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

戈雅之魂/戈雅之灵/戈雅画作下的女孩

6.9 / 27,329人    113分鐘

導演: 米洛斯福曼
編劇: 米洛斯福曼 尚一克勞凱立瑞
演員: 哈維爾巴登 娜塔莉波曼 史戴倫史柯斯嘉 藍迪奎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西米

2007-12-25 08:37:45

存在於荒誕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世界是荒誕的,人生是痛苦的」——薩特的存在主義觀點之一,恰是對電影《戈雅之靈》最為極致的詮釋。本片借西班牙浪漫主義畫家佛朗西斯科•戈雅的視角,以少女依萊絲的人生為線索,在社會形態扭曲的法國大革命前後的歐洲的宏觀背景下,把戈雅畫筆下現實的戰亂痛楚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個荒誕的巧合,關於宗教、人性、倫常的衝突,一步步推進情節的發展;在看似戲謔的表達態度中,給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
荒誕,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主線故事中,少女依萊絲由於不吃豬肉而被當作異端教徒而被修道院關押;道貌岸然的神父洛倫佐竟嘴裡叨念著拉丁文向上帝祈禱,一邊在囚室裡侵佔了依萊絲的身體;15年後叛離宗教的洛倫佐作為大革命的領袖重返西班牙,竟得知他和依萊絲的私生女竟成為走街的妓女;當洛倫佐意在驅使依麗西亞出境,卻遇到聲勢浩蕩的惠靈頓軍隊,他被送上斷頭台時,自己的女兒依麗西亞竟是陪伴在紐西蘭軍官身邊的看客之一;清脆而稚嫩的西班牙童謠中,經歷種種磨難而已經瘋狂的依萊絲,跟著拖著洛倫佐屍體的板車,拉著冰涼的手,懷抱檢來的女嬰,步履輕盈,彷彿這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時刻。
狹隘的宗教教義,人性的慾望和貪婪,政權鬥爭,戰亂,充斥著這個世界,無不成為痛苦人生的誘因。戈雅目睹這一切,藉由畫筆反映著這個荒誕的世界。依萊絲是他眼中美麗的天使,而他栩栩如生的畫作卻間接帶給她終其一生的災難。原本美好的人生在妙齡少女面前即將展開,卻荒謬地被界定為異教徒,從此受盡磨難:在詢問室裡嚴刑拷打的肉體折磨,洛倫佐趁人之危的強暴,痛失愛女以及長達15年暗無天日的生活,對於形同枯槁的依萊絲並不是痛苦的終結,儘管得到戈雅的極力幫助,她還是被自己所愛的人送入瘋人院,最後也精神失常。而依萊絲真正感受到的快樂,恰恰卻只在她瘋狂之後,誤拾嬰孩當作自己的女兒,並拉著愛人的屍體,得到最後的「團圓」。一個人在神智清醒時,所面對的世界充滿了荒誕,歷經無數坎坷;而精神失常後,在常人認為應該充滿荒誕的世界中,找回最簡單的幸福。依萊絲的人生本身就是荒誕的。
關於洛倫佐與宗教的糾葛也頗具諷刺意味,三次交錯的相互審判在不同時間卻同一空間中產生了極至的荒誕。首先,洛倫佐在依萊絲之父脅迫下籤下的荒唐陳詞被主教發現之後叛逃宗教,而戈雅為洛倫佐所作的畫像也被修道院沒收並作為象徵銷毀,熊熊火焰纏繞著巨幅畫像,教士緩緩地說著,「當一個人的形象消失,包括邪惡的靈魂,關於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而15年後,洛倫佐以大革命功臣的身份由法國衣錦還鄉,他首先廢除了修道院;高高地坐在審判庭上審視曾經居高臨下的主教,冷冷地宣判他的死刑;而自恃靈魂高貴的主教在囚室中,為了避免折磨向洛倫佐交易其私生女資訊時,虛弱的喘息、無助的討饒也只是表現出一個血肉之軀的平凡人面對死亡時候的焦慮。然而他們的角色在惠靈頓軍隊勢如破竹地攻入西班牙時,再一次發生了調轉。這一次,主教再一次穿上鮮紅的教服,而先前盛氣凌人的洛倫佐只是頹廢地跪坐在審判席上,接受自己絞刑的判決。這樣顛來倒去的荒誕際遇,藉由個人經歷折射出法國大革命在歐洲歷史上的波折起伏。
在這個過程中,人與人,人與宗教,人與政治,宗教與政治,各種衝突不斷。每個人都在混世中經受痛苦的人生,戈雅在無聲的世界裡,冷眼旁觀戰火、飢餓、弱肉強食,只能默默用畫筆紀錄,極力幫助依萊絲,卻總是事與願違;自私的洛倫佐顛覆信仰,人生跌宕;而依萊絲更不言而喻;依麗西亞從小便是孤兒,甚至成為老鴇手中賺錢的工具;即便是高高在上德費爾南德七世和皇后,也只是活在他人虛偽的反映中。而面對痛苦的人生,事實上每個人都在追尋屬於自己的自由,即便在追尋自由過程中每個人的努力所能產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看似荒誕的故事情節是對這個世界的縮影,在影像背後,反應出導演關注存在,關注人生的意圖。在這樣一個世界裡,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每個人都不可以絕對地定性為好人或者壞人,價值標準並不是守恆的。黑格爾說:「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切只是在發生,因循本身存在而發生。不僅僅發生在曾經動盪的歐洲,即便在目前,每個人能做的只是去面對並且接受,承擔無可避免的種種焦慮,在荒誕的現實和痛苦的人生中做出自己的選擇,並且努力去爭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選擇並自由地接受由自己自由選擇而產生的後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