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胤祥

2008-02-05 04:04:05

[影評]幸福終點站:四大叔的全球化


看這部片子是在元旦假期。寫這篇影評則是要到了春節假期。這部電影計有15人次向我推薦——僅僅是一部2004年的片子,便已然在某些意義上成為了經典(比如新東方)。這15人次中,多半都會驚嘆地問道:「你竟然連《幸福終點站》都沒看過??」當然在我看了片子之後才深覺,在大學生這個趣味比較同質化的群體中,這部片子顯然具備了一切成為經典的要素——前可追《阿甘正傳》,後則可說到《士兵突擊》。至於導演,事實上很多向我推薦這部片子的朋友並不知道這部片子也是出自史匹柏之手。無論是把他叫做斯大叔還是四大叔,史匹柏作為品牌的效應其實還是很明顯的:儘管有可能不知道這部片子導演是誰,但是史匹柏便是影片的質量保證。

於是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湯姆·漢克斯蜀黍在表演單元各種挑戰極限,一個固執的金牛男的形像被他演繹的活靈活現,雖然仍然是某種意義上的傻,然而維克多這個形象作為「鏡子」的意義,大約相當於阿甘之於美國曆史,以及許三多之於中國人。我來判斷一個人物是否具有鏡像的意義,通常是看這個人物在提供明確代入感導向的同時,是否能引起一種「明確的尷尬」,換句話說,這個人物的處境和他處境下的作為,在觀眾設身處地的時候,是否能感覺到一種類似的「尷尬」情緒。比如維克多通過收集機場手推車而獲得一點點報酬的時候,那種感覺便頗為符合我所謂的「尷尬」。事實上這也是編劇和導演所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營造這種代入感,或者強化人物作為「鏡像」的意義。

說回故事,明顯地,這是一個將「等待」極端放大的故事。這是常見的幻想小說的寫法:給出一個設定,為這個設定找一個理由,然後講一個正常的故事。事實上在我看來,《幸福終點站》故事給我的感覺,與張藝謀的作品頗為類似,而路數上則是極為規範的好萊塢故事結構,並且保證政治正確。事實上說它一句看了開頭便知道結尾也不過份,然而我們還是看的津津有味,除了湯姆蜀黍精湛的演技和大美女澤塔瓊斯之外,還有很多東西是值得說道的。

比如,我們可以把這個故事讀作一個有關語言學的故事。語言的學習事實上是人出生和成長的隱喻,而從這個角度來看,《幸福終點站》當然是一個成長故事,它具備成長故事所有的要素和角色——最明顯的是有關朋友和敵人,以及愛情。當然,故事事實上也是走了一個頗為張藝謀式的結尾,但放在成長故事的套路下,英雄-英雄的命名這個基本結構還是很容易看到的。

再比如,就所謂全球化這個問題來看,這部電影顯然是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文本。維克多的母語的原型是保加利亞語,而Krakozhia這個虛構的國家的指向也是頗為明顯的。在機場這樣一個最適合作為全球化表徵的「飛地」上,除了東歐裔的男主角,聚集了美國各主要少數族裔的代表:黑人、印第安人、拉丁裔以及印度移民,而大反派則是美國白人菁英階層的代表,同時,美女也是一名白人。在這幅錯綜複雜的圖景之中,機場的空間構成——閃爍的航班表,各大國際品牌的連鎖店也在進一步將全球化作為視覺呈現顯現出來。事實上,這又是一個與冷戰終結、資本主義陣營勝利之後的世界格局相關的故事。作為勝利者的美國,當然有資格對失敗一方的蘇聯-東歐陣營進行各種審判式的想像。Krakozhia發生著軍事政變和「人道主義災難」,這一事件可以迅速導致美國政府與Krakozhia政府斷交,卻並不能給出維克多一個哪怕是想像性的解決,只有等待。即使我們不再糾纏這些東西,單論維克多來美國的原因——完成父親的遺願,收集偉大爵士樂手的簽名。而爵士樂這一堪稱美國土產的東西,在維克多父親的年代該是承載了怎樣的一種對於「美國」和「自由世界」的想像?維克多的父親是「在報紙上看到」了那張照片。然後就有了這個心願——哦,這是怎樣的一個心願啊。該是多麼自我感覺良好的美國人才能把這個「心願」作為全片的支撐?不過其實這些都不重要,因為這是一部足夠全球化的影片,它處理的是一些「人類」的共通經驗,比如等待,比如生存,比如,承諾。

所以這部片子還是要我們四大叔來拍,只有他有能力有魄力在拍這樣一個看似小成本的喜劇片的時候,在攝影棚裡裝四架電梯,搭50多家品牌連鎖店,在我們面前憑空建造一個機場。我倒是以為,05年奧斯卡上,連影帝提名都不肯給一個確實有點苛刻。當然這部片子在技術方面幾乎無懈可擊,然而說到底,這畢竟是一個我們不能日常經驗到的事件,電影作為鏡子,在某些人那裡,它終歸只是一面哈哈鏡。

http://www.mtime.com/my/yinxiang/blog/910992/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