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集結號--Assembly

集结号/TheAssembly

7.3 / 7,394人    124分鐘

導演: 馮小剛
編劇: 劉恆
演員: 胡軍 張涵予 廖凡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engdilong

2008-01-27 02:18:34

突破創新的集結號


我給他評80分。理由如下:
1、從平民視角切入,把英雄成長的形象貶低到普通人能真切感到可信的程度(這是長期來宣傳手法的變化),目的是貼近人民群眾現在的心理。借鑑國外先進文明的人本主義和高科技來表達中國獨特的歷史,是中外文化雜交的成果,符合改革開放的歷史潮流,就是說,他不可能是廉價的欺騙,起碼老百姓的心理編導和導演是認識的比較準。
2、試圖用以人為本和人性的理念重新解釋戰爭,這是現在人們可以很舒服接受的。也是雙刃劍,解釋不好,就成了組織不可靠之類負面效應了。
3、演員表演投入,比較生活化,比如語言比較生動,這和劉恆和馮小剛有直接關係。
4、八一廠是官方的,本片是民間的,條條框框少,更善於突破創新。

不好的地方除了硬傷以外,就是可能故意淡化了戰爭正義性,這是和美國戰爭片的差距,但無奈的是:這恰恰是社會普遍的心理。


我再從個人角度談談集結號的不足,就是為什麼不是100分,而是80分。(為鼓勵90分)
  
  1、電影剪輯痕跡明顯,不太連貫。而且有些關鍵情節沒有交代清楚,比如穀子地被俘前穿著國軍的軍服一個人與敵人周旋,據說還挺英勇。
  還有在朝鮮戰場趙二斗踩地雷,穀子地以命相救沒有交代清楚,外行人會懷疑地雷對穀子地傷害怎麼那麼小?如果拍好這個關鍵就比較合理了。
  2、感覺穀子地的九連不像以前我們在影視中看到的解放軍,我個人猜測是不是九連中大部份是國軍俘虜兵或者剛剛入伍的新兵,只有很少的老兵,在這一點上影片交代不清,容易造成誤解。
  3、可能為了追求視覺效果和表現戰場的慘烈和殘酷,反而對解放軍戰術理解不透,可能和韓國特技團隊思路有關。但這點可以原諒,集結號不是八一廠拍的,可能不那麼專業。之所以馮小剛沒用八一廠的煙火特技是因為不符合現在的潮流和觀眾日益刁鑽的欣賞口味——————好賴屋式的戰爭模式場景已經深深影響了全世界。
  4、說說影片的主題和靈魂
  我解讀的結果是:第一、影片刻意突出戰爭是殘酷無情的這個主題,很多以前不關心戰爭電影的觀眾可能被眼前的慘烈震驚了,這超出了現在靡靡之音下小資情調的理解範圍。很容易讓人產生厭惡戰爭的心理。對比戰爭的殘酷無情,一般人也會體驗到現在生活的安逸和幸福。但幅面效果就是,如果形成了反戰的效果,對將來可能發生的台海統一戰爭不利。
  這就引申出影片最大的問題----戰爭正義性的問題。
  第二、影片刻意模糊戰爭正義性,就是編導自己說的不討論戰爭有沒有意義,不預設鮮明的政治立場,這是民營公司與八一廠最明顯的差異,為什麼啊?
  因為現在社會思潮已經十分利益化和庸俗化,強調個人價值、人性是主潮流,如果拍出強調集體主義的傳統戰爭片,與社會心理矛盾,不會有好的市場前景。
  鑒於美國是個人主義氾濫的國家,他們的愛國主義戰爭片自然就是馮小剛的學習榜樣了,他說,批評他模仿拯救大兵瑞恩實際上是表揚他,這是他向拯救大兵瑞恩致敬的心願之作和真誠之作。
  但矛盾的是,拯救大兵瑞恩是非常典型的美國主旋律影片,深刻反映美國的價值觀,對戰爭正義性沒有模糊和放棄。反觀集結號在這點上就有明顯差距,說明現在非官方也就是社會上普遍的迷茫和混亂的意識形態,也說明在人們心中的價值觀還沒有最終明確的確立。這是這個時代的迷惘,是人們心靈和信仰被市場經濟衝擊後無所適從的客觀反映。我看編劇劉恆和馮小剛也有這種社會病。
  那就按照官方的價值觀拍唄,不行!!!現在官方的價值觀已經不能打動小市民了,集體主義和傳統的愛國主義是革命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時代產生髮展形成的,作為文化符號與革命戰爭年代和計劃經濟時代血肉相連,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原來的價值觀的根基已經動搖,市場經濟需要新的文化符號,價值觀不改革是沒有出路的,精神與物質是不能長期脫節的。
  這是時代的迷惘,對我們提出一個最根本的問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的價值觀是西方價值觀還是原來價值觀的2.0升級版?目前的集結號反映入性、反映不公平、反映戰爭的殘酷,似乎與西方價值觀相符,但有中國特色的是對犧牲的正面突出、對穀子地無私精神的歌頌、對普通士兵的關注(對當官的沒怎麼表現),表現出以人為本和關注下層人民的價值取向,切合現實社會人們的心理需求。這算不算對為人民服務的表現手法呢,我認為是。各位大俠也許品出來和平演變的意味,我猜你們心裡蔑視的說:我靠,你小子水平不行,還想忽悠我們,笑話!!太幽默料。
  其實,我只是誠實的把自己的迷惘和真情實感表達出來,說出我與你們的差異,交流一下(我自信我的基本觀點符合歷史潮流),你們不同意就供參考和批評。
  
  那麼怎麼看集結號似乎是顛覆解放軍革命傳統的問題呢?難道解放戰爭正義性是有爭議性的問題嗎?
  從網上蔣介石的信徒的反映看;敵對勢力還是認為集結號不是他們感冒的電影,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內戰不如抗戰、炮灰等等說辭就是他們污衊集結號的重點。
  從人性觀點看,很多現代小資和小市民感到國家對待烈士有問題,使好人(穀子地)受委屈,對那些無名烈士和家屬感到同情。對出現這種社會現象進行反思。
  還有人質疑以前戰爭電影樹立高大全的英雄形像是不是政治宣傳?以前戰爭電影描寫的戰爭場景是不是真實?以前戰爭電影描寫的戰士積極求戰的形像是不是拔高宣傳?究竟集結號刻畫的戰士形象接近真實還是原先戰爭電影刻畫的戰士形象接近真實?在現代小市民心中這是個問題。
  我還真不知道歷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我也有這些疑惑。
  但我本能的感覺:之所以用人性角度重新演義解放戰爭還是為了用現代觀念包裝歷史,用比較低的層次表現歷史(從人的正常感情出發,表達戰爭的傷害)。目的是重新解釋戰爭的意義。
  所以,各位大俠批判的很有道理,馮小剛要表現的絕對不是八一廠那種正規的革命戰爭觀,是他個人對戰爭的理解。
  但馮小剛是不是要翻案?其實不是,他作為曾經三軍的人士對共產黨和新中國總體還是認可的,但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言人,階級地位和立場與過去革命年代的價值取向是矛盾的。所以集結號就是矛盾思想的雜交,其動向是:重新解釋過去,淡化黨,淡化革命,淡化階級鬥爭。這肯定不是各位大俠同意的。
  
  歷史是為現實服務的,目前的黨允許資本家入黨,實際上也默許了馮小剛的這種顛覆。所以我說,與時俱進的另外含義還真是和平演變。這是不能否認的。
  
  那中央電視台和廣電總局犯政治錯誤了嗎?是腦殘沒看出來?不是。
  
  因為黨本身已經不是過去的黨,代表的利益不侷限於工人階級,以前的所謂政治錯誤的內涵已經悄悄發生質的變化,準確說:不管對不對,集結號重新解釋過去是時代的必然,是對歷史的反動,是中國文化發展的重生。集結號沒有威脅到現在國家利益,反而適應現在國家利益的需要,重新詮釋新形勢下愛國主義宣傳的新理念。是為當代服務的,把過去強調的階級鬥爭和革命淡化,更強調新的愛國主義,內涵是以人為本,民族復興和國家統一。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