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萬夫莫敵 [1960]--Spartacus [1960]

斯巴达克斯/万夫莫敌(台)/风云群英会

7.9 / 143,691人    184分鐘 (premiere version) | Sweden:187分鐘 (1968 re-release) | USA:161分鐘 (1967 re-release) | USA:197分鐘

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編劇: 諾頓‧杜倫波
演員: 寇克道格拉斯 勞倫斯‧奧利佛 珍西蒙絲 查爾斯‧勞頓 彼得烏斯提諾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忽然竟有了些凋敝的光景

2008-02-05 21:45:43

阿庇亞大道上的自由之魂


畢竟是五十年以前的作品,節奏太過拖沓,有些段落恨不得用4x的速度過掉。作品表現出明顯的形式主義傾向,對spartacus及其它奴隸領袖的塑造過於理想化平面化。下面概括一下影片中比較出彩的看點:

1. 在奴隸起義的背後交待了公元前一世紀前葉的羅馬政治背景:以Gracchus為代表的共和制逐漸式微,以及以Crassus和Caesar為代表的貴族獨裁開始崛起。對奴隸起義的鎮壓以及發動海外殖民戰爭使軍人統治得到鞏固。縱觀後代各國的獨裁者大都窮兵黷武,也是同樣的道理。

2. 由Laurence Olivier飾演的Crassus(後來和Caesar, Pompeii同為羅馬三巨頭)的形象非常豐滿。言談舉止之間都帶著貴族的驕傲,雖然渴望獨裁權,卻堅持必須完全合法地獲得(拒絕了手下提出的將軍團開進羅馬的建議)。在逐步實現政治野心的同時,卻為無法征服一個女奴而煩惱(當然這個情節幾乎可以肯定是虛構的)。在他和Antoninus之間對白中中出現的牡蠣和蝸牛的隱喻也是極其精巧的設計。

3. 同樣,Charles Laughton出演的Gracchus也讓人印象深刻:容貌和氣質都酷似蘇格拉底,世故煉達,機智沉穩,並不比Crassus缺少政治手腕,卻在大的政治潮流中註定了失敗的命運。不無諷刺的是,當他終於遭到自己的學生凱撒背叛的時候,被逮捕的理由就是自己曾不斷向凱撒訓導的「For the Rom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