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 [1997]

美丽人生/一个快乐的传说(港)/

8.6 / 754,746人    116分鐘 | Italy:122分鐘 (first release)

導演: 羅貝托貝里尼
編劇: Vincenzo Cerami and 羅貝托貝里尼
演員: 羅貝托貝里尼 妮珂塔布拉斯奇 Giustino Durano Sergio Bini Bustric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化石另時代

2008-02-21 21:03:06

悲喜的交集


到底什麼是喜劇?到底什麼是悲劇?
或者說,到底什麼是喜,什麼是悲?
以上這兩個問題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納粹,集中營,墨索里尼,希特勒,這些陰暗的代名詞到底會構成一幅怎樣的圖景?如果,藝術在這些語詞中被緊緊束縛住的話,那麼它的可能性如何彰顯?

在《美麗人生》中,我們獲得了這樣一種可能。這種可能打破了喜劇與悲劇的原始界限,這種界限原先是由所謂人的悲喜的先天特性決定的。這種先天特性讓我們對納粹等陰暗語詞的憎惡轉化為對藝術的特定要求。這種要求的充分表達,就體現在類似於《辛德勒的名單》這樣的正統劇目中。

但是《美麗人生》是對這樣一種先天判定的顛覆。影片從三個方面完成了這種顛覆。

首先是愛情。在戰爭影片中出現的愛情往往是處於戰爭的幕布之後的配角。但是在《美麗人生》中,尤其是在整個前半部影片中,這種愛情似乎是獨立的,超然的,完全是一種慣熟的偶遇式的老掉牙的愛情喜劇故事。而當了影片後半部,氣氛急轉直下。這種手法同《殺出個黎明》(前半西部片,後半恐怖片)類似。愛情是一條線,先是主線,最後卻成為了伏筆。這是第一層顛覆。

其次是遊戲。戰爭是殘忍的遊戲,是真實的;大人與孩子的冒險遊戲是娛樂的遊戲,是虛構的。但是在影片中,這後一種遊戲形成了對前一種遊戲的解構。這種解構是前者成為虛構的,後者成為真實的。於是,兇殘的戰爭本質被虛無化了,在這種虛無化中顯現除了戰爭在人性面前的虛弱本質。羅伯托•貝尼尼是笑著,邁著大步走向死亡的。對於死亡的無所畏懼,讓戰爭最強力的手段顯得可笑可憐。

最後是個性。維克多是個不正經的,幽默詼諧的,浪漫的,富於幻想的猶太男人,身份是一個酒店招待。這個男人對於社會來說,應當是處於邊緣的。但是什麼讓他站到了舞台的中心呢?前期是遊戲,後期是愛情。但是貫穿始終的是維克多天性中洋溢著的那樣一種樂觀的精神。這種精神超越了初級的悲喜,成為了這二者的交集。這種交集反倒不是最直觀的反映在維克多本人的身上。而是反映在他周圍人的身上。如他的妻子,如老軍醫。維克多的天性同樣喚起了這些人的人性,掙脫社會的束縛走向自由。

愛情,從獨立到聯合;遊戲,從虛構到真實;個性,從邊緣到中心。這樣三重關係的顛覆讓《美麗人生》顯得如此不同。所以我們會說這部影片是「匠心獨運」。

影片很精彩,影評就是這麼簡單。因為這就是部簡單的電影,簡單得令人落淚。悲喜的交集,讓人悲喜交集。

PS:任何想念父親的人,應該看看這部電影。或者說,看了這部電影,你會開始想念父親。不管他是幽默輕鬆還是嚴肅刻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