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輝

2007-11-26 03:36:24

《最後一役》與《帝國的毀滅》



在看這片子前特地讀了科·瑞恩(《最長的一日》和《遙遠的橋》的作者)描寫柏林戰役的《最後一役》,對於觀看這個影片很有幫助。

首先,藉助《最後一役》你對戰局有整體了解,熟識整個戰場背景。例如:你會明白片子開頭時候4月20日蘇軍送的「禮物」是多麼具有毀滅性。還有溫克為什麼可以視西線不顧東進?因為約德爾已經得到「日食計劃」——即戰後實際分割德國的計劃,知道英美軍隊在易比河會停下來,前面便是蘇軍領域,即便佔領還要換回去,不想白死人。

第二、對片中所有出場的主要人物(除了榮格小姐以外,話說回來瑞恩一定對她作了細緻的採訪)有個大致了解,能更全面了解他們想法。例如:納粹生產部長施佩爾(穿西裝那位)不願意執行「焦土政策」完全出於私心,因為柏林是他一手設計建造,視為完美的傑作,完成出於私心和對藝術(他背著希特勒轉移柏林愛樂很多珍貴樂器和部份人員)的熱愛。不會像片中產生偏差。還有戈培爾是柏林的行政主管,因此衛戍司令要向他請示等等。

話說回來,片子本身很棒,尤其是細節。也許看過《最後一役》,很多地方看到時候已經知道下面是什麼了,製片方細心值得大加讚賞。例如:片中德軍(克雷布斯)與蘇軍(崔可夫)談判這裡。崔可夫自己承認在場只有他一位將軍,其他都不是,那兩個穿軍裝的勳章確是現掛的。而那個不穿軍裝是史達林派來創作攻克柏林的交響樂,情急之下崔可夫將他塞進衣櫥。好在德國人還是給面子,沒拔丟醜場景拍出來。實際上那老兄最後因為缺氧摔了出來,「嚇」德國人一跳,歷史談判時間很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