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37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柏邦妮

2008-01-10 07:57:28

讓觀眾意識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晚上看完《集結號》,緊接著就看了劉恆寫的原來的劇本。

看完劇本,第一感覺是吃驚,因為劇本有六萬多字(普通電影劇本四萬字左右),
看得出劉恆傾注了自己的心血,
那種行文筆觸是充滿感情的筆觸,是裝不來的。
其次他的劇本充滿了視覺想像力和提示,
我看電影的時候一直在想:戰爭場面怎麼寫?
是差不多隻寫人物對話和大概進程,讓導演去填充呢,還是怎麼樣?
劉恆是寫得非常精細的,氣氛,細節,色彩,全部都寫出來了。
這是一個小說家的積澱使然。
第三點才是對照:確實劇本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電影相比,要完整了很多,
看電影會覺得後半部電影有點碎,氣韻不連貫,劇本其實是非常流暢的。
電影刪減劇本較大的幾個段落是這樣:
第一個是全連戰友犧牲後,穀子地穿上敵軍的衣服,混進敵人的隊伍找食物,
炸死了敵軍將領這一段比較重要的經歷,也是後來被一再質疑的經歷。
第二個是穀子地和孫桂琴相依為命的一段路程。(這段拿掉是應該的,因為會給觀眾誤導)
第三個是電影將近尾聲,劇本的高潮落在穀子地親手從煤堆中扒出了戰友們的纍纍白骨,
有一個相當集中的情緒爆發,相當之煽情,
電影完全沒有這一段,直接到了最後,烈士之墓才是電影的高潮。
其他刪減修改的部份還有很多,人物也做了適當合併:
比如穀子地救了站在地雷上的人,原劇本是一個高排長,電影就是趙二鬥,
就產生了一個小小的漏洞:一個當官的怎麼會自己親自做啥偵察兵?
但是從劇作上說,這樣寫確實立刻就建立起了穀子地和趙二斗二人之間的緊密情感,
這是有效的招數吧。

不知道為什麼這幾段被拿掉了。
我覺得有兩種考慮:一種是確實太冗長了,六萬字劇本,本身就意味著要拿掉很多東西,
一種是電影局的建議,拿掉了會有爭議的段落。
我個人以為,第二種可能性比較大,
因為目前呈現出的電影,是有點殘缺,斷裂,和擰巴的。
主要的問題是高潮沒有頂上去。
昨晚和青瓜兩人說起這電影,她基本上說的是我的心聲:
當穀子地抄起鏟子,紮好褲腿,衝上煤山的時候,觀眾就開始期待著一個時刻:
就是他用雙手鮮血淋漓的挖出戰友白骨的時刻,那是觀眾和穀子地同聲一哭的時刻,
這個時刻久久沒有到來,
而僅僅落在他們被表彰上一個「追認」上,
觀眾的情緒得不到宣洩,是比較壓抑的。

就電影來說,《集結號》並沒有什麼了不起,
但是作為中國電影,公映出來的電影,受到國家正面宣傳和肯定的電影,
《集結號》對戰爭,對歷史,以及人性的講述,前進了一大步。
電影裡呈現出的英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英雄,
劇本里形容老年的穀子地,「冷漠而沉鬱」,他不太熱情,
他身上有一點老兵油子氣,他不盲目犧牲,有最強的生存智慧,但是內心同樣保存最熾烈的感情。
在過去的電影中,士兵為服從大局是任勞任怨的,是勇於犧牲的,
但是穀子地並不這樣,他會發出質疑:「你怕咬死,我們就不怕咬死?」
在過去的戰爭片中,士兵們為了虛無的理想和主義和看不見的人民而死,
但是《集結號》中,他們為了看得見的兄弟而死(姜茂財),為了看得見的信任而死(王金存),
他們沒有說一句空洞和美麗的廢話。
電影的策略是成功的:它既質疑了所謂的犧牲,又肯定了犧牲的價值,
所以,《集結號》的宣傳語是非常曖昧的:每一個犧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集結號》這才可以讓觀眾感覺碰觸到了過去沒有碰觸到的內心角落,感覺到新鮮的闡述,
同時卻又巧妙的讓領導們以及掌權部門們覺得,這是一部積極捍衛主旋律的正面作品。

昨晚青瓜說了一句話說得特別好。
她說:「這樣呈現出來的《集結號》才好,這樣奇怪的結尾才好,
這樣,才能讓觀眾意識到那把剪刀的存在。」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