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超異能英雄:第一季--Heroes: Season 1

英雄第一季/超能英雄第一季/变种群英第一季

7.5 / 253,398人    45分鐘 | 60分鐘 (including commercials)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蕭秋水

2007-11-08 20:15:32

探索Life2.0


"I'M SITTING in a darkened hall listening to neuroscientist Anders Sandberg describe how to scan ultra-thin sections of brain. First, embed the brain in plastic, then use a camera combined with laser beam and diamond blade to capture images of the tissue as it is sliced.

The method is being developed (in mice, so fa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brain. But Sandberg, who is based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as a rather more ambitious aim in mind. For him, this work is merely the first step towards uploading the contents of human brains - memories, emotions and all - onto a computer."

我在「Death special: The plan for eternal life」閱讀這一段描述,想起Sylar,藉由切開別人的腦袋,研究大腦的動作形式以獲取事物運作的規律,從而獲取超能力,這是Sylar的異能。

Matt,擅長讀心術,在《Out of time》中,他已超越了父親,反而把Maury困在惡夢之中,那麼,人的惡夢,究竟由何而來?它在大腦中,以何種方式而存在?如果引發惡夢的記憶被遺忘,Maury將從何下手?

上週六,爬山的過程中,我在思考CoP、社會網路,無數瑰麗的想法,令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由於當時沒有紙和筆,手機又快沒電了不能記,後來,大半遺忘,當然它們還會被想起來,因為這是我的課題,在沒有寫成文章之前我不會放棄,但是,如果有一種裝置,可以即時記錄大腦的想法,如個人的頭腦風暴,先以零亂的方式存在,再被組織得系統化、結構化,以Mindmanager或者Pesonal Brain的方式,它們是直接的記錄,而非經一個中轉,把思想翻譯成文字,或者圖片,後者,是我們現在不得不採用的方式,但當然應該承認,它效率低下。而假如說有這樣一個裝置,也就回答了上週四我在做思維導圖培訓時,一位同事詢問的「如何把思維有效地表達出來」,他詢問的,是大多數人的困惑,隱性知識顯性化,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去熟練駕馭,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不知所云的天書般文字。思維在中轉過程中會缺失、會變形,而這種方式應該能夠避免。

從思維和存在的辯證上,「我思故我在」,如果成立,那麼,我不思,則我不在?意識形態需要附著於物質,所以腦死亡成為死亡的標準,所以被Sylar開顱的人無一例外地死亡,他們的能力,被Sylar吸收,而如果,Sylar吸收的是他們的意識呢?(類似於《天龍八部》中吸收內力的北冥神功?)那麼,是否可以說,這些人寄於Sylar而生?

古往今來,無數的人們死去了,但是,他們的思想,藉由書藉、民間故事等流傳下來,比如宮本武藏的傳說,在Heroes第七集裡,當Hiro與英子在櫻花樹下離別,關於故事流傳的那段對話真感人,令人想起亦舒的《朝花夕拾》,不過男女主角的命運互換了,設想這樣的煽情場面:英子死了,而她的墓碑上刻著:Hiro,我永遠愛你。而四百年後,Hiro到英子的墓上憑弔,看見這行字,什麼感覺?生命不會永遠,而愛會,愛藉死亡而永生。

那麼,可以說他們還活著嗎?因為意識在,以其他的方式,存在於世間。——且不管寂寞身後事,且只想千秋萬歲名。在這個意義上,永續生存也是可能的吧?超越了肉體凡胎,超越了時間空間,這是無數人嚮往的不朽,儘管它被昆德拉無情地嘲笑,但是昆德拉本身,是不是也會藉他的書獲得不朽呢?

但網路經濟時代,知識爆炸,一切又是如此速朽。流水不腐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流水太急,則容易將一切太快衝刷。Personal Brain的目前極限,是五萬個詞條,那麼,未來呢?我們能否給大腦設立一個極限?我們急著向外尋求,但我們往往容易忽略此生的目標,忽略生活與生命的差別,忽略了我們的大腦自身。有 時候,它最需要的,不是滿而是空,所以我佩服方軍,「持之以恆地每日給自己留一段時間思考和進化」。

進化。Heroes的主題之一。

進化,指的是「事物逐漸發展變化,特指生物從較低級、較簡單的狀態向較高級、較複雜的狀態演變」。高級和複雜到Adam的地步,會視自己為神。上帝說,要有光,於是有了光,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開了。上帝看人覺得低級,於是來場大洪水使人類毀滅,又出於仁慈使諾亞製造方舟,保留地球上的物種(上帝看來優秀的物種),對Heroes的編劇來講,Adam和Noah這樣的名字可能不是信手拈來,當然,我們也並不指望, Heroes能夠象Matrix一樣,看出哲學意義。

是以佛家講眾生平等,講智慧與慈悲。若一個人單有智慧,凌絕頂而一覽群山小,那麼也就容易俯視芸芸眾生,視萬物如芻狗。Adam顯然不具備慈悲,而 Noah,很可悲他的慈悲有限,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倒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變化(不是進化)軌跡,以愛為名,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庭,那麼,殺人、放火是否都成為正義之舉?

由此,遂進入Do right things 和do things right的議題。Suresh坦然承認和Mr. Bennet一起想搞垮公司,因為他分不清誰對誰錯。我們的行為跟從我們的心(或腦),但我們是否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是否能夠分清需要和想要的差異?我們每日所作所為,有多少是圍繞目標而進行?太多的時候南轅北轍,你越努力,距離目標反而越遠。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若是,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黃泉是自己的最後居所,在活著的時候,還會不會在意那些瑣屑小事?

可惜,愚昧的人們啊……(這句話頗似Adam的語氣)。

進化,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這是一個歷程,人類進化至今,幾十萬年都過去了,但是可憐的我們,可憐的一生,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有人活過二百歲,請務必在看Heroes時保持一份清醒,不要認為Adam那樣的人是真實的存在。夢想往往絢麗而現實往往狹窄,從現實的獨木橋通向夢想,需要修煉,有人可以實現,有人不能。

如果把這種能力也歸結於進化,那麼,愚昧和無知在開始是一種必然,犯錯是一種必然,所以席慕蓉有詩句「難道青春必得愚昧、愛必得憂傷?」反問句,肯定的回答。若以角色代入,我們會不斷自問,如果我是Peter,我會如何?如果我是Sylar,我會如何?——子非魚,焉知魚如何?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生命有限,但視野無限。對於Heroes的分析,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年齡、行業、教育背景等的烙印,有多少人可以突破這個侷限?我沿著知識管理而來,到CoP,到社會網路,到六度空間,到若鄰,思考如同爬藤,我不知道它引向何方,但我知道最終的歸結點,是在 「Life」,在看毛向輝的部落格時,很高興地發現他的部落格名為「Life2.0」,而他的英文名,是「Isaac Mao」。

Isaac, Heroes中的「編劇」,畫出了未來,甚至畫出了自己的死亡。毛向輝,作為中國部落格的推行者,Life對他,是生活呢,還是生命?還是二者合一?而2.0,如何升級到?我在尋找毛向輝,希望向他尋找一個答案。原則上來說,按照六度空間理論,我可以不超過六個人尋找到他,但在若鄰,我發現,事實上,還是存在障礙,兩個關鍵點:一是我與毛向輝之間缺少連接者,二是我不知道毛向輝的郵箱地址,而這是一把鑰匙。

我們總是在探求鑰匙不是嗎?打開一道門,又進入下一道,跨越一個封鎖,又跨越另一個,在「May it be」和「You must」之間搖擺。

但是時間,時間是如此有限。「They say nothing lasts forevey,we're only here today.」

終我們一生,我們可以聽盡LastFM中的300萬首歌嗎?我們可以閱讀完百度知道的所有詞條嗎?我們可以看完這世間所有的電影嗎?……既然如此,我為什麼還要浪費我的生命於無意義的事?

「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在這裡,自由的意義高於生命,而自由,可以換為其他任何詞,只要是自己以及公眾認可的——不能不加公眾,因為,「世界上只有兩件東西能夠深深震撼人們 的心靈:. 一件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標準;. 另一件是我們頭頂上燦爛的星空.」,納粹崇尚美、秩序,但他們只顧及自我,而以千千萬萬人的死為美與秩序的代價。沿著生命這條長路,每個人追尋的目標並不相同,人生之精彩由此衍生。所以我一直強調尊重,尊重別人的自由,不以愛和關心為名義,去幹涉和剝奪。Mr. Bennet,在某種程度上,是不是干涉和剝奪了呢?愛與責任,無奈又沉重的命題,擔當的意思是說,如果你選擇了,就不要抱怨和後悔,畢竟人在這個世界上,不是純粹的孤獨。生命的意義,有時候在於為了責任而放棄其他,價值也許是衡量的標準也許不是,全在個人選擇。如果我們抱怨我們的選擇大多數時候是因為他人,那麼,也可以阿Q地想,這是一種幸福,因為世上有人值得你如此。

浪費生命的標誌之一是一邊選擇一邊抱怨。當境恨境,離境愛境,永遠不得安生。

得亦抱怨舍亦抱怨,無休無止。很多人都知道舍與得的差異,知道要得先要舍,但是,舍終究是很難的吧?王育琨在《稻盛和夫的強者思維》中說,一個人多有情,就能夠多無情。那本來就是,成功或強大所必備的兩極。

生命中有太多的哲理,終此一生我們也許只是在探索的路上,得道與否、多與少沒有定論。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知識經濟,身周的環境在飛速變化,我們的意識呢?我們的追求呢?我們的生活狀態呢?Life1.0和Life2.0的界限在哪裡?

保持清醒的意識而活是一個很難的事情,知道自己要什麼,從而知 道拒絕什麼更是一種修為。永續生存的夢想有一個前提,是對於生命的熱愛和不捨,若是生命不值得我們珍惜,那麼永續也就沒有意義。

周國平評論袁枚,「一面徹悟人生的本質,一面滿懷生命的熱情」,生與死,若勘破,可能消極,能夠勘破而仍能積極,這是一種境界。我讀《隨園談吃》,看的不僅是吃食,更覺得是人生態度。我們平常吃飯,其實哪裡是在吃飯?往往是食而不知其味,從這點看,我們吃的雞鴨豬都死得不值——它們的生命因我們的忽略而無意義。從資源耗費的角度,永續生存也只能寄予意識而非肉體,否則的話,根本沒有相配套的資源。

永生如湧太一般,其實生命已成悲哀。我們一邊探尋著永續生存,一邊,更為重要的,卻是珍惜我們現在的生命。當下即是。長與短,永恆與剎那,原本是相對的概念。若生命可以像花一樣絢爛地綻放,那麼,短暫的一生,也會具備更多價值與意義。永續生存,我們不會放棄,對於人的大腦所進行的探索,將不會止息,而作為平凡人的我們,能夠做的,應是等待,以及,過好每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