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成名在望--Almost Famous [2000]

几近成名/成名在望/成名之路

7.9 / 294,600人    122分鐘 | USA:162分鐘 (director's cut) | Croatia:152分鐘 (DVD extended cut)

導演: 卡麥隆克羅
編劇: 卡麥隆克羅
演員: 比利庫達普 法蘭西絲麥多曼 凱特哈德森 傑森李 派屈克福吉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Dookie

2008-01-10 12:56:41

再見,搖滾時代(I』m on Drugs...)


牛逼。電影一邊講述,一邊評論,在搖滾樂褪色的年代,孩子開始成長。電影裡包含了搖滾樂的各大要素,二流樂隊,吉他手,巡演,藥材,果子,樂迷,記者,樂評人。六七十年代的牛鬼蛇神也在片子裡一閃而過,Lou Reed,Jimi Hendrix,深紫,大衛鮑伊,飛船齊柏林,鮑勃迪倫,米克賈格(另,滾石的鼓手現在成了澳洲的環境部長,牛逼吧)。俺個人認為,這部電影講述了搖滾被商業綁架的過程。這是最最遙遠的旅程啊,回到出發的地方。

搖滾變成了「酷的工業」

Lester Bangs據說是宇宙中最牛逼的搖滾樂評人,樂迷威廉遇到他後,受到了他的教誨(電影中人物各有分工,威廉負責體驗,Lester負責客觀評論)——孩子,你生不逢時啊,搖滾時代已經終結了。激情燃燒的Lester看上去有點兒Stoned,坐在小餐廳兒里,他評價道,搖滾已經成了製造「酷」的工業。接著他雇用童工,讓威廉去寫黑色安息日的稿子,於是威廉認識了StillWater一夥人。
StillWater的靈魂,吉他手Russell把威廉當成了哥們兒,告訴他做音樂的初衷也是「酷」。可威廉不酷。當他結束了採訪,在滾石雜誌社裡寫稿子時,Lester在電話裡說他也不酷。
「酷的工業」是電影裡對搖滾最尖銳的批評了。「酷」本身沒啥罪過,荷爾蒙,藥,靈魂,天使(愛幻想的印第安天使們~),生命力,虛偽(和真實總在一起),裝逼(become a逼的必經之路),這些都是好詞,不過「工業」是個壞詞。在現代,工業是最壞的詞了。酷和工業的結合把搖滾毀了。

巡演之路:飛機取代了汽車

威廉的採訪一開始,StillWater樂隊的主唱裝逼的話就滔滔不絕地來了。「搖滾是一種生活方式,是思考的方式……有錢也不錯。」這樂隊坐著大巴(還一起唱歌),一路給黑色安息日暖場,慢慢聲名鵲起。他們的音樂也就一般般,有的人也挺糙。比如貝司手哥哥。
「你對樂隊的貢獻是什麼?如果你離開,樂隊會怎麼樣?」威廉拿著麥克風,在雨天。
「……那,那就沒貝司了。」他回答。
歌迷也是如此。當年Jimi在台上亂彈吉他,觀眾們在泥地裡抽大麻。在電影的「背心事件」後,Russell在樂迷聚會裡用藥過量,站在屋頂上(抽象的舞台上)宣佈自己是黃金神仙。他說出了自己的遺言,「I』m on DRUGS!」,經修正後,改為「我愛音樂」……他本不想跳,在樂迷們的要求下,他還是躍入水池。歌迷與樂隊的關係就這樣高度概括出來了。
樂隊名氣大了,新的牛逼經紀人也來了。他讓樂隊更適應商業社會,讓樂隊甩開大巴士,坐上小飛機。錢越來越多,樂隊,音樂,創造力,都成了巨大產業鏈中的一環。郭德綱說,你想想,它能好得了嗎?

沒有玻璃鞋的灰姑娘們

Penny Lane是一個女孩的名字(Is in my Ears and in my EYES),她已青春小鳥不在,是一代名果。電影用了很多篇幅描述這些女孩。奇怪的是,我對這部份印象不深。威廉愛上了潘妮(叛逆),並為她辯護爭鳴。Penny在散場的劇場地板上跳舞的一幕很美。
Penny出場的時候,就聲明她已退休,她們是「為音樂而來」。而樂手們只把她們當作工具使用。和樂手們(當樂手真好,我羨慕他們)相比,姑娘們意氣殊高潔,終於還是失落。《滾石雜誌》曾介紹過一個最有名的groupie,擅長口活,對象貫穿整個搖滾樂史,《我愛搖滾樂》還是什麼雜誌轉載過,記不清了。謠傳披頭士沒出名前,在歐洲大陸亂跑,Geogre年少也是被果破的身,和威廉的遭遇有點兒像。

回家,《滾石》雜誌真愚蠢

這拍了四年的、表面很光滑的電影並不裝逼。這很困難,如果你對一個東西仔細打磨,它容易變得裝逼了。電影的層次也很豐富,母親這個形象很光輝,她對搖滾的看法(其實很對)也代表了大眾主流。開頭姐姐離家,然後威廉離家,最後他們還是一家人。
一次次的採訪推遲,威廉在飛機上爆發了,同時爆發的還有同性戀鼓手,他的秘密是他是同性戀。危難時刻,大家都挺爺們兒,雖然為人不同。下了飛機,威廉來到了滾石雜誌社。
這電影對滾石雜誌的嘲諷從始至終。「Crazy...」是那個亞裔編輯的口頭語,當他聽見威廉照搬Lester的話時,臉上的微笑證明了他是個純種的愚蠢。的確,在搖滾時代即將終結的時候,搖滾的媒體也不可能獨自牛逼。於是,還是回家吧。
我不太喜歡影片的結尾。StillWater又回到開在公路的大巴里了,雖然這很正常,這是和商業和平共處的方式。不過,他們為什麼不自殺,或者變成U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