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泡沫
2007-12-23 22:35:57
集結號——怎麼能讓人這樣意猶未盡?
從《甲方乙方》的97年開始,每到臨近歲末的時候等待馮小剛的電影,已經成了生活中必需要做的事情。如果哪年的賀歲檔沒有馮小剛的大名,總是覺得心裡空落落的,似乎缺了些什麼。比方2006年。他給我們帶來一部放在暑期檔上映,並且作為自身突破來講實在算不得是成功的作品《夜宴》之後,今年的集結號備受眾人矚目,也是完全在情理之中。至少於我來說,九月份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期待著這部電影的上映了。
最近事務繁忙,連看電影都要等到有個完整的空閒時間去影院一起多看幾部。陳可辛的《投名狀》和馮小剛的《集結號》就是狹路相逢的兩個對手,儘管年代背景不一樣,但都有著恢弘的戰爭場面,再加上同時觀看,難免會產生相互之間的比較。
從戰爭場面來看,兩片可以說是各有千秋。儘管馮導的《集》片有模仿《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極旗飄揚》之嫌,但念在馮同學初次執導此題材電影,已經算是完成得相當不錯。早些時候CCTV-6的月度人物馮小剛信心滿滿地說「吹響集結號,看場好電影。」如果不加比較單獨拿出來看的話,集結號確實能算得上是一部很好的商業電影:戰爭場面以及感人元素都值得一看。特別是對於國產戰爭題材影片,能拍到這個地步的,怎樣也算是對同類題材的突破。
只是馮大導演似乎不管拍什麼樣的戲,都會有笑場出現。集結號的戰爭題材已經是相當沉重的了,但開頭號召國軍繳械投降大家一起吃餃子、呂寬溝和姜茂財在打退第二撥敵軍後出去拿軍官的手錶等鏡頭還是能聽到滿場的笑聲。或許是北京系的對白總是擺脫不了一個貧字,前段時間熱得不得了的劇集《奮鬥》的編劇石康也說,北京系作家對於細節的刻畫都相當不錯,只是對作品整體的把控能力始終上不了一個新的臺階,不像余華這樣寫小說對白寥寥,卻能把故事講得很好的作家。馮導的《集》片,看來故事結構也同樣是有大幅度的最佳化餘地。後半段對於退伍並且找不到組織,懷揣著戰友犧牲自己一人獨活的老兵心理及人性的刻畫可以說是入木三分,但如果能將敘事形式改變一下,用穀子地自己的回憶,漸漸深入地去看待他的一生,把最最震撼的這個未響起的集結號事件擺在最後,攤開來使影片高潮迭起,或許會更加好看。
商業元素,怎麼都是用。也不能指望一部投資成本昂貴的電影按照小眾的接受習慣去展現,但是,如果將敘事方式顛倒一下,將終極震撼與感動留到最末進行而不是白開水似的講述穀子地的一生而漸趨平淡,應當能讓這個片子更加深入和好看吧。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