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長江七號--CJ7

长江七号/长江号/

6.5 / 12,889人    86分鐘

導演: 周星馳
編劇: 周星馳
演員: 周星馳 林子聰 張雨綺 徐嬌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許.

2008-02-21 23:58:35

但願是拐點。


    昨天終於去電影院看了《長江七號》。
    相對於良莠不齊的香港電影,周星馳一直是一個優質的保證。在他成為一個導演以後,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由原來擔當演員時的大段無厘頭堆砌營造笑料,轉向了對小人物內心情感挖掘製造感動。笑中帶淚,比笑出眼淚,應該是一重更高的境界。

    可是。。。這一部《長江七號》。。。

    影片不算長。最後當影院亮燈,螢幕開始提字幕的時候,我只覺得解放了!很難說影片有哪一部份是比較出色的:小演員的表演流於表面(雖然我們不能要求第一次參演,演的還是喜劇片的孩子有多豐富的內心表現),周星馳本人的戲份被大大壓縮,無厘頭喜劇的成份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欠缺說服力的父子溫情,科幻的題材不是不可以,但是成年觀眾對老舊題材的天外來客很難再有濃厚的興趣,不論是那是一隻長脖子的ET還是一陀綠色的外星狗。在科幻題材上沒有推陳出新,發掘新的題材是《長江七號》的一大致命傷。在周星馳的電影流失了一貫天馬行空創意,而周氏無厘頭又沒有得到發揮的時候,那他的作品作為一部喜劇無疑是不太合格的。

    但是,看事物分兩面。《長江七號》雖然不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卻反映了周星馳作為一個導演的不斷探索。有句話叫「做熟不做生」,意為做事選擇自己熟悉的領域,運用自己了解的元素,就會比較成功。周星馳是個功夫迷,也視李小龍為自己偶像,對粵語長片有著不錯的積累。他在這兩方面的想法和沉澱,是比較充沛的。《少林足球》和《功夫》兩片中充滿了功夫還有70年代粵語長片中的元素,這兩部影片的成功有一部份是歸功於周星馳以往良好的積累,是「做熟」的成功。在保證了影片娛樂質量的同時,也比較流暢地傳達了導演鍾情的小人物情感。而這一回,周星馳對科幻題材的《長江七號》探索的失敗,則是「做生」的結果。可要據此斷言他以後的發展路途,仍是言之過早。打心底里,我還是希望能看到笑料不斷的周氏喜劇,可是我也明白,執著於一個題材和風格,容易帶來僵化。周星馳不斷的嘗試新風格,重新定位自己,是進取的表現。這一點,是很多導演沒有勇氣做到的。

    但願《長江七號》能夠成為周氏的拐點。

    轉彎遇到他作為一個導演又新又大的成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