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盜夢偵探--Paprika

红辣椒/盗梦侦探/帕布莉卡

7.7 / 97,785人    90分鐘

導演: 今敏
編劇: Yasutaka Tsutsui Seishi Minakami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已註銷]

2007-11-19 20:06:21

後夢境時代的野心擴張——《紅辣椒》(Paprika)PK《入侵腦細胞》(The Cell)


Paprika本意即為「紅辣椒」。本片改編自日本著名科幻小說家筒井康隆1993年同名作品,描述了夢境被侵略的惡襲事件,包含了精神分析理論、超現實主義、夢境分析等並不太新鮮的核心,當然也繼續傳承日本動漫作品一貫以拯救世界為結局的滅世情懷。
與《未麻的部屋》(perfect blue)、《千年女優》(Millennium Actress)等片子相比,今敏沒有突破,依舊保持原水準。《紅辣椒》儘管在動漫題材上很有新意,但是片子中對夢境深層意識的表達差強人意,本應該滲透潛意識的畫面被夢境的無意識狂歡所代替,這使我很失望。
《紅辣椒》中表現夢境的畫面有兩個極端,單調時過於單一,而複雜時有過於繚亂——老實說今敏尚未掌握好心理意識的畫面傳達。在這方面的經典作品我力推《入侵腦細胞》,該片在對深層意識的表達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由童年陰影而開始的戕虐事件比統治世界的野心來得更壯烈,在這點上兩者其實都落了俗套,相比下「紅辣椒」更俗一些而已。但是在對心理學技術應用上《入侵腦細胞》達到了一個我所未見的高度,同樣是夢境的表達,《入侵腦細胞》陰暗、強烈哥德化、充斥著華麗的S/M場景、中世紀風格……我愉快地在該片中發現難得一見的「絞腸」刑罰;《紅辣椒》則從片頭就開始延續的無意識狂歡狀態技巧性的避免了對深層心理分析的難度,作為輔助進行的警察的夢反而顯得精緻。在夢中扭曲意識空間中奔跑的經驗是每個做過噩夢的人都有的體驗,因此感覺「紅辣椒」最大的貢獻旨在傳達普通人夢境體驗的共鳴,而「入侵」則與心理分析更有共鳴,針對個體的人格而傳達的極端體驗是很多人無法承受的。
《入侵腦細胞》並不是小尼姑的臉蛋,它明確的限制級劃分也標明了,不是什麼人都可以忍受這個片子所表達的內容的。
在夢與現實的區分上,兩者出奇得相似,包括在部份情節設置上,比如:都是通過某種科學媒介來進入夢境,進入夢境的主角都是女性角色,而都產生過以為醒來而其實仍舊身在夢境的錯覺。
下面,我們來聊聊夢吧。

夢在心理學上的解釋:夢是睡眠中,在某一階段的意識狀態下所產生的一種自發性的心理活動。在此心理活動中個體身心變化的整個歷程,稱為做夢(Dreaming)。
中國古典文學中就有很多關於夢的作品,最典型的母題文本就是「女夢而產子」。夢始終帶有神話色彩而將其神秘化,《牡丹亭》是中國古人對夢境意淫的最高峰,這種神秘的情懷直到精神分析理論的出現。西格蒙•弗洛伊德寫了一本經典的精神分析理論著作《夢的解析》,至此夢的神秘被「力比多」(Libid)取代,它不再來自神仙或者預言,而演變成內心焦慮等心理因素的投射。這種衝擊不亞於美國人上月球,月亮上的嫦娥也許被他們殺掉了。
前夢境時代,是神秘而古老的,「魅」意識眷顧著人們的命運,統治著歷史中一個理想化時期。)
後夢境時代,由於科學的發展,夢已經真實而確實被打碎。對於夢的理論解析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關注時期,人類嘗試面對各種夢境,既而完善自我建構——這不失為好事情。
身為有長期做噩夢經驗的人,我對夢的感情比動畫更深厚。馬戲團、狂歡、吃人、死亡、鬼怪、劇情……一系列的夢元素,這種體驗都讓人即恐懼又留戀。有人說夢是為了讓人感受幸福而存在的,當你做了噩夢,醒來的時候會慶幸;當你做了美夢,醒來的時候會有一個好心情。但是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醫生可以通過夢來檢查腦瘤,精神分析專家可以通過夢來研究抑鬱症。夢不再是私有的財產,它在科幻作品中是人類意識的最前線,對夢的入侵無論從現實中亦或者是文藝作品,都代表了人類意識防線被將被逐層突破,直到我們自己剖開皮囊可以正式看到自己像椰子樣的心臟或者核桃狀的大腦。
人類對夢的野心從未停止,而夢中的野心也將繼續下去。

寫這種文字有藉機會炒冷飯的嫌疑,在此我明確下我的意圖:兩部影片都是在本屬區域中的佼佼者,看過電影《入侵腦細胞》的可以嘗試去看看動畫《紅辣椒》,看了新番《紅辣椒》的可以看看電影《入侵腦細胞》。
依舊本著我推廣的情結在寫東西,PK的結果毫無意義,而這也算不上評論。
就當做了一場夢吧。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