁亂去防備甚少的人家裡搶東西。他們真的不懂得節約,他們心中有的只是以往幸福的時光,沉浸在目前短暫的快樂中,卻想像不到那明天。未來,總會讓他們措手不及。
  「我在挖墳墓,我很掛念媽媽。那天,阿姨告訴我,媽媽已經死了,埋在地底了。」當阿泰看到母親被扔進火葬場的時候,他都沒有哭,不論什麼挫折,他也沒有哭。在這哭起來,他沒辦法回答,不知道怎麼妹妹的問題「為何媽媽和螢火蟲都那麼快死?」
   節子死了,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在一群少女的歡笑聲之中,在小小的箱子裡,帶著哥哥的心,伴著對爸爸媽媽的思念,和過往的回憶一起,在火焰中逝去。
    戰爭帶來的幸與不幸,不管是勝還是敗,背後都有無數的白骨堆積著.
    一將功成萬骨灰.

http://www.blogbus.com/public/tb.php/1656097/10848367/acd9302714399883552bc94841972f9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