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火線禁區--The Condemned

死囚大逃杀/罪人求生/死刑犯

6 / 54,299人    USA:113分鐘 | Germany:114分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inusl

2007-10-08 23:01:34

死刑犯大逃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大4的時候喜歡看WWE,但是始終沒把WWE的賽制搞清楚,唯一搞懂的只是:假打。假打是個西部地區主要是四川重慶的方言,本意是指某人某事很不實在,發揚開去,比如放在描述WWE上,就是說它沒有真刀實幹,僅僅是一些肌肉猛男、很多有個性的角色在一起加上劇情人員撮合,按照自然就成的所謂的劇情自由搏擊,為了打得好看,也為了滿足願意掏錢欣賞殘酷搏殺的觀眾的內心深處的黑暗和殘暴。
      電影和WWE都是的方式差不多,都是要按設計好的路子來演出,要表現出點什麼:可能是一些特立獨行的導演的風格和編劇們的奇思妙想;也可能是那些充滿個性的演員把劇情演繹到極致的魅力和熟練的演技;也可能是如畫般的光影效果或者宏大的場景……這些都是為了電影面前的我們。
任何供人觀摩的東西都會引發觀賞者的感嘆,或者說他們誕生的意義也是部份在此。於是,面對各種準備而拍攝的電影,只要它有影響,有受眾,大家都可以對它鼓掌或者嗤之以鼻。
      最近看了一部電影:一個富有的電視節目製作人「買」下了十個身處世界各地,不同種族不同身份的死刑犯,將他(她)們運至一座荒島上,成為一部違法的真人秀的一個組成部份。在這裡,這10個人將會進行拼死搏鬥,搶奪那張能夠平安出島的船票,這驚人的過程將被電視節目製作人的團隊通過上百個攝影頭拍攝下來放在網上供人付費觀賞。最後,更強悍更狡猾的人活下來了,富有的電視節目製作人及其團隊被憤怒的死刑犯解決掉,主角順利與家人團聚,電影由此結束。
     《死刑犯》這是一個類似日本大片《大逃殺》的電影:殺人遊戲,一個孤島。但是它只學到形,若論神,和深作欣二先生的大作還差得遠得很。亮點來自這部影片出自美國職業摔角聯盟(WWE)投資製作的電影,疑問也就解決了。WWE幾乎每年都有投資拍攝電影,即為宣傳WWE賽事,也為其旗下摔角巨星進軍演藝界鋪路。

------------------------------------------------
QUOTE:
  對好萊塢虎視眈眈的美國職業摔角聯盟(WWE)的主席文斯·邁克麥霍(Vince McMahon)及其旗下的WWE電影公司的製片人喬·賽門(Joel Simon),一直都想找機會將WWE有史以來最著名、最成功的摔角選手史蒂夫·奧斯汀(史蒂夫 Austin)塑造成為一名動作電影明星,而奧斯汀已經證明白己絕對有做演員的那個實力,因為他曾在重拍版的《最長的一碼》(The Longest Yard)中與克里斯·洛克、亞當·桑德勒共同出鏡,而有他參與客串的電視連續劇《納什·布里奇斯》(Nash Bridges)也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但到目前為止,奧斯汀還缺少一部由他做主角的代表作,而製片人們就是在尋找這樣一個理想的電影形象,可以幫助奧斯汀直接有一個質的飛躍,一舉成為一名真正的動作演員……《罪人求生》確實有這個潛質,但讓製片人沒想到的是,影片的故事點子恰恰就是奧斯汀給出的。
  喬·賽門表示:「我們認為,作為第一部代表作,這部影片對於史蒂夫·奧斯汀來說是一個完美的選擇。而劇本本身正好就是WWE電影公司一直想要製作的那類電影,有點像以前的經典動作片《警探哈里》、《虎膽龍威》和《48小時》。《罪人求生》絕對屬於那種會讓人跟著心跳加速的動作電影,以一個偉大的故事做基礎,再串以一系列的搏鬥場面。它是那麼地真實,好似就發生在你的眼前。」奧斯汀同意賽門的說法:「影片中講述了10名罪犯,他們都是在死囚區里等待行刑時刻來臨的重犯……但是,他們最後卻被一名電視節目的製作人買下,放到孤島上為了生存而戰,整個過程將會在全世界的網際網路上直播。可以說,這個故事有那麼一點不道德,讓真實的電視網路變得極端醜陋。然而我卻不得不說,我們對於這類真人秀節目,卻有著驚人的痴迷--而《罪人求生》所要做的,就是將你帶出你平常所在的正常世界,讓你感受兩個小時最實實在在的刺激。」
-------------------------------

      電影一開始,就描述了一個選擇的過程——在世界各地挑選那些將被執行死刑的囚犯中選出最為強悍的人。對於一個以肌肉、暴力為看點的電影,鮮血很能吸引觀賞者,但是如今的人們在看待暴力電影的態度上,已經開始麻木,畢竟無論是現實還是虛擬世界,暴力血腥場景過多,審美疲勞鳥。在這一點上,《死刑犯》與《大逃殺》有本質的不同,《大逃殺》的選擇,來自一個隨機的元素,讓一群原本無憂無慮的中學生在旅途中突然被告知要參加一場與好友、暗戀的人直接進行生死PK要比那些本來就在刀口上舔血生存的囚犯們對毆的衝擊要強烈得多。於是,電影才剛剛開始,《死刑犯》就差了《大逃殺》幾條街。

      對待死囚,在那個富有的電視節目製作人眼中,不會比會咬食同伴的野生動物更值得人同情。而他卻輕視了他們,於是他在製作這場真人秀前沒有做更多更好更充分的準備,一切都是他急功近利的心態和不成熟的遊戲設計的失誤,這也為他後來的很愚蠢的死法埋下了伏筆。在這裡,我已經看出,這只是一部非常沒有創意和檔次不會更高的電影。因為,如此拍片,既不想抄襲,又要做到不刻意模仿,而沒有更多的創意,卻留下很多的模仿痕跡,這是很失敗的。《大逃殺》是以國家力量為後盾來進行的殺人遊戲,每一步都被精心設計,更有秩序更有管理,除非他們願意,他們沒有出現連自己的老窩都看不住的問題,沒有看起來愚蠢不可及的失誤,一切都在他們的控制當中。反觀電影中的很多細節,被《死刑犯》刻意模仿,這更顯示出一個72歲殿堂級大導演的創意。

      兩部電影中都有一對情侶,《死刑犯》中兩人分別被割肉、被射箭穿胸而死,而《大逃殺》中的兩人,至少是女孩,最早就抱著必死的決心和勇氣,他們兩人不願自己的自由和尊嚴受到侵害,更不願殺死每天見面的同學,選擇蹈海自盡,算是對在無法控制自己的世界裡(在那個必然要選出勝者的小島上)控制住了自己,把握住了自己的生命。兩部電影的情侶的死法,都是為劇情更好的服務,《死刑犯》的全劇基調在於暴力爭鬥,《大逃殺》則是展示包含了大部份人類所能表現出來的生存信念。當然,這就是他們的差異。

      兩部電影裡面的相似之處還有很多,比如類似自願參加遊戲的桐山之於《大逃殺》,與在《死刑犯》中自得其樂的麥克斯坦利一樣,他們都很善於適應所在的環境中,然後不擇手段,要去取得勝利。值得一提的是,作為足球運動員出身的維尼瓊斯,從《兩根大煙槍》到《死刑犯》里看得出,他真是個上演暴力片的上佳人選,不說其他的,身材和滿臉橫肉,吃這碗飯就夠了,不知道在英超賽場上,這麼嗜血的暴力分子化解了多少前鋒的進攻,成為多少人的噩夢。

      最後的結局,儘管各有不同,但是內涵卻還是一致的,只是表現力度的深淺有別而已。孤島上的殺人遊戲,展現人類血腥的生存守則。WWE的導演、製片、編劇,很怕觀眾把這部片子當成WrestleMania的孤島版,僅作娛樂了事,藉助那個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的嘴巴說的:「我很難過,我們這些付給他酬勞的人,我們這些觀看的人,是不是也有罪呢?」,企圖展示一點更深刻的意義:「是對當今社會一些電台為了提高收視率所做的一些不負責任的節目的責難,但是導演更想責備的是觀眾對電視節目的取向問題」(摘自豆瓣某網友的評論)以及。但是,隨著這部編劇很不嚴謹的電影結束那一刻到來時,我依然沒法把它分到那些可以使人多想一會的電影類別中,WWE出品,果然只配娛樂,僅僅是假打的娛樂而已。不過,還好,在這部片子裡,引導暴力的WWE,終於敢於藉助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之口說出自己的存在的合理之處,或多或少的諷刺了我們這些坐在WWE節目之前的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