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冬天的故事--A Tale of Winter

冬天的故事/人间四季冬/冬天故事

7.3 / 3,992人    114分鐘

導演: 艾力侯麥
編劇: 艾力侯麥
演員: 夏洛特韋里 費德里克馮丹德利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童末

2008-01-18 04:26:38

關於信念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真的,如果生命原無意義,而我不得不選擇一個謬論時,我覺得這是一個最值得選擇的謬論了。」——尼采


 「你原本以為他忘了你。」
 「不,我以為他死了。」
 「沒想過拿掉孩子?」
 「從沒想過,那違背我的信念。不是宗教信念——我和宗教格格不入,這種信念十分……」
「個人……」
 「不,應該說是私密,沒錯,十分私密。我不喜歡違背自然,我失去夏何洛,但有他的孩子。一個孩子和幾張照片。他卻什麼也沒有。」
 「他一定以為你騙他。」
 「不會。」
 「一定會,你給了錯的地址。」
 「我知道他心裡的想法。雖只是推測,但不比你的差。」——侯麥•《冬天的故事》


1.

藝術創作某種程度上等於做選擇題,上乘作品即在眾多(實際上是無限種)選擇中找到了最為「恰當」的一種。要給出對作品的評價,可以試一試這樣的方法:考慮一下,如果要表達同樣的內容,其他人會選擇如何去操作?會選擇怎樣的人物和故事?會選擇怎樣的講述方式?把其他的方式(來自於你自己,或者其他同類題材導演的已有作品)和大師的方式做比較,看大師如何製造出最「恰當」的效果。

2.

馬桑、路易和菲利西的差異,是信念的差異,導演在片中通過彼此的對話揭示了這一點。我願意把這三個角色看作人們對於信念的三類理解,三個角色作為「信念」的具體形態承載了講述。侯麥要論證的並非信念的好壞,也不是在一個人的生活中信念的作用、地位,似乎比這些更為寬闊:通過展現被信念選擇的一種生活,來展現信念是什麼。(不是我在呼吸,是呼吸在吞吐我)侯麥想說的也許是這個在高處的東西?一個很哲學的概念穿過膠片,效果卻很「生活」,很藝術。

3.

很生活,很藝術。比如菲利西在巴黎的地鐵、公交車、街道穿行的鏡頭。給整個片子劃出節奏。同時,在路上,不在固定的某個地點的菲利西,不在路易那兒或者馬桑那兒,也就不在他們的觀念世界裡面。街景或許強調了一種疏離,帶著信念的一個人置身於人類群體之中的那麼一種景像。(菲利西和夏何洛的相遇是在公交車上。)
比如,菲利西和路易在說話時,有不相幹的行人穿過他們的空間,「打擾」畫片。我喜歡這樣的細節,暗示環境的符號。我們和這電影、這故事處於同一個更廣闊的世界。
侯麥的片子始終提示:日常生活就是指向理解、洞見的跡象和線索的埋藏地。不用驚世駭俗曲折複雜的劇情,人性的波瀾就在微妙的日常言行中。我想這一點是把現實主義做到家的。

4.

懷疑片中菲利西的女兒角色就是演員的親身女兒。怎麼會演得這麼自然、美妙呢?女兒愛麗絲的情緒和言行,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菲利西的心意和信念,以非常直接的孩童的好惡,甚至在菲利西看不清的時候給予她「無心的」提示(在內維進教堂那一齣戲。愛麗絲無心,侯麥有心,情節上看也自然,因為片中提示了菲利西對愛麗絲的教育包含了她的信念)。這兩個角色分享著同一信念的泉眼。最後的匯流出現在夏何洛和菲利西重新相遇之後愛麗絲的反應。愛麗絲覺得她的小爸爸的出現是理所應當的,甚至在菲利西激動的表現過後,愛麗絲以她的天真,依然十分牛叉地平靜著。這平靜彷彿在說,信念不是信念,而是事實。

5.

記一筆:帕斯卡的賭博論在這部片子裡又出現了。在《慕德家的一夜》裡,這理論也由主角嘴裡說出。侯麥似乎對此哲學觀念很感興趣。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