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勇敢復仇人--The Brave One

勇敢的人/勇敢复仇人/强复者

6.7 / 63,521人    122分鐘 | Canada:119分鐘 (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導演: 尼爾喬登
演員: 茱蒂福斯特 泰倫斯豪爾 瑪麗史汀柏格 珍亞當斯 尼基凱特 賴瑞費斯登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Hermione

2008-02-02 01:46:01

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群


本期《三聯生活週刊》有則評論,題目是《年輕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群》。文中指出年輕人的暴力事件已經是不可忽視的社會現象。調查顯示,17歲到20歲的年齡段尤其危險。文章提到不法分子毆打老人致死,引起社會的極大反響。我認為事實情況確實如此,也許走私、販毒、幫派械鬥等等罪案涉及面更廣,給社會帶來更惡劣的後果。但是,它們並沒有給生活中的人們帶來直觀的恐懼和危害。而青少年的暴力,充滿了隨意性和隨機性,完全不顧及後果,沒有犯罪動機也就很難將其繩之於法。就像SARS一樣,避免乃萬幸。

《勇敢的人》強調美國的街道現狀。艾瑞克a主持電台《街語》欄目更是暗合了這層意思。我很不讚成《勇敢復仇人》的翻譯,因為艾瑞克a的初衷並不是復仇,而是出於對恐懼的自保行為。我們可以看到,艾瑞克a並沒有像其他電影裡的受害女主角一樣,跟上了發條似的四處尋找兇手。她殺人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並沒有明確的目的。所以這也是給社會帶來巨大反響的原因。她終於在最後手刃了仇人,那也是基於三點:1、發現殺人並不難;2、警察Mercer發現她就是「勇敢復仇人」,充分同情並積極尋找罪犯;3、收到視訊簡訊後看到未婚夫慘死的過程,受了刺激,殺紅了眼。影片有個細節是她去警局查詢結果,發現自己的傷口猶自在痛,警察就淡忘了她的名字。她強烈意識到,也許警局可以幫她抓到罪犯,卻不能保證她今後的安全。於是在黑市買了手槍。

Jodie Forster成功演繹了這個女人。她出色的詮釋了艾瑞克a從陽光女人經歷受害到成為「勇敢復仇人」的幾個階段。期間的悲傷、恐懼、自責、憤怒都把握得十分到位,殺人也變得水到渠成,符合邏輯。從《沉默的羔羊》開始, Jodie Forster幾乎就是驚悚片的質量保證,眼神清澈又迷離,薄薄的嘴唇神經質的微微發抖,走的是知性婦女受驚的路子。去年的《空中危機》做出了完美表達。儘管今年《金球》最佳女主角失利,那也是該片劇情略顯陳舊,對人物的層次感要求不高。而其他對手勢均力敵,《柳暗花明》的劇情就強調人物情感表現,明顯佔了便宜。不管怎樣,Jodie Forster仍是本片最大的看點。

OK,一句話補充受害經過:艾瑞克a跟未婚夫散步的時候被三個年輕暴徒圍攻毆打,未婚夫當場打死,經搶救她撿回一條命。後來她總共殺了8個人,很有意思。第一個在超市,恰好碰到老闆娘的丈夫搶錢並槍殺自己的妻子。艾瑞克a原本是躲避的,被發現後出於自衛開了槍。她第一次殺人也會銷毀錄影帶,扔掉外套,充分表現了作為「壞人」的智慧;第二次在地鐵里,兩個年輕人欺負老人和孩子,最後想強姦她,被她幹掉。這次的開槍就有點有恃無恐和隱隱不安,事後她跟靈魂對話:「是這些事恰好碰上我,還是我有意識的去碰到這些事呢?」第三次,在路邊一輛小車中救出一個女孩,司機開車衝過來,再次開槍。第四次,她幹掉了惡名昭彰的壞蛋,是主動出擊的,對方並沒有觸犯她。在潛意識裡,艾瑞克a把自己當成了為民請命的英雄,毫無罪惡感。從此,她不再充滿恐懼。最後,她放棄指認兇手的機會,決定親手幹掉那三個兇手。此刻她的心堅硬無比,忘記力量懸殊,完全具備了殺手的特質。

電影與眾不同之處有兩點:第一是首次出現英雄與民眾的直接對話,即當她替天行道的時候,人民會提出質疑:「那些罪犯是否該不經審判就被判處死刑?」第二是英雄與警察的對話:「都是殺壞人,正義在哪一方?」結局有點意外,我就不劇透了。

年輕人的暴力使我們恐懼,現在不講「盜亦有道」的規則。除了謀財,還要害命。每隔幾天,周圍就傳來被搶劫的聲音。老太太說牆外有青少年在吸毒,為了錢,幾百塊可以殺人。我的朋友每晚帶妻兒在公園散步,他事先在每個僻靜處都安放了磚頭以備不時之需,他的床頭也備有鐵管。曾經,我在長長的甬道盡頭鎖車,三個少年的並排對我走來,當時感覺渾身冰冷,呆若木雞,唯一的遺憾就是沒寫遺書……那以後,車子就停在路邊。也許,該買把槍才對。

2008年2月1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