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放牛班的春天--The Choir

放牛班的春天/歌声伴我心(港)/唱诗班男孩

7.8 / 68,021人    97分鐘

導演: 克里斯巴哈蒂
編劇: 克里斯巴哈蒂
演員: 法藍柯波蘭德 尚巴堤莫里耶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桃白白

2007-09-24 01:10:31

檢討自己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一直以為學校的放映室裡都是為學生準備的喜劇片、驚悚片和愛情片,沒想到竟然發現了這部片子。驚奇之外總覺得應該是過去曾經看過的〈苗苗老師〉或〈燭光裡的微笑〉的法國版。
昨晚上看了一遍,作為教育者,感觸蠻多。
1、馬修失敗的經歷。
馬修老師在自己的日記第一篇當中提到了自己充滿失敗的人生,他選擇池塘底教養院作為人生新的開始,影片利用日記來描述馬修老師的所行所想,將馬修在教養院的經歷完整地表現出來,雖然馬修最後在教育院是被院長近乎瘋狂的侮辱聲中離開的,但是他還是對自己未完成的事業報有一定的希望。他提著自己來時的小皮箱走了,並以貝比洛父親的隱形身份在星期六帶走了貝比洛。在教養院的經歷只是馬修老師一生中的又一次失敗經歷,但他賦予了孩子們新的人生,尤其是皮埃爾和貝比洛。作為同是教育者的我,充分理解馬修老師的處境,教師這個職業是一個良心活,但是教育的理想往往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有多少能夠撐得住去勇敢實現自己的教育理想,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已經投降了。看了後覺得很悲涼,我還年輕就這樣,為什麼不能像馬修一樣呢,我知道,我是怕最後也會像馬修一樣失敗,沒有想過對學生的影響,教育事業是為了誰?恐怕大部份的教育者已經選擇了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學生。我檢討自己,太在意自己一時的成功與失敗。
2、教育者不是萬能的。
中國式的歌頌教育者的影片往往會有一個過程,就是開始是不能與學生相融,然後通過努力使學生感動自動被「招安」,最後成為教師楷模,或許還有後續就是將生命獻出。〈放〉劇中的孩子們是教養院裡的學生,想來教育的難度比苗苗老師和王雙玲老師的學生要難很多,馬修第一次走入學校開始彷彿沒有走感動學生讓他們自動被「招安」的路,只是利用一些柔性的方法教化學生,比如音樂。馬修的合唱團試驗是成功的,他們雖然不像〈修女也瘋狂〉當中的學生們獲了獎,但他們對生活改變了看法,這就是馬修的成功之處。但是影片中有兩個人物是馬修沒有機會改變的,一個是馬修來之前就跳樓死掉的牧童,一個是馬修來後接手的新學生蒙丹。牧童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孤兒,刺了老師一剪刀,最後跳樓身亡。蒙丹是頑劣的,馬修一個人沒法去改造他,最終他點火燒了學校。教育者不是萬能的,但教育是萬能的嗎,不知道,一直很迷茫。不知道馬修走後,皮埃爾和貝比洛以外的孩子過得怎麼樣,不過校長被開除了,也許會有好的改變。
3、教育者的內心是脆弱的。
馬修要離開學校時對孩子對禁止與他相見的禁令的謹慎感到很難過,認為孩子們很冷漠,直到他看到孩子們從窗子裡飛出來的飛機,每一個飛機上載著孩子們對他的話。他感到很滿足。這一瞬間的改變我認為是教育者內心脆弱的表現。我就是脆弱的,學生的一言一行對於我來說都是對我工作情況的檢驗,當我感受到學生的所謂冷漠時,心火很快就被澆滅了,從那時起就變成了一個學高為師的教師,將身正為范忘到了一旁,只想著自己身正就好。後來學生們對我的感激我都沒有放在過心上,因為我不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容易激動的年輕教師了。現在想起來我的心變老就是因為怕脆弱的內心受到冷漠的刺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