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

理发师陶德/魔街理发师(港)/疯狂理发师伦敦首席恶魔剃刀手

7.3 / 386,734人    116分鐘

導演: 提姆波頓
演員: 強尼戴普 海倫娜波漢卡特 艾倫瑞克曼 提摩西司伯 薩夏拜倫柯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何滿子

2008-01-28 04:53:42

從音樂劇到電影,到底損失了什麼??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觀看《Sweeney Todd》的電影版,大概是我觀影經歷中最專心和最不專心的一次了。
  說專心是因為作為對其詞曲作者Sondheim的擁蹙,對電影版期待已久,在知道劇情的前提下,每一個細節的表演和畫面都仔細琢磨。說不專心是因為對百老匯音樂劇版本(主要是指1982年巡演版本)爛熟於心,所以每到一處,都在和它作比較。

  不比較則已,一比較則有諸多地方不滿意。作為音樂劇版的忠實擁蹙,首先自然是對曲目刪減的不滿。我看到下面有許多評論者抱怨音樂不好聽。但你們是否知道,Sweeney Todd中最棒的一個唱段,開場曲「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被刪減去了【同樣,這首曲子結尾的再現也被刪去了】。現在的開場「No Place Like London」,實際上是幾個宣敘調的結合【我並沒亂用歌劇術語,Sweeney Todd雖說是音樂劇,但Sondheim基本是按照歌劇的格式寫作的】,再加上這幾個宣敘調的旋律走向過於不和諧和陰森,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旋律不好聽。但是,如果第一印像是原本那首「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話,至少在感覺上會有不同。更要命的是,「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事實上是全劇最重要的一個主導動機,本來是要在全劇再現五次的,現在自然這些再現也一併刪去,只在「My Friend」唱罷後,在背景音樂處演奏了一小段。
  
  若不考慮的Judge Turpin的Johanna【過於猥瑣所以連舞台上都幾乎沒演過】,另一個被刪去的唱段是四重唱Kiss me【不過據說是拍了這個段落的?但我看的版本中沒有出現】,又恰恰是一段較為抒情悅耳的旋律被刪去了,隨之被刪去的是執事的那段「Ladies in Their Sensitivities」,可惜了一段優美花哨的男高音。另外,安東尼初遇Johanna那場,在唱「Johanna」之前一段鋪墊「Ah Miss」也刪去了。
    
  由於原本的音樂聽得太熟悉,所以對曲目方面更大的不滿是曲目內部的刪減。最覺得惋惜的是Toby吆喝生髮水的那段「Pirelli's Miracle Elixir」以及人肉派生意興隆的「God That’s Good」,原本都是有顧客的合聲部份的,現在統統被刪去,顯得單薄了很多。「Pirelli's Miracle Elixir」的變奏段落也隨之被刪去了。Todd殺人同時安東尼尋找Johanna的那段「Johanna」,本來是個三重唱,也有Johanna本人的部份,現在也被刪去了。

  我列舉出被刪去了的段落,並不是炫耀自己對原先版本的熟諳程度,況且哪怕是百老匯的版本也因為總譜太長而有刪節。
  關鍵在於:Sondheim音樂劇最有魅力的地方本就在於詞、曲、劇情、理念的完美結合。也因此他的旋律往往不會刻意往優美的方向行進,而是符合此情此景,幾乎不可能把sondheim音樂劇的某一首曲子單獨拿出來看,你會發現所有的曲子都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而曲子部份又通過歌詞和劇情和理念聯繫到一起。所以說,在我看來,刪節對於別人可能無傷大雅,對於Sondheim音樂劇是不能忍受的,想要理解這一點,最好要對著Sondheim那些witty又富有深意的英文歌詞來看。
  Sweeney Todd的故事是個被講爛了的老故事,現在大家都知道這點。Sondheim的奧妙之處是它如何闡釋這個故事,這就得落實到唱段安排上。如同已經提到過的,主題旋律「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刪去,一個直接效果是,前半個小時在音樂上面有些悶【「The Worst Pie In London」是個例外,但這個連演員動作也考慮,不斷切割變化樂句長度的sondheim招牌式唱段,聽慣韋伯式音樂劇和歐式歌劇的聽眾又不是一下子能接受的】,但有心人都會注意到,這些旋律幾乎都不是單獨拿來作詠嘆調唱的,每一個唱段幾乎都有其隱含的意思在裡面,而這些意思需通過後面的再現才能真正得以展開【電影版事實上刪減了其中一些再現】。可以說,開場半個小時的唱段雖然在旋律上充滿了不和諧音,但就整個劇的結合來說,它的和諧感比後半段較為優美的by the sea,Johanna, not while I』m around都要高,開頭幾個唱段需要細細品嚐,你會發現那些看似不動聽的音符放置地恰到好處。

  光這樣說其實還是太抽象。我就來簡單說一說電影版的幾處改動:
  1.最重要的自然是「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刪去,但這個改動可以說是電影版的無奈之舉,不然Tim Burton不會拍了段落又棄之不用。音樂劇版本的「Sweeney Todd」事實上自始自終都是在講故事,而「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的五次再現事實上是故事外的講故事者的口吻,但演員還是故事中這些演員,這五次「The Ballad of Sweeney Todd」事實上是一個「歌隊」的作用。這一點,是電影敘事手法很難處理好的。Tim Burton最終放棄了這一點,也確實是明智之舉。然而,畢竟這造成了整個劇的基調在這裡有一個微妙的變化,電影版的視角和音樂劇版的視角事實上有著細微但重要的不同。不過既然Tim Burton放棄了1979到1982年音樂劇的黑色幽默處理方法,而是減少幽默感,增加陰森和恐怖感,那麼這一刪減也是在情理之中的。畢竟,Burton是在延續了他本人一貫的視覺風格。這個故事已那種方式處理更好當然見仁見智,只是在Sondheim的優雅諷刺和Burton的故作正經的坎普之間,我兩者都愛,卻更偏向前者。

   2.安東尼和Johanna的互動。這一段的是劇情上損失最多和改動最大的。電影版的一個處理是Johanna在唱自己的心思的時候已注意到安東尼,一邊唱一邊向他拋媚眼。可在音樂劇版本里,Johanna一直都沒有特別注意安東尼這個人,多年的禁閉生活讓她有些小瘋癲,這一點在不幸被電影版刪減的「Kiss Me」里表露無遺:都要私奔了,連對方的名字都沒有搞清楚,完全是懼怕法官外加小女子瘋勁,純粹為私奔而私奔,根本不管對方是誰【雖然82年巡演版演的有些太過火】。很明顯的是,為了節省時間,整個安東尼和Johanna的唱段幾乎被刪節光,只剩一人一段詠嘆調,可是這樣一來,這段情愫的浪漫主義部份被推得太過頭了。安東尼 可是姓Hope的,可是Hope的部份幾乎沒了,就是一個一見鍾情一股闖勁的傻小子。Johanna更是完全成為個冰清玉潔,守身如玉的好女子,原來的瘋勁一點都沒保留。確實,這段情愫是Sweeney Todd中比較光明的部份,也有其意義。但電影版的這種改動我看來味道大失。

  這兩個是最大的問題,其他小細節就不一一詳述。

  最後來說說演員的唱功了,這也是一個傷心處。Depp的演技不錯,可是聲音方面實在還是勉強,不服氣的人對照巡演版來聽就知道了。Sweeney Todd這個角色是一個男中音,但Depp的聲線太浮,陰森有餘,沉穩不足,在合唱的時候完全壓不住,直接影響了幾首合唱「My Friend」,「Pretty Woman」,「Johanna」的效果。Depp完全是靠聲音的表演來掩蓋唱腔上的薄弱,但由於他的聲音表演太出色,所以我們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安東尼和Johanna這一個男高音一個女高音被刪減戲份就算了,剩下的兩首個人曲目,唱得都單薄地過份,「Green Finch and Linnet Bird」多棒的女高音曲目,被唱得味道全無,也難怪兩人沒有太多唱段。
  對於Toby我也十分不滿意,本來這個角色depp讓一個12、3歲的小孩子來演就不按好心:渲染最後一刻小孩子殺人的戲劇效果嘛【而且還是蓄意殺人,音樂劇版本中Toby的形像是個有些弱智的17,8歲少年,最後殺todd時已半瘋了,而且todd自己把脖子架上去的,幾乎是半自殺。】,估計喜愛黑暗效果的人會很滿意這種安排。不管怎麼樣,not while I』m around原版可是唱得我眼睛都濕了,電影版這個小孩一板一眼,感覺在背歌詞。
    其實整個劇組的聲音都是沒有層次,執事和Pirelli的兩段男高,一段被刪了,一段改成男中【雖說「Borat」的聲音挺適合演繹這角色的。】,法官大人的男低音不夠低,「Pretty Woman」的層次感沒有表達出來。我唯一滿意的是Mrs Lovette,雖然角色性格有些變味,打上了Burton的烙印,但還是唱出了自己的味道:「The Worst Pie In London」不緊不慢,別有風味。

    耐心看到這裡的Tim Burton迷不知道會不會對我破口大罵,並教訓我說:電影版本來就沒必要和音樂劇版一模一樣,電影版要有自己的味道,云云。確實,電影的處理方法本就和劇場不一樣,所以我沒有提音樂劇版本優秀的舞台調度,因為這和電影沒有關係。而我也確實十分喜歡Tim Burton在將音樂劇轉換成電影時的那些獨具匠心之處。「By The Sea」那一段真是發揮了Burton的特長。Todd和Mrs Lovette的幾段對手戲,分鏡頭切換地恰到好處。比如「My Friend」和最後一幕的華爾茲。
  但這只能說Tim Burton拍了一部好電影,並不能說明它是一次好的改變。對同一個經典故事的處理本就有高下,既然Tim Burton不是直接改Sweeney Todd的民間故事,而是改Sondheim的音樂,就有理由拿Sondheim的標準要求來要求Tim Burton,而很遺憾,我始終認為Tim Burton的改編沒有充分保留原作的魅力。如果有人願意寫一篇「為什麼Tim Burton的改編效果比音樂劇版本要好」,我非常歡迎。

  我讀了下面有人發的《外灘畫報》專欄上的文章,裡面提到Sondheim「建議他請來的40多位朋友們不要費心去考證電影版少了點什麼」,而且他說:「想想吧,這是一部電影,可別拿音樂劇的標準去衡量。」
  Sondheim是隻老狐狸,我沒他那麼沉得住氣。他的弦外之音十分清楚。也許對《Sweeney Todd》來說,Tim Burton和Sondheim之間並不存在著什麼競爭,存在的是電影和戲劇的競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