賤葭蒼蒼
2007-12-31 23:08:39
拋開戰爭來看人
終於在昨天看完了期待已久的集結號。散場的時候問同去的朋友:覺得怎麼樣。她無話可說。我自言自語:還可以吧,和預想中差不多。
我從小就有個疑問,為什麼中國就從沒把抗日戰爭拍得如外國大片一般充滿真實的戰爭感,沒有兩個屬於自己的血肉豐滿的戰爭英雄(張嘎除外)。等聽到馮導宣佈要拍集結號的時候,我不禁歡欣鼓舞,原來大導演和我們有著同樣的夢想。走進電影院才發現,媽的,被騙了,是打自己人(故事背景發生在1948年)。
戰爭場面如拯救大兵瑞恩式的手持風格與剪輯,近乎相同的色調,讓人感覺是不是全世界的戰爭都是他媽的這個熊樣,人一定要炸得腸子都流出來才算真實。馮導和預想中一樣,把影片的前後兩個段落處理得十分生硬,他鐵了心的像《殺出個黎明》一樣要講兩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但可惜,他把充滿浪漫主義的一根筋精神貫徹的很不徹底,彷彿和審查局傳統好一般,讓每一次轉機都是來自一個臉蛋還不錯的小姑娘閃電般的出現,而她的背後是我們英明的黨,偉大的組織。這一處理,不禁弱化了「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的核心思想,戰爭對於人的深刻傷害,和穀子地近乎瘋狂似的尋找和堅持也都失去了意義。
導演分別用一個小時,講述了兩個看似相關的故事。但戰爭的篇幅過多,使導演原本的意圖變得不是那麼有力和清楚。看花絮上說,馮導背負了很大的票房壓力。正是這個不可迴避的事實,讓他無法表現自己最初的想法。記得去電影院換票的時候,聽到了這樣的對話。
看什麼?
投名狀吧,裡面還有劉德華
看集結號,還是投名狀
投名狀吧,那個場面大,好看。
看集結號嗎?
大過節的誰看戰爭片啊。
但是拋開這一切來講,在中國的導演中,馮小剛屬於一個另類,他有點小聰明,但缺乏一個真正的國際導演的厚度。那兩個所謂有厚度的,卻玩得連小聰明的沒有了。所以馮導依然是我心中中國最好的商業片導演。
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