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巫小茶

2007-12-21 18:36:26

《集結號》:讓亡者絕處逢生的力量


《集結號》:讓亡著絕處逢生的力量
文/巫小茶
 
  本來最煩就是看戰爭片,只因那千篇一律的大場面和大主題,大兄弟之情等,這個「大」字彷彿就成了我疲勞的心結。也許總在期待一些很小的,歷史中最微渺的那一顆沙粒,它怎樣的與眾不同,從中透出沉和義。等著,就等到了馮小剛的《集結號》,它的重心是被緩緩拉扯出的後半段,為戰友正名,尋找自己和戰友存在過愛過活過的證據,這在戰爭的長河中看起來是那樣渺小,卻是那般堅持著生命的偉大之處,那些江水,那片土地和那些人,從未忘記過。
 
  對於賀歲片來說,戰爭無疑是一個過於沉重的主題,更為沉重的是命運的天平所無法左右的無奈。戰爭背景中的人性光輝最為顯眼,也最被考驗,往往歌頌或批判的,也都有鮮明的旗幟在當中。馮小剛的轉型,讓我看到一個真正在為自己作品負責的導演,他能夠駕馭更深更廣的作品,以其最深人人心的方式——這是他當年所拍的賀歲片中慢慢積累的成果,沒有它們,也就沒有馮小剛的獨特之處。
 
  馮小剛拿出足足一個小時的時間來鋪墊野戰部隊九連戰士的壯烈犧牲,他懂得如何把握這用去的一半時間在結構上的平衡點,這部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後半部份的前因與核心所在。正如戰爭場面時多用的第一視角手法和振動手法,是從個人內心體驗上出發的強烈震撼,這些殘酷、懦弱、洗禮到堅強不畏,是怎樣的過程,是如何的可泣,這不是面對著所有千萬大戰役中的戰士而言的邀功,而是真實對待每一個生命、每一個名字,每一次紀律、每一次生死的責任。所有最真實的、最真誠最可愛的戰士,他們並不都是那麼無畏,他們也怯懦過,但他們更是無悔地忘我過。
 
  影片對那位候補指導員王金存的描繪相當突出,從他因怕死怯懦怎樣的被人嘲笑,到連長穀子地如何讓他成長為一名無畏犧牲的英勇戰士,這過程是血的洗禮。聯繫到戰爭之後王金存的媳婦傾訴他是怎樣被誤解為沒用的士兵,這種委屈在經歷過的人身上,是一種如何無法解脫的屈辱。這也是穀子地內心被觸動的第一聲驚雷。再則是這些和他一起浴血過的戰士,因無法被找到而成為失蹤者,這對戰士們的家庭又是怎樣的打擊。「不公平」的是命運,永遠無法與之抗衡。可在命運中,只有爭取的人才能扭轉乾坤,希望和公平也往往是忘我和真誠的汲取,終是顯得那樣的可貴。
 
  後半部份和平時代所落下的,卻是更深的寂寥和陰影。被遺忘是可怕的。從連長穀子地原屬部隊整編後的毫無著落,到他連自己的身份都無法被承認,他曾經多次在死神邊緣擦肩而過又是為了什麼,又有誰能記得。由己及人,他的那些死去的戰友,他的兄弟,有誰會記得他們曾經流血犧牲過……「失蹤」的標籤只適合那些俘虜叛徒或找不到的人了,戰死的兄弟個個血淋淋的倒下,他們如何能被稱為「失蹤者」呢。人生或死只為了留名,不至於遺失荒野成為孤魂野鬼,背負一個失蹤之名,他們如何肯閉上眼呢。
 
  你看穀子地的痛,深入骨髓,他甚至負罪,以為是自己沒有聽見集結號,自己的固執才使兄弟一個個喪命。當倖存的吹號員告訴他團長並沒有讓他吹響集結號時,他的怒,他的吼,他的淚……這是他委屈的宣洩呀,可他冷靜後卻分明說,他並不怨團長這點,只恨他那些犧牲的戰友都成了無名。誰都知道戰爭的殘酷,丟卒保車是正常的事,誰都難以站在局勢的整體上對此有所怨言。可誰都是爹媽生的,誰都會疼……「都是爹媽給的名,怎麼都成了無名了呢?」犧牲的人,永遠只求一個名分,不是嗎?
 
  「連長,我沒給你丟臉吧?」最後一場回憶起那一次戰爭的最後場面,廢棄窯坑裡,躺在四十多個死去戰友身邊的這位候補指導員王金存早已洗去最初的懦弱,穀子地給了他證實自己是英雄的機會。「下輩子我們還做兄弟。」連長摸了指導員的腦袋,走出窯洞,獨自面對浩蕩的敵人。指導員毫不猶豫地拉了響雷,為了不讓戰友的屍體落入敵人手中,不成為俘虜。
 
  活的人比死去的人要痛苦,穀子地他身負著那麼多弟兄的英名,他瘋了一般的挖礦堆、尋找遺體、敬恭死去的戰友,一層層的爭取,天不負我,他終是盼到了那一天。是黨和軍隊的不敢忘懷,落入雖然和諧但還是眾望所歸的結局之中。也幸虧是這樣的結局,倘若是他從煤礦堆里挖出,意義就不同了,那成其個人之果,對大環境的渲染必然會是過於悲哀了。馮小剛做的恰到好處就在於,他剛好的表達了大環境下對這些無名烈士的重視和期望,又無處不在滲透著戰爭和命運的無情捉弄。試想,一個野戰隊的連找到了,那無數野戰隊的連,無數至今無法被正名的烈士呢……但這不是悲哀的停留之所。絕處逢生才是這群人因生而死的意義,因為活下來的人從來不敢忘記,也從未忘記過這些犧牲的烈士。
 
2007.12.21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