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強殖入侵--Impostor

冒名顶替/强殖入侵/天外计中计

6.2 / 21,684人    95分鐘 | 102分鐘 (director's cut)

製片: 珍妮佛洛佩茲 導演: 蓋瑞佛列德
編劇: 菲立普肯迪克 Scott Rosenberg
演員: 山恩柏力 文森唐諾佛利歐 提姆吉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Kris

2008-02-05 07:43:04

我們要自由的靈魂——從《強殖入侵》說起的真名與靈魂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我在這裡說的《強殖入侵(Impostor)》是一部電影,根據著名科幻作家Philip K. Dick小說改編。
電影於2002年上映,由Gary Fleder導演,Gary Sinise主演。除開著名的Philip K. Dick,想必大家對Gary Sinise也不會感到陌生吧?這位大叔可謂是高產,參與的演出無數,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阿甘正傳(Forrest Gump)》中的Dan 泰勒吧?(Gary Sinise差點因此角色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大叔一貫細膩的演技在這部電影中也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彷彿依然有當年Dan 泰勒不屈和放浪不羈的影子。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對於這部名不見經傳的電影產生一些興趣了吧?於是乎趕緊Google、百度一下,不過遺憾的是,在相當權威的影評網站Imdb中,這部電影的得分只有5.9分!於是乎很多人一定恍然大悟大呼上當對本人的審美觀念產生了極大的動搖,不過先別急,正所謂完美的電影是不存在的,每個人的評判標準不同,但是客觀來講本劇作為一部正統的科幻電影,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電影的劇情很簡單,公元2079,自從2050年來地球便飽受星際戰爭之苦,以致整個地球文明不得不轉入地下,Spencer Olham(Gary Sinise飾)的父親作為著名的作戰人員也是在戰爭中犧牲,從此Olham發憤圖強,致力於研發新型武器,積極參與到與外星敵對文明(辛塔利)抗爭的事業中……終於,Olham在新型核武器的研發中取得了重大突破,眼看消滅一切惡勢力的日子指日可待,可是,Olham卻沒發現身邊的一切正在悄悄地發生著微妙的改變……
一天,Olham如往常一樣與同事兼好友Nelson(Tony Shalhoub飾)前往實驗室卻發現實驗室周圍重兵把守,Olham以為只是因為戰事發展的需要,並沒有特別放在心上,誰知在大門口門衛系統卻偏偏只要Olham一人的聲音辨別。這讓Olham心生疑慮,隨後兩人來到新型核武器面前,卻遇到了一個陌生人——Hathaway(Vincent D'Onofrio飾),兩人經過一番對話後在握手時Hathaway卻趁其不備突然將精神藥物注射入Olham的體內,Olham立即倒地,周圍的士兵馬上將他抬走了。
原來,Hathaway是歐洲太空總署的軍官,專門負責辛塔利間諜活動。他們懷疑Olham是外星文明辛塔利派來的間諜,他是一顆移動炸彈。但是Olham如何能相信這一切?他從出生開始的記憶清清楚楚的在腦海中,並沒有任何空洞,為什麼說他是間諜,為什麼說他是半機器人?
Hathaway於是給他看了一段視訊:一個建築工人被綁在特製的椅子上,一柄飛快轉動的螺旋電鋸正在撕裂他的身體,他痛苦地大喊自己是清白的,他哭喊著自己有妻有女,可是沒有人可憐他。電鋸撕開了他的胸膛,取出了他的心臟。這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他的心臟在一陣藍光下變成了一顆炸彈!
原來,辛塔利的奈米技術遠在人類之上。他們將人類的重要人士殺死然後再製作一個一模一樣的半機器人攜帶炸彈,以期待造成人類巨大的傷亡。這種半機器人有一種特質,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身份和使命,他們的記憶都是他們原來主人的,這樣這些間諜將成為真正的「間諜」,因為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正在被人利用,正在為人賣命,這樣也就沒有所謂的破綻了。
Olham被綁在躺椅上,抬起看到隔著窗戶看著自己的正是自己的同事。他們的眼神複雜。這其中自然包括Olham最好的朋友Nelson,Olham看著他大吼,說他知道他曾經和他的妻子私通,但他不怪他;他還說你兒子戰死了之後,是我,是我陪你坐了一整夜……這些,這些難道你都不記得了嗎?Olham撕心裂肺地吼著,連Nelson都痛心地流下淚水。可是沒有人又敢於提出異議。Olham被押上解剖台,在心理和精神藥物的影響下他完全陷入了歇斯底里,他竭力嘶吼、胡言亂語承認自己是間諜,宣揚自己要毀滅一切……這時他趁著眾人沒有防備,拿起守衛的手槍從審問室逃了出去。
在激烈的追逐戰中,Olham不慎失手殺死了Nelson,這讓他痛苦不堪自責不已。
Olham一路跌跌撞撞逃到了地面上,這期間他不斷地受到精神藥物產生的幻覺影響,他總是想起自己深愛的妻子Maya(Madeleine Stowe飾)。而Hathaway也率領軍隊緊追其後。最終,Olham遇到了抵抗軍首領Cale(Mekhi Phifer飾)並與其達成約定,Olham幫助Cale取道抵抗軍急需的藥品,而Cale則要幫助Olham回到城市中。
在抵抗軍的基地,Olham身上的身份識別晶片被取了出來,從此他可以在城市中任意穿行而不被識別。當兩人繞開Hathaway的圍堵來到Maya工作的醫院,並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但在前往醫院的路途中連Cale也開始懷疑Olham的身份,甚至連Olham自己也開始動搖心中的信念。Olham幫助Cale拿到了他所需的藥物,而Olham一人決定隻身尋找證明白己的證據。他強迫Dr. Carone(Tim Guinee飾)替他做身份鑑定。但是當鑑定機鑑定到心臟時突然卡住了,這時Hathaway率領軍隊來到了醫院。Cale衝了進來救走了Olham,可是Cale卻不幸中彈。於是Olham又一次孤身踏上尋找真相的旅程。
他終於想起原來在幾個星期之前他和他的妻子一起到森林度假,遇上了森林大火,他們卻奇蹟般地安然無恙。但是Hathaway之前有審問他飛船墜毀在哪裡,難道……他們的飛船墜毀了?
看來只有找到飛船才能真相大白。此時,Hathaway站在Olham的鑑定資料前,眼神中泛著吃驚的光芒。
Olham將Maya約到森林,其實此時Olham已做好必死的決心了,他只是想見見自己深愛的妻子最後一面。突然Hathaway帶人追到,Olham只好拉著Maya跑向森林深處。兩人來到了飛船的遺骸處。Olham認為只要打開機體看看飛行員是誰就可以真相大白了,於是他奮力想掰開機體。Hathaway也帶人圍了上來,Olham沖Hathaway大喊:你錯了!你搞錯了!而此時Hathaway下令禁止開槍,安撫Olham說是自己錯了,並讓他過來。
這時,飛船艙蓋被打開了,裡面躺著的……竟是Maya!Olham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看身邊的妻子,又看看船艙中妻子的屍體。突然槍響了,一陣掃射,子彈洞穿了Maya的身體。Olham驚呆了,他低下身抱住妻子的屍體,感到莫大的悲傷與無奈。此時Hathaway也來到他的身邊安慰他,這時突然有士兵向Hathaway報告,Hathaway回過頭赫然發現在飛船艙體中還有一具屍體,竟然是Olham!
Olham震驚了,他結結巴巴地說:「等等……如……如果他是Olham,那……」不等他說完,炸彈爆炸了,隱藏在Olham身體中的炸彈爆炸了……
最後一幕Cale在電視上看到爆炸的噩耗,新聞中報導巨大的爆炸中千人死亡,Hathaway和Maya犧牲。鏡頭一轉,記者們正在採訪的對象居然是——Olham!Cale的姐姐(Golden Brooks飾)問Cale:你認識他嗎?Cale漠然地說:我不清楚。
可以說本劇最出彩的地方就是結局了,可謂是出乎意料。剛開始時,劇情指引我們讓我們相信Olham不是間諜。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就連主角自己都無法確定心中的信念了,於是我們也自然覺得Olham肯定真的是間諜。可到了飛船艙體打開的那一刻,Maya安靜地躺著,我們突然覺得巨大的震驚和無奈,特別是看到Maya被突然射殺以及Olham悲傷的眼淚。可是還沒完,當Olham的屍體出現的時候,就在主角沒有反應過來,我們也沒反應過來的時候,炸彈爆炸了……一切都灰飛煙滅,彷彿這一切都不曾存在過。留給我們的,是思考,是對於人存在本質的思考,可是編劇或者說Philip K. Dick還不願意放過我們,於是在電視中又一次看到了Olham的身影。無怪乎Cale最後都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認識Olham,便好像一個無限迴環的無底洞,永遠這樣無止境下去。其實在我看來,我們自己又是否真正認識自己也是一個迷。這正是科幻大師Philip K. Dick的寫作特色,在他的筆下,一切都沒有真實存在的基礎,所有的東西都是非客觀的,這與莊子的境界有些相似。這是在這樣無助的環境中,讓人們一次次深思,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或者說為什麼存在?
人為什麼存在這是哲學問題,也是很多科幻小說探討的問題,更是許多電影大師喜歡錶達的,這也就是我們說的上升到哲學的高度的來由。《強殖入侵》想表達的思想顯而易見,我們的記憶是否就是我們存在的意義本身呢?同類型的電影有很多比如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Ghost In The Shell)》就是經典之一。
假如存在即是我們所說的靈魂,這就涉及到了靈魂的概念,靈魂究竟是什麼?就《強殖入侵》來看,彷彿人的記憶就應該是人的靈魂,但靈魂應該是人性最自由的體現。當連記憶都可以是不真實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麼是本質的實在的?我們還有什麼是值得稱之為靈魂?
其實就靈魂究竟是否存在也是哲學長久以來探討的問題。獨立於物質的靈魂真的存在嗎?它又是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呢?意識從何而來,為何存在?這些都是長久而無解的謎題。原因我想,其實可能是因為我們無法獨立剝離物質與精神而獨立存在的原因吧?當我們無法跳出這圓圈,又如何能看清本質?所以只能讓靈魂這種最玄乎的,有可能是人類最偉大的創造來解釋一切。
我們只能不停地猜測,不停地揣摩。有人說,這就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很多的藝術形式都因此而誕生。在我看來,所有的藝術都是為了表達存在而存在的。也就是上升到了哲學的高度。
與靈魂相似的還有真名這個概念,不過真名是很唯心的一個概念了。真名概念源自希伯來神話,認為這世上的萬物在它被創造出來之時都被賦予了一個名字,這個名字便是它的「真名」。注意,這裡說的「真名」並非我們稱呼它的名字,而是它本身存在的一個特質。也是它神性的體現,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真名就是萬物的靈魂,或者,是開啟靈魂的鑰匙。當萬物接近真名之時,亦是接近靈魂之時,接近神之時。關於這方面的著作有特德•蔣的《七十二個字母》和弗諾•文奇的《真名實姓》。
無論是靈魂還是真名,似乎所有的藝術家都看到了一個問題: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自我?如果說靈魂或者真名是最真實的自由和自我,那為何我們依然會失去自我和自由?失去了自由和自我的靈魂或者真名會存在嗎?或者說,失去了靈魂或者真名的自由和自我會存在嗎?什麼是自由?什麼是自我?什麼是靈魂?什麼是真名?
這聽起來似乎變得很玄乎,但這只是哲學最基本的思考。無怪乎有人感慨,現代社會居然還會有哲學存在!但是,當生活在人生的主導作用愈發明顯,人的社會性逐漸替代個性的時候,殘存的獨立性卻會讓人的大腦痛苦不堪……很多人選擇了消沉,轉移,迴避……最後自我封閉。還有一種人,他們便努力去接受改變,最終改變完成的時候,痛苦也就消失了。
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站在十字路口的痛苦正是成長的痛苦,也很有可能是人生最值得回味的時刻。正式這種十字路口的思考,使我們又不得不回歸到哲學的思考上來,回歸到本質的思考上來。只有這種思考才能保持我們身體裡最獨立的呼吸,是我們對了解本質的渴望。
所以,不管是靈魂還是真名,都是這些藝術家們喜歡探討的主題,因為他們所展現的,或者說他們努力展現的,都是他們的靈魂。

■ 附錄:
1、Philip K. Dick:
美國的科幻小說(science fiction)作家,除了現在仍在發行的38本書外,他還寫了一些短篇小說和少數作品出版在廉價的發泡紙漿雜(pulp magazines),其中至少有七部小說被改編成電影。雖然他生前受到知名科幻作家Stanisław Lem, Robert A. Heinlein and Robert Silverberg等人的讚賞,但卻很少得到一般人的認同,直到他去世後才漸漸被人們認可。狄克的創作成為了賽博朋克(cyberpunk)類型作品的前身,他這些作品都描述一個道德淪喪的美國加州社會,早期的小說探索在社會和政治上的論題,後期的作品則是在討論毒品和神學,這些描繪其實出於他自己的生活經驗,像是心機掃瞄(A Scanner Darkly)和VALIS。錯列宇宙(Alternate universes) 和 擬像複製(simulacra)都有個共通的陰謀設定,這個設定是關於一個虛擬世界生活著常見的人們,而不是銀河的菁英份子。「在狄克的書中沒有英雄事蹟。」Ursula K. Le Guin這麽說∶「但有著許多英雄,其中曾被狄更斯(Charles Dickens)提及的就是那些誠實、仁愛、堅忍的平凡人們。」其中一部長篇小說 高堡奇人(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建造出一種新的科幻作品類型----錯列歷史(alternative history),也因此獲得1963年雨果獎(Hugo Award)最佳長篇小說。員警說∶流吧!我的眼淚(Flow My Tears, The Policeman Said)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位舉世聞名的人,在另一個平行世界中醒過來,在這個外觀完全相同的世界裡他不再是個名人,甚至沒有任何人認識他。這篇小說贏得1975年約翰‧坎貝爾紀念獎(John W. Campbell Memorial Award)最佳長篇小說。在這些故事中,狄克將他所喜愛的人們放進虛構的世界,一個被他質疑其構想和制度的世界。「我甚至質疑這個宇宙,我想知道是否它是真實的,我想知道是否我們都是真實的!」狄克寫道。狄克的故事常墮落為看似荒謬的幻想,角色們發現他們每天生活的世界是個假像,產生自外部的實質世界or from the vicissitudes of an unreliable narrator。「所有他的著作開始於沒有一個單獨、客觀存在的真實這個基本假設。」Charles Platt寫道∶「所有東西感覺上都不太對勁,腳下的地板很可能會突然移動,主角可能發現自己曾活在某人的夢中,或是他可能進入某種毒品誘發的狀態而感覺比在真實世界還要好,亦或者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宇宙中。」Charles Platt|Platt, Charles. (1980). Dream Makers: The Uncommon People Who Write Science Fiction. Berkley Publishing. ISBN 0425046680 當有人也寫下這種有特色的論點和妄想狂的氣氛,有時候我們會形容它是「有狄克特色的("Dickian" or "Phildickian")」
主要作品:
《高堡奇人》
《高堡奇人(1962)》發生在一個錯列的美國世界,不同點在於這個世界裡二次大戰勝利的是軸心國(Axis powers)。這部小說被認為是定義出一種新的文學類型「錯列歷史(alternate history)」,而且是狄克小說中唯一贏得雨果獎的作品。除了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和Ubik 之外,它是值得推薦給菲利普狄克迷的入門書之一。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機器人會夢見電子羊嗎?(1968)》這篇小說是關於一個追捕機器人(android)逃亡者的賞金獵人,經歷了道德上的轉捩點。這個靈感影響了1982年的一部著名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它合併和加強了狄克的一個重要的質問∶什麼是真實的 和 什麼是虛假的?是人模人樣的機器人冒牌貨還是真正的人們?我們應該將他們看作機械還是人類? 這位賞金獵人必須在這兩難之中達成妥協。它的電影版即著名的《銀翼殺手》
《Ubik》
2005年時代雜誌(Time)將他名列於1923年以來百大最佳英語小說。
《流吧!我的眼淚》
《流吧!我的眼淚(1974)》是關於一個身處於一個未來警察國家的電視明星,當他一天早上醒來,發現他居然竟變成一個無名小卒,甚至失去事關生存的身份證明。雖然此部作品並不認為是他最好的小說之一,卻是在他沈寂多年之後首次出版的小說;而他沈寂的這段時間,也是他聲望開始成長的時期,並得到約翰.坎伯紀念獎的最佳科幻小說獎,也是狄克小說中唯一皆被提名雨果獎和星雲獎的作品。
《心機掃瞄》
《心機掃瞄》(1977)是一部從警方偵察案件角度描寫的科幻小說,故事描述一位偵查毒品犯罪的臥底探員,為了堅守其臥底身份而吸食大量致命毒品。此篇作品已經被改編為電影,由理查林克萊特執導,並即將於2006年七月七日上映。這是菲力普狄克近期的暢銷小說。
《VALIS》
《VALIS(1980)》 也許是狄克最具有後現代與自傳性風格的小說,細述了他自身與一個聖靈的假設奇遇。此部作品也被認為是學術上最具計劃性的作品,並且也被美國知名作曲家Todd Machover改編為歌劇。狄克晚期的作品,尤其像《VALIS》三部曲,皆注重自傳性內容。《VALIS》即是的縮寫,狄克以此作為他其中一部小說的標題(並在他的至少三本小說中延續了這個主題)並接著建立了一套理論---VALIS是實際存在的產生器也是與外星球聯繫的工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