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dneyCarton

2008-01-05 06:38:07

集結號二題


【1】晃,晃,晃,晃你個頭啊!


前面討論過《投名狀》在晃鏡上的使用之妙,沒想到這麼快就來了個反面典型——《集結號》。看得出來,馮小剛是奔著《拯救大兵瑞恩》去的,連開場來段血腥激烈的重頭戲也是一樣,但很遺憾,如果說《拯救大兵瑞恩》中的手提像是個戰場上亢奮的勇者,那麼《集結號》開場的晃鏡,就像嗑多了搖頭丸。也許有人會為其找到追求「逼真」的理由,但追求逼真不是以犧牲敘事的清晰為代價的。小規模的巷戰,不同於大兵團作戰的場面戲,拍攝難度是要大很多,但也並非沒有珠玉在前,比如說《黑鷹降落》,就將戰鬥場面處理得既真實又清晰。我不知道馮小剛所要達到的真實性是否真的達到了,但是至少他這一晃,將清晰感全部晃沒了。除了中間幾個極少的晃得不是很厲害的鏡頭中,我看到了國軍的火力點是怎樣被摧毀的,其餘部份,怎一個亂字了得?但這是亂戰嗎?顯然不是,九連還是很有戰術的,但從鏡頭裡,我看不到這樣的戰術,只見到時不時一個人灑血倒下。晃是好東西,但這次顯然晃過頭了——無論是鏡頭數量,還是晃的幅度,而且似乎認準了這條路,連一個稍微不一樣的鏡頭都不給。跟《黑鷹降落》不一樣,《集結號》是要寫人,而這種偏冷的拍攝方式里,你是很難抓住個人,《黑鷹降落》裡無奈地在每個人的帽子上寫上名字,有點蠢,但即便如此你還是看不清楚。而在《集結號》這個開場的本來可以很好初步交待角色個性的戲中,除了音軌和字幕上出現的名字,我基本上很難分清楚誰是誰。為戰而戰,晃得太莫名了。不過也好,有了這段戲,也可以給晃得有點暈的動作場面潑盆冷水——不是是件好東西,大家就應該蜂擁而上的。用得太濫了,好東西也臭了。

《投名狀》和《集結號》在戰爭場面晃鏡使用上的差距,就像文藝片晃鏡使用上,王家衛作品和《有話好好說》的差距一樣。(《有話好好說》這電影還是不錯的,但顯然晃得不好。)

【2】眼淚為誰而流?

看《集結號》還是流淚了,但流得有些莫名,當初為對日本理解極為幼稚的《最後的武士》哭泣時,我起碼還知道自己為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壯烈所打動,而這次,我自己都覺得困惑:為什麼我又流淚了?哦,原來是洋蔥?

我不是說這電影很差,相反,如果我們能稍微降格一點來看,僅僅將其當成一部主旋律的或是紅色題材電視劇的話,那這是劃時代的,至少,能拍得跟《勇敢的心》一樣好看了。但問題在於,恐怕馮小剛自己的野心也不只如此吧?如果將這理解為對男性友誼和勇敢無畏的讚頌,那麼,九連全部犧牲後的戲,就處理得非常糟糕,幾個段落劃分得非常莫名,節奏完全混亂了。尤其是韓戰那場戲,就跟《天下無賊》中范偉和馮遠征的打劫一樣,雖然拎出來本身是滿有意思(「前軲轆不轉後軲轆轉斯密達」估計和「icipiq卡」一樣,要成為新的流行語了。)不僅不能推進一種凝聚感,還有分化的嫌疑。而且,穀子地多年來苦苦追尋的到底是什麼?是一個承認?是為當年的戰友討個說法?我傾向於他在那場戰役後,已經將自己的靈魂留在兄弟們身邊了,所有這些都說得通,但如果能夠聚焦於一點的話,那麼電影可以拍得精彩很多。可是電影卻拖拉得叫人非常不明白。時而想主旋律一下,講革命先烈多麼艱苦,但如果只為說這個,電影內容已經「溢出」了,而且有些地方還
說得不夠紅色;時而想講講戰友間的戰鬥情誼,但講著講著,又總以大理由來壓住自己;時而想提升一下,關注關注人性,可又那麼力不從心。

大柴女徐靜蕾說《投名狀》是一部反戰電影,如果她不是智商有礙那麼就是為了炒作,倒是《集結號》本來可以拍成一部非常棒的反戰電影,但它卻四處用力,卻在哪兒都著力不夠。影片中本來隱含一個很好的戲劇衝突,那兩段關於吹沒吹號的場景——戰場上的,和紀念碑前的,都做的非常好,可是為什麼不將這兩點作為雙核來擴大這個兩難處境呢:讓他們走,會讓團受損失,不讓他們走,則背叛了兄弟;讓兄弟們撤,違抗了上級的命令,不讓兄弟們撤,則等於讓大家送死。雖然看多了24小時,類似的選擇已經很多,但這仍然是很好的一個衝突核心,可是,最後僅僅被草草帶過,最後煽煽情。替馮小剛可惜。

說了這麼多,還是想講,這部電影是不錯的,在硬件上來說,已經趨近完美,類似道具服裝的細節方面和一些生活對白的處理上做的很到位,但在軟功夫上,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做的更好。而這恐怕不是馮小剛一人可以改變的。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