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柯波帝:冷血告白--Capote

卡波特/柯波帝冷血告白(台)/冷血字传(港)

7.3 / 142,774人    114分鐘 | Canada:110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班奈特米勒
演員: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凱薩琳凱娜 克里斯庫柏 布魯斯格林伍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Aloha

2008-01-09 00:25:01

誰的血更冷


終於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躺在沙發上舒舒服服的看完了華納2006年的重頭戲「Infamous」,「聲名狼藉」(這麼翻譯當然對,不過字面上看更應當是被判處重刑的,剝奪公權的,依我看可以翻成死刑犯,但是Infamous中的語意雙關就沒有了)。忽然想起去年曾經買過的Sony出版,獲得了06年奧斯卡影帝的「Capote」,「卡波蒂」。第三次從頭開始看這部片子,前兩次都只看了開頭,就睡著了,是因為翻譯太差(經常性的失蹤),和我的英語一樣。再看一次,就是想比一下,到底是誰的「Truman Capote」,「杜魯門. 卡波蒂」,更有力量。

兩個片子,用我們的話說,是題材撞車了,而且撞的非常厲害。說得幾乎是完全同一件事情,1959年11月,大作家Capote在紐約從紐約時報上看到一個引起他注意的故事,在遙遠的堪薩斯州小鎮上,一家四口被殘忍的殺害了。Capote受紐約er(紐約客雜誌)的委託花了四年的時間來追蹤訪問這個案件,試圖深入到罪犯的心靈深處。1965年4月,罪犯被絞死,次年,Capote出版了「冷血」,「In Cold Blood」,用中學課本語言來表達,可以說,他開創了報告文學(Nonfiction)的一種新體裁。

兩部片子都是描寫同一個生活片斷中的Capote,雖然他本身就是一個話題,嗓音尖厲,說話刻薄而風趣,遊刃有餘的生活在紐約上流社會,文學圈子的晚會和流言中,是公開的同性戀。但是寫作「冷血」的過程無疑是他生命中最精彩的一部份,而這部作品也是他一生最後一部完整作品,雖然在該書大獲成功以後過了28年他才去世。

兩部片子的調子是不同的,「Capote」的主色是灰的,冷的好像這幾年在堪薩斯州就全是冬天。「Infamous」的調子則要暖和的多,充滿了紐約上層社會華麗場景,有意思的是在這個片子裡面的小鎮卻要比「Capote」中寒酸許多。不過,兩部片子都把關注點集中在Capote和Perry(他和Dick是兇手)之間的關係上,因為他確實是Capote的重點,愛爾蘭印第安人混血,會畫畫(在「Capote」中畫技似乎更高一些,還為Capote畫了像),會彈吉他,能和Capote討論他的作品(在「Infamous」他表現的甚至像個藝術家,敏銳的指出Capote以前的作品缺乏仁慈,後來影片借哈珀.李之口講出了Capote在「冷血」中終於彌補了這一缺陷),另外一個案犯Dick則是被弱化了的一個角色。可是兩個片子中Perry的形像是不同的,「Capote」中他瘦弱,敏感,曾經絕食,Capote用勺子餵他吃嬰兒食品,嘴裡不停的說「It’s alright」;「Infamous」中的他高大,有力,在對比Capote先生的小個子時候尤為明顯,曾經掐著Capote的脖子,威脅要強暴他。可是在「Infamous」中Capote最後卻愛上了Perry,或者說他們相愛了,甚至互相親吻了。而在「Capote」中,Capote只是對Perry說,我情不自禁的想要和你做朋友。

在兩部影片中,太多的情節是相似的,也正因為如此,才具有可比性。比如,當Perry得知Capote的新書名字叫「冷血」,大為惱怒,認為Capote欺騙了他,拒絕繼續合作。「Infamous」裡面,這一段是片子的核,Perry把Capote按在牆角,告訴他自己被愚弄的心情,Capote後來給Perry講述了自己童年如何被雙親拋棄,母親酗酒,自殺,共同的經歷(Perry的母親和兄妹均是自殺)打動了Perry。在「Capote」中,Capote只是騙Perry,書名還沒有定,Perry聽到的是出版商的意見。關於他的母親,他一直等到最後要Perry告訴他案發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才講出來。

Capote說,這裡有兩個世界,一個是外面的保守的,和平的,一個是他們兩個人的,在11月15日,這兩個世界部份的重合了。兩部影片也重合了,但是重合的陰影中並不完全是黑色,反而呈現了更為複雜的色彩。

「Infamous」溫情,而且有時相當的溫情,溫情到Perry被抓獲送進看守所時回頭凝視從來沒有見過的Capote;溫情到Perry通過錄音機唱歌給Capote聽;溫情到他死後把自己心愛的藍色吉他送給了Capote。相比之下,「Capote」要節制很多,雖然他餵飯給Perry,替他找來他和姐姐童年時候的照片。不用去管到底什麼是真實的,因為溫情是為情節服務的,和真實無關,溫情是為了解釋Capote愛上了Perry,是解釋這本書是如何讓Capote死掉,像片中Jack(Capote的情人)說的,那天晚上,在絞刑架上吊死的是三個人。「Capote」中,Capote是愛Jack的,在片子的唯一一段暖色的海景中,Capote放下了Perry,陪Jack在西班牙呆了整整一年。

兩個片子中的Capote都是矛盾的,多面的。他的目的從來都是他的作品,從開始他就聲稱,他是要寫謀殺對小鎮的影響,才不管是不是可以破案。在小鎮裡,為了搞好關係,他大肆吹噓自己和名流,演員的交往。而回到紐約,他又像一個愛炫耀的說書人,興緻勃勃的講他的歷險和他的新書,以及忙著傳播各種最新的八卦。他找律師為兩個罪犯辯護,因為他們的死刑而失魂落魄。可是當死刑的執行一拖再拖的時候,他又希望他們快點被執行(只有執行之後,他的書才會被出版)。「Capote」中對他的動機描寫的更為有趣,也更冷酷,他開始為Perry和Dick找律師,是因為他的時間不夠,不夠他搜集足夠的資料,而最後他抱怨案件居然上訴到了最高法院,拖的太久,對他不公平,是一種折磨。死刑執行以後Capote打電話給哈珀.李,說他做了一切該做的,可是救不了他們,哈珀.李一邊安慰他,一邊卻否認了他這種自我安慰的說法「Maybe not,because you did not want to.」。人不死,就沒有書了。

執行死刑是兩部影片的另外一個重點,因為這個太重要,以致於即使是撞車也無法迴避。Capote親臨死刑現場,和Perry、Dick來告別,因為他們都指定他到場觀看。在「Infamous」中Capote哭著求Perry向受害者道歉,希望可以為Perry的人生在他的書中更多的找到一點人性,在Dick被吊上絞架,等了好久才嚥氣之後,Perry沒有道歉,行刑結束,Capote衝到滂沱的大雨中痛哭。「Capote」中,作家也是百般不情願最後和Perry會面,直到Perry寫了一封感人的電報,見面以後Capote淚如雨下,Perry輕輕的說「It’s alright」,告訴Capote,他希望最後的時刻,能有一個朋友陪著他。影片中,那天也沒有下雨。

真實,是無法還原的,至少你從電影裡面是無法還原的,「Infamous」更有趣,更溫情,也更加戲劇化一點,通過各個作家在「Talk Show」裡面講Capote,讓他的層次更為豐富,演員也更有名些(哈珀.李是桑德拉.布洛克扮演的),兩個Capote表演的都很賣力,也都夠Gay,Toby 瓊斯(Infamous中扮演Capote)更幽默,更花俏,或者說更時尚一點(尤其是關於和漢弗萊.博加掰腕子的噱頭,幾次用的都很討巧)。這沒有辦法,因為這部片子比「Capote」只晚了一年,雖然幾乎多花了一倍的錢(一點三億美金,對手只有七千萬),可是「Capote」得了奧斯卡,後來的必須有所不同,必需要有新的角度,新的看點,新的顏色,這些影片確實也幾乎都做到了。

只可惜,這是關於謀殺案的電影,是關於冷還有血的電影,不管是寫社會還是兇殺,它都只能是冷的,哪怕你必須歪曲堪薩斯的天氣。溫情,俏皮,只會削弱它的力量,太多的戲劇化,甚至愛情,只會豐富影片的商業性,但是減低了人物,故事的震撼力。這個故事本身就充滿了力量,不需要增加再多的曲折和作料。

影片中的哈珀.李(Harper Lee)雖然以Capote的助手面目出現,但是卻是美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她是Capote小時候的鄰居和一生的朋友。她的作品「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獲得了1961年的普利茲獎,「Infamous」在影片開頭就講了這個事實,時間好像不對。「Capote」中則通過其他作家問她是不是寫了一部兒童作品,而她卻含笑承認,狠狠刺了一下紐約知識界的性別歧視(其實該作品是關於各種偏見的法庭片)。後來這部作品在1962被改編成電影,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獲得了三項奧斯卡,包括影帝。據說Capote一直暗示,「殺死一隻知更鳥」有一部份,甚至是全書都是他寫的,但也有證據說,他自己也承認哈珀.李獨立寫了一部好作品。有意思的故事,有意思年代,有意思的人,好像連天才都一起長大,想不被人記住,研究,翻來覆去的拍成電影,也難。

文章引用自:
http://blog.sina.com.cn/zhongtingdibai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