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inta

2007-10-27 20:50:42

第二遍看,關於基廷老師。


  第二遍看,因為無聊,數鏡頭。有點小詫異,兩個小時的電影,總體很紓緩的節奏下,竟然有950個左右鏡頭。
  第二遍看,打破,先前的偏見,不再以為基廷老師是個十足懦夫。實在是理想和現實,詩歌和現代菁英培養方式之間緣份太淺。若要怪罪,只好推諉到時代頭上。
  在「詩人——小丑」和「菁英——玩偶」,這兩種命運之間,你會選什麼?
  基廷實在是個異類。甚至有點矛盾。他擁有十足菁英的經歷,比如劍橋畢業,卻又玩世不恭。從他看到老照片那段,不妨推測,他之前參加的死亡詩社,或許已發生過類似的悲劇:一群青春期的小伙子,自發地反抗著學校的古板教育,組織了一個秘密基地,念詩,放肆……最後,或許也和學校發生衝突,有些成員為此付出了代價,大多數人從此將那個詩社深埋心底,按部就班地生活。然而卻無法徹底忘記當年的美好。
  對於為什麼回來,基廷本人的回答十足的公派官腔:因為我熱愛教育。但連學生們都忍不住好奇問他為什麼回來。他的性格做派和這個有著光榮歷史的學院實在是太格格不入。基廷之所以重回母校,是帶著足夠的自信來挑戰權威,繼續當年未完的詩人夢來了。他或許以為,而今斗轉星移,或許,美夢或許成真。
  於是,當年的故事重演。有了新鮮血液,這個詩人夢,達到了它的高潮。查理敢當著全校,用上帝的來電嘲諷校長。學生們的理解總是單純。以為詩人就是詩人,菁英就是菁英,二元對立。但基廷告訴查理,你這樣是愚蠢的,你若被開除,將會喪失許多寶貴的機會。
  十足的折衷主義腔調。在夢想和現實之間,他試圖找一個平衡點。或許他期待的不是革命,而是一場改良運動。這或許是他對當年叛逆一代的反思的結果。
  歷史的帷幕上,上演同樣的劇目,只是演員已換。結局已換。
  在數到930個鏡頭時,我已無法自持,基廷回來教室拿東西,進進出出,在莊嚴的課堂,彷彿一個小丑,即將黯然退場。這時,托德跳上桌子,喊出「船長,哦,我的船長」。全場淚落。小丑和領袖,角色頓時互換。權威的老校長,手足無措,夢幻的場景在基廷眼前鋪展。
  所有努力沒有白費。當年的死亡詩社,找到了後續香火。而這一代,更有力量。
  起碼,那些站上桌子的年青人,遠遠地超越了埋頭不敢起身的同齡人。雖然故事並沒有給出一種超越的第三類回答,完美地解決詩人和菁英的衝突,但終於是給出了一種足夠力量的立場。留了希望。
  已足,已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