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ull

2007-12-28 00:17:07

仍舊是靈魂迷失的細節排列


標題中的「仍舊」兩個字代表我壓抑不住的失望:馮小剛最終還是沒有能夠突破自己。

無論戰爭場面如何震撼、血腥、真實,而我情緒一如放映機般的麻木、平順。這種體驗讓我多少有些歉然,覺得有負演職員幕後辛苦的付出。不過,坦率地說,這實在不是我的錯,要怪就怪好來塢吧,是他們讓我知道:無論什麼效果,只要有了第1個,那麼要想學得像,無非就是花錢多少的問題。

真正讓我觸動的是一些細節或者語花:
穀子地勸降,「拿槍來換筷子吧!」
穀子地對犧牲的戰友說:「下去睡個好覺。」
趙二斗說:「河裡的一滴水,誰知道他是從哪個泉眼裡面冒出來的,...別拿自己太當回事兒...」
姜茂才和戰友(對不起,忘了角色的名字)屍體堆中摘手錶。
穀子地和司號員小樑子鬧墳。
... ...

起初我只是有些奇怪,後來就是思考:為什麼馮導的一系電影中讓我記住的只是一個個似乎出自京味侃爺的細節?比如,「十三,路易的」(沒完沒了);警察學漢語(不見不散);傅彪補鈣(大腕);李存儒賣房(大腕);「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天下無賊);英氏巴頓(甲方乙方);劉蓓的掃帚眉(甲方乙方);「做人要厚道」(手機);「還是農業社會好噻」(手機)... ...等等。可是,一聲聲不經意的笑聲或一絲絲的感動過後,卻有種記憶和感覺被突然清空的茫然,空蕩蕩的,不知所終。

我承認,獨特鮮活的細節和宏大震撼的音畫效果是馮氏影片不同於其他的魅力所在,但是,如果一部電影僅僅只有這些,就等同於用麻繩把一堆散銅板串成一掛銅錢,除了方便些,沒有增加任何價值,若更不客氣些,可以說與其這樣,還不如CCTV平鋪直述的「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風格更具有現實的震撼力。雖然如此,同樣是那些散銅板,如果做成鎮宅辟邪的寶劍,其意蘊和價值則不可同日而語。顯然,從散銅板到古錢劍,多了一種源自匠心或匠氣所鑄就的靈魂。這,正是馮氏電影中缺失的,其中包括《集結號》。

也許有人說《集結號》的靈魂在於聚焦普通一兵的人文關懷。《集結號》沒有複製耀武揚威、感恩戴德的主流戰爭片模式(如果是這樣的話,觀眾和投資人肯定都不會答應,呵呵),但是,卻遠沒有達到人文關懷的高度。影片的前半部份醉心於聲光電特的震撼,幾乎淹沒了普通一兵的個性光彩;後半部份則成了穀子地的自傳或心路歷程,他鄙視與他同命運的敵方俘虜,他看到兄弟的親屬因為不是烈屬而吃虧(烈士700斤,失蹤200斤),他不在乎殺人、犧牲、戰爭、死亡,但是他在乎委屈、自尊和兄弟之義。他的上訪在本質上和《秋菊打官司》中的秋菊沒什麼不同,人活一口氣,樹活一張皮。穀子地的屈辱因得知被拋棄而爆發,但是又因為別人簡單幾句話,就接受了兄弟之義讓位於大局的現實。最後,一枚遲到的軍功章似乎安撫了他和兄弟的亡靈。穀子地的奮爭,是一種近乎本能的,不自覺的形式或層次,穀子地本人可以意識不到這一點,但是編劇或導演應該要清楚,並適當地施加藝術的渲染或昇華。但是,很遺憾,我沒有看到這一點。

也許正是因為是是馮導,所以我期望值過高。無論如何,而且我也在影片中看到了希望,因為馮導始終在追求,在尋求突破... ...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