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花樣年華--In the Mood for Love

花样年华/

8.1 / 168,190人    98分鐘 | Poland:94分鐘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演員: 梁朝偉 張曼玉 潘迪華 Lai Chen Ping Lam Siu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周重林

2008-01-16 05:53:29

一個男人的曖昧史


一個男人的曖昧史
周重林
曾經沒有幾個人會相信曖昧具有巨大的穿透力,更沒有幾個人認為曖昧在一直支撐著我們的文學與藝術傳統。只有在消費社會的今天,大眾文化成為了某種表演的時候,人們才從空前的媒介宣傳中意識到了這一點。在王家衛這個名字成為中國目前文化最關鍵的一個詞以後,曖昧便不再羞答答地躲在世人的眼後,而是以越來越快的加速度呈現出來。

  也可以這麼說,王家衛使我們領略了曖昧的迷人力量,他用自己和他的電影同時向人們拋出曖昧魅力的無限性。這個終日戴著墨鏡的男人的狡詐的,他害怕別人太看清楚自己,也擔心自己把世界看得太清晰,於是便通過有色眼鏡去尋找適合自己的東西。眼鏡不過是外在的一種表現,他真正的目的就是保持與這個世界的曖昧。《花樣年華》中,周蘇兩人把曖昧謳歌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最早洞悉曖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重要地位的人,是朱大可,他從《梁祝》的經典愛情個案中,揭示出隱藏在故事本身裡的關鍵要素,他稱之為同性戀的話語。為了這篇文章的緣故,我把它叫做曖昧。梁山伯與祝英台並不是有關曖昧的最早版本,但是因為它的流傳甚廣而具有代表性。在那個故事裡,梁山伯發現自己不可救藥地愛上祝英台時,並不知道對方是個女人。當他後來發現自己所愛的人竟然是個女人時,他終於病到了。經不起折騰的他在這場感情欺騙後不久,便憂傷地死去。所有的證據都表明,祝英台後來的化蝶事實上是對梁山伯的歉意與補償。

  王家衛無疑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了啟發,《東邪西毒》只是他嘗試的一個例子。東邪拉著慕容燕的手錶白的時候,慕容燕顯然是過於激動而誤解了他的意思,於是慕容嫣的出現註定了只是一個悲劇,以致與他得知東邪愛得是慕容燕時,便怒不可止地要幹掉東邪。戲劇性的效果出現了,慕容燕與慕容嫣同時纏上了西毒──一個過於冷血的殺手和他過往的所有情感。東邪的逃亡與那壇醉生夢死酒,把他的內心暴露無餘。當曖昧的關係清晰時,一切也就結束了。醉生夢死酒不過是逃亡的先兆,東邪要遺忘的是清晰的世界,清晰使他失去一人愛人。同樣地,曖昧的班駁之光還出現在西毒與他的嫂子、洪七與妻子等等這些人的身上,為了各自的曖昧,他們清一色選擇了逃亡。

  《花樣年華》中,蘇對周說,我們不會像他們那樣時,她無非是在暗示:他們那樣露骨不太好,我們這樣曖昧才是理想的。據於對這句話的誤解,周也走上了逃亡的道路,因為他離清晰的想法太接近。先前的離家到旅社寫作,只是預演,以致於後來一走就再也沒有見面。在第一次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因其沒有高潮戲而發悶了很長一段日子,在第三次觀看的時,我才對王家衛的處理有所理解。深諳曖昧之道的王家衛在結尾都忘不記煽一把情,他同過特寫摘掉了蘇麗珍的結婚戒指後,再次出現時已經帶著一個孩子,讓喜歡幻想的觀眾絞盡腦汁也想不到這會是誰的孩子。電影的整個敘事過程,都是通過重複自己和別人的話來完成的。叫人無比驚異的一個曖昧細節是在某一次的預演中(他們究竟有過多少次那樣的表演,無法得知),當蘇憤怒地伸手去打"丈夫"的時候,才發現對面的竟然是自己的情人,巴掌最後還是落下去。對周而言,這是至關重要的,落下去,是觸摸而不是耳光。可是連周自己也聽不見響聲時,周有了前所未有的恐懼。他要求蘇重新做一邊,他想證實自己的想法。這個過於親密的細節比蘇直接偎依在懷裡更具有殺傷力,曖昧在遊戲中嘎然而止,也正因為如此,他們才感到無法適應,周的逃亡成為必然。

  對我來說,我無意介入有關曖昧的爭論,我說完我想說的,我將繼續保持沉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