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斷弦的耳朵

2007-12-23 09:44:30

《集結號》沉甸甸的一記悶棍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集結號》是馮導歷年作品中最不馮小剛的電影,沒有插科打諢無厘頭式的馮式幽默,在《集結號》中語言對白不在是馮小剛玩弄的唯一把勢。面對這樣一部灰頭沉面的電影,我們更多的是感動。看著我們自己的電影中也可以出現宏大的戰爭場景,質感十足的戰爭畫面,甚至好萊塢似的彈道軌跡,我們怎麼還會吝嗇自己的掌聲呢?

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從來就不缺少戰爭的素材,但說到具體戰爭題材的影片,自然會想到《大決戰》這類歌功頌德的影片,這類片子有明顯的傾向性,往往把目標瞄向戰爭的整體進而表現領導們運籌帷幄的指揮藝術,在表現手法上也顯得過於表面化,更談不上對戰爭細節上的描寫和真實性的還原。然而長久以來真正可以在我們腦海中留下深刻記憶的恰恰是像《小兵張嘎》《烈火金剛》這樣著墨於個體的影片,在這類影片裡主要已塑造正面英雄人物為主,在大的戰爭背景下突顯民族精神。但也因此會讓觀眾過早的留意到故事的結果,而且也經常會出現那種已一敵十的失真場景。就像中國武俠電影裡的世外高人,面對敵人子彈總是有辦法躲過,即使死亡也要先打死個十個八個的,一顯身手後在光榮犧牲。倒下之前一定要先打光子彈,身負重傷,跟敵人死拼到底。總之一句話,導演說不該死的時候絕對不會倒下。

《集結號》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戰爭影片的模式,它就像一記悶棍,狠狠的打翻了中國戰爭電影的傳統且模式化的天平。你可以說它從《拯救大兵雷恩》《太極旗飄揚》這樣的影片裡偷了不少料,但畢竟這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肯做出嘗試的影片。馮小剛的電影裡,我們的戰士依然是英雄,但他們亦是有血有肉有人性的戰士,他們面對戰爭也會膽怯、也會莽撞。他們不是異想的世外高人,他們面對敵人的子彈也會毫無反抗就倒下,他們也會在一怒之下屠殺俘虜違抗軍令。馮小剛在電影中塑造了已九連為代表的人性化的中國軍人。

馮導在影片的前半部份更為真實的還原了戰爭的殘酷性,而在後半部份更是拋出了一個更為人性化的問題,「失蹤」還是「犧牲」?穀子地踏上了為47名戰士正名的路,而且這條路一走就是7、8年。「失蹤」可以得到200斤小米,「犧牲」則可以得到700斤小米。找到屍首的叫「犧牲」,而死無對證的則被算做「失蹤」。這時候我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一種莫可名狀的無奈吧,也許就像海報上的宣傳語一樣:「每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而九連的犧牲似乎更是一種政治安排(如果換成以前的電影裡,這肯定會變成一段教科書似的大義凜然的正面描寫),也許在穀子地向團長重複戰鬥任務時,團長就已經做好思想準備了,那就是犧牲九連為大部隊贏得更多的時間。所以也許他根本就沒想過要交待號兵吹響集結號,而他可能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139團最後也成了大部隊的犧牲品,但這就是軍人所面對的戰爭,作為軍人他們只有服從。《南征北戰》裡:「今天大踏步的後退,是為了明天大踏步的前進」顯然不適用於九連。

九連也許可以看成戰爭中一個局部的縮影,他們文化不高,甚至連家信都要由指導員帶筆。而這個連里文化水平最高的指導員則是在戰場上把尿裝進自己褲襠裡的主兒,馮小剛絲毫沒有迴避這個角色對戰爭的恐懼,在一次次的阻擊中,他完成了人性的轉變,從一個文弱書生到拿起槍跟敵人拼刺刀的戰士。此時戰爭是沒有偏向性的,它對雙方的傷害是同等的,在我們眾多看似風光的勝利背後,是無數的犧牲量變後的結果。

集結號是片子的線索之一,圍繞這它影片逐步鋪展開來。團長要求穀子地聽見號聲就立刻撤退,而他從頭到尾都沒聽到號聲,他懷著軍人的堅定執著頑強的戰鬥著。焦排長死前謊稱聽見集結號,想為九連留個種。但在戰鬥中迅速成長的指導員確不願意說謊,於是交談間結局早已註定。穀子地的倖存確肩負這更多的責任與使命。在與老粱對話中得知團長根本沒有下達吹號的命令,他的情緒憤怒到了極點,他的憤怒有兩層意思,一是埋怨老戰友顧全大局放棄了他的九連;二是團長犧牲了少了一個能夠為九連證明的最佳人選,他的九連戰士明明是犧牲的,怎麼就變成了失蹤呢!當最後號兵吹向了遲到的集結號,九連的戰士終得正名,他的使命也最終完成。馮小剛說本來想拍一個穀子地在礦場默默終老的結局,但是他沒有那麼殘酷,戰爭帶給我們無盡的傷痛,至少在結尾處留一些感動給觀眾吧。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