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色,戒--Lust, Caution

色戒/色戒/色戒

7.5 / 45,285人    157分鐘 | 148分鐘 (edited version)

導演: 李安
編劇: 張愛玲
演員: 梁朝偉 王力宏 湯唯 陳沖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閒潭影

2008-01-10 05:13:08

王佳芝,上來啊


今天看了兩遍《色戒》,下午一遍,晚上一遍。關於色戒的分析很多,討論更多。前些天到處都鬧哄哄的是這個話題。這兩天似乎有些降溫了。現在還寫關於這部電影的文字未免有些過時。不過我無所謂,我向來都是個反應遲鈍的人。而且,這是一部好的電影。

《色戒》是無關民族大義的,它只關乎人,關乎人性。從一開始,它的出發點就不是進行什麼愛國主義教育。首先是原著,張愛玲傳奇的經歷與不合時宜的性格就決定了她費心寫作修改了三十年的作品不會是什麼愛國主義讚歌。然後就是更加明顯的,原著中只是隱藏在文字中的香艷情節變成了活生生的畫面。順便提一句,在美國,《色戒》未刪節版分級為頂級的NC-17(17歲以不絕對禁止觀看),剪輯版也定到了R級(未成年人必須在成年人陪同下觀看);在香港,眾所周知的分到了三級(未成年人禁止觀看)。雖然剪輯版在大陸允許公映,但是這樣的分級結果還是會很大程度上影響電影的票房成績,特別是美國的NC—17,對未成年人禁止也就意味著電影的票房會大打折扣——青少年是電影的很重要的受眾,而且這樣的結果也使家庭集體觀影關上了大門。這兩點則會影響影院放映電影的態度,限制播放場次而將時間留給更能創收的影片。在其他的國家與地區,這部電影的分級也同樣受到了類似的待遇。大陸雖然是公映了,那是因為中國只有禁與不禁兩級,而且還有一個**(省略惡毒形容詞若干)的廣電總局。在影片拍攝之際,導演李安肯定是能考慮到這個問題的,可是《色戒》還是以這樣的面目呈現在觀
眾面前,可以認為,李安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很有追求的。

這部電影的追求當然不僅僅停留在製作精良上。誠然,電影在情節的把握、鏡頭的運用、場景的調度氛圍的創造上都是很精彩的。但電影所關注的是人性,也是電影海報上的那句話「色易戒,情難守」。

在網上有一超級NB的技術貼,將色戒的受眾分為三類,這三類分別將色戒看做愛國注意教育影片或者間諜片(這部份人往往破口大罵漢奸電影無恥之極);情感電影,也就是不才所認為的程度;第三種看法就是懸疑電影,並且附上了複雜而充分的鏡頭證據。我自認看電影還沒有達到第三種人群那樣出神入化的境界,始終覺得這種說法捕風捉影牽強附會的嫌疑。當然,那個NB貼對於理解電影還是有不少幫助的,至少張秘書肯定是個不簡單的人物,風光無限的易先生很可能是個傀儡(這一點在簽字殺人那場戲中尤為突出)。當然,作為傀儡殘害自己同胞也是不可原諒的,汪精衛在歷史上也是傀儡,可他罪不容誅。扯遠了,這裡不談國事,關於影片的抗日背景,後面能說就說。一部電影,如果只是作為一部懸疑片,縱使它的細節設置再精妙,也只能說導演或者編劇在講故事方面很強悍。作為影片的中心點也是立足點的,還應該是它的精神核心。就像福爾摩斯探案集,它可以令全世界無數的觀眾為之痴迷傾倒崇拜,但是小說本身在文學史上也只能算是二流的作品;《等待戈多》什麼都沒有講,卻是公認的一流。我無意鄙視那種NB的技術貼,作者那種超強的觀察力和對情節的分析能力是我所崇拜並且永遠不可能擁有的。我只是怯怯的說一聲,如果考慮到電影的製作和欣賞特點,那樣看未免誤入歧途。

我以為解開《色戒》的鑰匙並不在與張秘書,更不在於司機和張媽那樣的小人物,而在王佳芝在封鎖線前回閃的一個鏡頭,那也是我認為這部電影最為震撼的一個蒙太奇:王佳芝走在佈置了假樹的舞台上,流連於此,一個聲音傳來「王佳芝」,像是末日審判的法官在宣讀名字。鏡頭一轉,她的同學衣著干凈的站在高出,帶著不可捉摸的表情說:「上來啊」。王佳芝一臉的迷茫。這個回閃不是簡單的重複前面的鏡頭,它給出了更多細節上的資訊。也許之前王佳芝的疑惑只是簡單的不知道他們怎麼都到了那裡,可是這個鏡頭隱含的內容卻在理解這部電影的時候尤其重要。

王佳芝放掉易先生的行為為很多觀眾不解,一個參加革命暗殺漢奸的人,怎麼能因為兒女私情在關鍵時刻一念之差害了那麼多人呢?其實,王佳芝對於革命的態度是值得商榷的。理解這個人物,自然繞不開謎一樣的張愛玲。由於和胡蘭成的一段風花雪月,《色戒》這部小說多少讓女主角帶上了她的影子,至少是受到了她的態度很大的影響。而電影因為其改編的特點則保留了這一影響。而張愛玲是個什麼樣的人呢?這個問題不好說,但是從她和胡蘭成的一段八卦看來,她是個浪漫不通人情世故的人,面對愛情,她就是個白痴,心中只有愛,什麼都不顧了,雖然在她的作品中,她看的是那樣的透徹。實際上這種態度也使得小說中的女主人公超越了時代,她在裡面並不代表什麼愛國間諜,而只是代表女人這個抽象的個體,從紅樓夢中走來,從杜拉斯那裡走來,也從《簡
愛》中走來。當然這也很可能是李安看中這個小說的一個原因。但是作為女人就可以為了自己的私慾出賣神聖的革命行動嗎?當然不行。

王佳芝的這個行動,是各方面綜合影響的結果。其實她對於革命沒有什麼特別的熱情,即使是在那樣一個革命熱情在年輕人中如火如荼的年代。從電影中我們知道,她的家庭是不幸福的,她的出身以及父親對她的漠視必然在她的性格形成上造成了很壞的影響,使她的人格實際上不怎麼健全。而她由此形成的內心陰影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也只可能加深。而且故事發生的時候她還小,剛剛大學一年級,即使是在正常的環境下,心智也不能說成熟。可以說,王佳芝的內心是孤獨沒有歸屬感的,現實中她沒有可以說心事的朋友,只能一個人在電影院流淚。話劇團的同學對她其實也是殘酷的,在愛國熱情的衝擊下,在她不參與的情況下就決定犧牲她的身體,而且首先給了他們之中最為猥瑣的那個
人。他對鄺裕民有好感,可是「三年前你可以,你為什麼不做?」關於破處的人選,那個技術貼也有很信服的分析。隨便怎樣,拿出檯面的理由對她是在只是侮辱。她的心靈是很寂寞空虛的,甚至可以說是不設防的。這也是易先生可以鑽進來的一個基礎。她對暗殺的態度在電影中也是比較明顯的,在話劇社決定暑期行動的時候,她差不多是被強迫參加的,類似那句台詞「王佳芝,上來啊」。而第二次的主動參與,我認為和鄺裕民有很大的關係。直到這個時候,她對鄺還是很有好感的,鄺對她也是,而且從電影中看來,彼此都知道。王佳芝的參與,也三年前鄺的態度和作為有很到的關係。這種心裡我覺得很複雜,有些由愛生恨,也有些賭氣。再或者,她可能感覺到了,她無法拒絕(這個想法很邪惡啊很邪惡啊很邪惡)。我覺得在這個地方,影片的主題已經第一次的顯現了,這裡的情,很是懵懂。至於易先生,雖然兩人的身份很不一樣,他們在內心深處,還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的,這一點在最後《天涯歌女》演唱的時候表現達到了頂點。

影片中的易先生,當然是個殘害民族同胞的漢奸。很多評論說這部電影在美化漢奸。這些評論是有失偏頗的,但是片中的易先生卻的確表現出了惹人憐的一面。片中沒有直接表現他殘害同胞,最後一個簽字還表現出當傀儡的意思,還有最後王佳芝死後在家中的黯然傷神。易先生的內心也是同樣空虛寂寞的,「你要知道,我很多年沒有相信過別人的話了」,他的性格也是扭曲變態的。他不值得原諒卻讓所有觀影的人對他不討厭。一方面,這和魅力男人梁影帝黨綱有關。另一方面,這種設定,也是讓觀眾和王佳芝一起去體會這個過程中的「色」與「戒」,從而更加突出主題。很明顯,電影中的所謂色,並不僅僅指女色。那些大罵美化漢奸的人,很不幸,他們真正的被梁影帝色誘了,沒能透過表面的鏡頭去看人物。這種設定放在政治與歷史的角度是不合適的,但是放在這裡卻合乎情理,它就是為主題服務的,真正的主角是王佳芝,主題通過她表現,梁影帝這方面當然也有表現,但更多的只是創造條件讓女主角的表演去集中體現。這裡我覺得有必要再次說明,電影無意關注民族大義,否則會有更好的題材。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污衊了愛國的熱血青年,讓他們在刑訊之下逼供,讓他們在行刑前沒有表現出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他們應該明白,這些人只是學生,最多也就經過了重慶組織三年的訓練,能希望他們怎麼樣呢?抗日戰爭畢竟正式打了八年,如果每一個熱血青年都能像烈士一樣去戰鬥,像烈士一樣在刑訊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精神,這
場戰爭哪裡能拖到八年才結束呢?歷史並不像紅色經典一樣令人激動。他們的表現,可能才更多的接近原貌。而且,他們做的,實際上已經無愧於革命者的稱號了。為之努力,為之顯出了生命,怎麼還能強求在死前對這個世界沒有一些留戀呢?其實,更重要的,還是上一段結尾的那句話。這樣的設定,也是為主題服務的。實際上週圍這些人對於愛國行動的態度,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王佳芝的決定,王佳芝是聰明人,只是她可能沒有覺察出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王佳芝在臨行前的表情很值得玩味,面對昔日的同學,現在的戰友,她的表情一開始是有些愧疚的,可是在鄺裕民的笑容之後,她像個烈士一樣堅定。這部電影講的是「情」,這個地方的「情」,耐人尋味。她對於這些人的感情實在是太複雜。所謂「情難守」,實在不只是愛情。至於抗日戰爭的背景,也在這裡一併說明一下筆者的理解。它只是創造了一個典型的環境,讓人物典型的性格有一個更好表現的舞台,從而更好表現主題。同樣,只是關乎人,關乎人性,與民族大義無關。

最後要提的就是被剪掉的鏡頭了。沒有看剪輯版,但是很明顯我知道床戲肯定被剪掉了。另外,據說那個副官被愛國青年殺死的過程也被和諧掉了。暴力鏡頭表現了愛國青年面對一個活生生的漢奸之時心理的動搖和掙扎,這個合乎情理,也有助於理解這些不成熟的愛國青年,特別是鄺裕民那聲底氣不足的大義凜然的訓斥。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這個鏡頭對這些青年的理解很重要,被和諧了很可惜。再就是床戲了。幾場床戲對於電影的理解實在太重要了。沒有它,這個故事完全不完增,以致於很多人認為最後的失敗是「一個超級鑽戒引發的悲劇」,完全偏離了主題。也難怪那麼多人從影院回來大罵李安居心不良。關於床戲,網上有較為細緻合理的分析,不在此贅述。很多人帶著道學的面具不敢或者不願意面對這個鏡頭,摀住眼睛在指縫中只看到了色情,看完之後就
大罵導演有傷風化,大罵鏡頭不堪入目有損中國人形象,大罵湯唯梁朝偉沒有羞恥感。這些人很遺憾,他們的觀影態度影響了他們真正欣賞電影。或者他們真的純潔,真的不敢或不願意面對赤裸裸的身體,雖然那並不恐怖,也不醜陋,只是在壓抑中透著哀怨與寂寞。

絮絮叨叨的又是一大篇,如果您看完了,感謝您的時間和精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