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Tony Yet

2008-02-14 19:06:47

我們中國的「死亡詩社」在哪裡?


昨晚看了著名影片《死亡詩社》,對於片中的中學教師基丁( Keating )非常敬佩。基丁任教的威爾頓學校是一所以尊重傳統以及紀律嚴明著稱的私立中學,它的畢業生有75%都會進入Ivy League,但是多年來一直在沿用的教學材料以及教學模式很明顯難以跟得上時代跳動的脈搏,也不可能滿足年輕人那種好奇心和創造欲。作為語文教師,基丁上課的第一天把學生帶到了教師外的走廊上,讓他們仔細看放在櫥窗裡的舊照片。照片上的年輕人一個個看起來都非常的有活力,但他們卻是在虛無中度過他們人生的黃金時期。基丁警示他的學生要「抓緊時間」 ( seize the days),這樣的勸言在那班好玩的年輕人眼裡不過是老調重彈,但是,至少他們發現他們的這位語文教師具有某些與眾不同之處。更大的發現是在後期,基丁老師上「詩歌鑑賞課」的時候,讓他們把課本的整個序言部份都撕下,因為基丁要教會他的學生去用自己的眼光去鑑賞詩歌,而不是某某教授如是說。學生們發現這個老師確實有點不一樣的來頭,後來有位學生竟從圖書館裡弄來一份基丁老師年輕時的檔案,上面寫到基叮噹時是「死亡詩社」的成員,他們每週五晚上在一個山谷里搞詩會,朗誦詩人的詩,或自己寫的詩,而詩會本身卻是秘密組織。學生們從基丁老師的口裡得知這個秘密後決定重建詩會,於是由Neil發起,一班人在一個週五的晚上拿著手電跑到郊外的一個山谷,重新點燃死亡詩社的火種。也許是基丁老師獨特的教學方式給予了他們更多的思考,也許是死亡詩社本身獨特的魅力,這群年輕人在山谷那裡雖然沒能按原來的樣子重建詩會,但是他們有著自己的想法:詩會其實只是一個像徵,他們心底里渴望的是擺脫種種套在他們身上的約束著他們思考和成長的枷鎖。詩是人發自內心的真情的表達,它和激情、愛情一樣,是我們生活的意義之所在。這群年輕人在第一次詩會以後就愈加喜愛基丁老師和他的詩歌鑑賞課。在課上,基丁要求同學們一個個上台朗誦自己寫的詩。輪到安德森時,他說「我沒寫」,基丁沒有罵他,而是婉言要求安德森把自己肚子裡的詩唸出來。安德森在全班的眾目睽睽之下可謂驚恐至極,基丁讓他仰望掛在牆上的惠特曼的肖像,描述閃過腦海的瞬時感受。當安德森把自己的感受先是一字一吐,而後如洪水噴發般道出來時,立刻博得全班的一片掌聲。基丁讓全面最靦腆的安德森都有機會在台上表演一番,這樣的課同學們自然是越來越喜歡。但是傳統的勢力在威爾頓學校里還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家長們送他們的孩子來這裡上學,為的不是讓他們學會思考、學會做人,而是以此作為一塊踏板,跳入哈佛的「鯉魚門」並由哈佛走向「成功」。這樣的想法使得Neil的父親不能理解他的孩子堅持參加戲劇演出的做法。Neil後來選擇了自殺,而Neil的死則促使威爾頓學校的校長對整個事情展開深入的調查。死亡詩社被告密了,基丁老師被解僱,臨走前基丁回到教室收拾行李,在場的學生紛紛以他們獨特的方式默送基丁,而拿著教科書不放的老校長儘管龍顏大怒,卻也不可奈何……

《死亡詩社》讓我想到很多東西。片中的年輕人得知死亡詩社的消息後當即決定要重建這個已被歷史遺忘的詩會,而且說幹就幹,毫不猶豫,果斷俐落。我們今天中國的年輕人還有這種熱情嗎?我們身邊還能找到基丁老師嗎?我們的父母是不是也漠視年輕人自我表達的需要,而讓發生在Neil身上的悲劇一再重演?


另外有其他幾部片子也是講alternative education的,也推薦大家看看:《三個傻瓜》《錄取通知》《地球上的星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