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情,不用尋找--Broken Flowers

破碎之花/当年相恋意中人/爱情,不用寻找

7.1 / 107,093人    106分鐘

導演: 吉姆賈木許
編劇: 吉姆賈木許
演員: 比爾墨瑞 茱莉蝶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左小手

2007-10-12 16:40:42

《光陰的梯子》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法國導演呂克•貝松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接受採訪時說:「在電影院看電影就像親吻一個女孩子,回家看影碟,相當於親吻女孩子的照片。大螢幕永遠是觀賞電影的最佳選擇。」呂克•貝松掐中了大多中國電影愛好者的軟肋。在中國目前的電影大環境裡,所謂的看電影大多是打了折扣的觀影行為。可以想像在觀看《鐵達尼號》時,分別坐在電影院與客廳裡會有多麼的不同;後者可能演變為夢魘般的體驗。
但是一如呂克•貝松說「一生只拍十部電影」成為了謊言,他後半句所說的「永遠」則永遠成為不了絕對的最佳。從事商業電影的呂克•貝松,無法意識到就在好萊塢的銀河戰艦里,有著另外一種電影的存在。
比如吉姆•賈木許的電影。與大眾打成一片的好萊塢電影不同,賈木許的電影總是顯得另類幾分。猶如一個男孩躲在光線黯淡的角落,獨自靜默。不去試圖打擾誰,也不主動讓他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只要看到他了,你就會忍不住湊過來,和這個孤獨的男孩面對面的坐下來,彼此交換著落寞與孤獨。很難想像人們擁擠著坐在電影院溫暖而舒適的沙發上,嘴裡嚼著可口的爆米花,會安靜下來觀看這類影片。
這樣的電影就適宜坐在安靜的房間,孤單一人面對著光影世界。你的窗外可以是喧譁的街道,或者安靜的小區,窗外是偶爾經過的小販叫賣的聲音。這些聲音提醒著你,你在看電影,你在觀看你自己。
賈木許的影片《破碎之花》榮獲第58屆嘎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與同年獲得金棕櫚獎的法國電影《孩子》一樣,影片講述了一個再素樸不過的故事。一封陌生女人來信打亂了唐的生活。這封粉紅色的信簽讓唐得知,有個女人在19年前曾經為自己生育一子。如今兒子已經長大,開始離家尋找父親。與仍舊選擇獨身的唐不同,鄰居溫斯頓早已結婚生子。溫斯頓主動扮演起私家偵探的角色,幫助唐在眾多女友中抽絲剝繭尋求真相。唐拿著溫斯頓調查出來路線圖,開始上路尋找年輕時曾經愛戀的女人。
影片的大部份發生在唐尋找不同女人的路途中。唐的戀人遍佈美國,一路行駛,慢慢地鋪展開來的是一幅美國風情畫。從中產階級住宅區,到底特律的窮人區,再到鄉間小路,各種風格的建築與公路都展現在觀眾面前。一路上唐先後尋訪到四個女人,編導含蓄的用唐送給她們的鮮花來表現她們之間的差異。上班族蘿拉,美麗奔放的海棠花。房地產銷售商多拉,典雅冷淡鬱金香。動物溝通學家卡門,清高而獨立的百合花;嬉皮士佩妮,美麗而帶刺的野玫瑰。
 「你來這裡為什麼?」四個的女人生活在自己的軌道里,如意或不如意,問唐。他沉靜地看著身邊的女人,說只是順便來訪。然後他又開車行駛在路上了。
旅行是生命的比喻,唐一路走來,感受著不斷髮生變化的外在世界,他的心境也慢慢有了暖人的溫度。
來到女友米歇爾的墳墓,他把菊花放到她的墓前,然後靜靜地躺坐在墓地的大樹下,躲雨。濕漉漉的雨水中,眼淚在唐的眼眶裡打轉兒。曾經美麗年輕的女孩早已沉睡在冰冷的墓地,流逝的歲月帶給生者的是無言的唏噓。
五個女人的往昔在影片中並沒有交代,許多曖昧的空白,留給觀眾去想像去猜度,這也是近來電影的趨勢所在——觀眾與導演一同演繹完成一部電影。生命旅程中的女人成為他回首生命的站台,唐撿拾拼貼愛的痕跡。但這五段戀情均以破碎結局,心靈上的距離也越來越遠,最初還能共進晚餐甚至彼此溫存,但慢慢地他們之間得裂縫越來越大,到報以拳打,甚至到最後的人鬼疏途,溝通的困難越陷越深。
一切都無疾而終。唐折轉回家,偶遇一個尋找父親的男孩。唐為飢腸轆轆的男孩買了食物和飲料,害羞的男孩微微放輕鬆,和唐聊天。唐感覺也許眼前的這個男孩和自己有著某些牽連,他試探著問起男孩的父親。男孩被弄得尷尬,他背起旅行包倉惶跑開。唐站在街道中央看不到了男孩的身影。
很多事情都在我們的面前發生、流逝,抓也抓不住。除卻難以忘懷的悲傷過往,唐仍舊是孤身一人。到底誰又是那個寫信給自己的女人呢,到底自己的兒子身在何處呢?導演沒有輕易給予我們許諾。沒有答案的追尋,保留了一份暖人的曖昧。
《破碎之花》是一部軟性公路電影。不同於以往公路片的粗質與荒涼,影片展現了一種心靈的細微跳動。一些看似信手拈來的細節在電影中散發著溫暖的芳香,一些一閃而過的瞬間在導演的手的觸摸下有了慰人的油彩。而落寞的情緒總是在觀眾不經意間溜出來,拉著你我的小手指不鬆開;散發的幽默也在無形中沾染著淡淡冷氣附著在你我的皮膚。影片中唐的扮演者比爾•默瑞的細膩感性與舉重若輕的表演,加之導演賈木許的骨子裡的淡淡幽默與迷惘,讓我覺得《破碎之花》是能夠影響自己近幾年生命旅程的影片。
與用腦袋拍攝的「生活在別處」的電影不同,賈木許用心拍攝的影片從未遠離我們的生活,從未遠離我們孤寂而落寞的心靈。一如賈木許所說:「我不希望我拍出的電影是觀眾看完了就可以打電話訂匹薩的那種。 我希望我的電影像一段詩、一首歌,能飄蕩在觀眾的腦海里,讓觀眾走到哪兒都帶著。」當好萊塢電影聚焦於神話與海盜船歷險時,回到賈木許的電影,我們更能體味其電影的彌足珍貴。
只要你曾經情緒低沉,只要你從繁華退出在鏡中面對自己,你就不會再驚異為什麼這個導演還可以不斷地拍攝自己喜歡的電影。無論是選擇黑白影像還是彩色,不變的是賈木許一貫的堅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