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力效應--A History of Violence

暴力史/暴力效應/暴力事件

7.4 / 257,112人    96分鐘

導演: 大衛柯能堡
編劇: John Wagner (Ⅲ) Vince Locke
演員: 維果莫天森 瑪莉亞貝蘿 艾德哈里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米

2008-02-27 15:05:20

如何面對暴力的過去



去看DAVID CRONENBERG的這部以〈暴力史〉為名的電影,大致是因為記得早前一直欣賞的傑瑞米·艾恩斯演的他的兩部片子《蝴蝶君》和〈孽扣〉,此片在巴黎上映的時候,這裡的電影資料館正好也在作CRONENBERG的回顧展,翻了目錄才想起自己看過這個導演的其他幾部片子,只是覺得他的電影暴力性太強,不太願意記得細節,當時挑了幾部看,其中還包括很早之前就看過的〈變蠅人〉,都是充滿了探究自身身份問題或者是人物肉體與靈魂異化的電影。

《魔戒3:王者歸來》裡的Viggo Mortensen這次成為了〈暴力史〉的主角,特別留意了他到巴黎為本片作宣傳時的報導,尤其記得他當時對此片裡的一些情感關係所說的話"愛情關係中的一個關鍵要素,就是要尊重對方身上帶著的病"。因而前幾日匆匆趕去看了電影,這個男人在〈暴力史〉中的表演果然讓人刮目,完全跳脫之前的角色,將片中那個有著暴力過去,並且竭力自其中脫身出來的男主角演得十分出色,值得讚嘆。

而電影中出現的兩段不同情緒的性愛戲亦成為揭示現在的湯姆與曾經的喬伊關係的重要線索,尤其是第二段的近乎強暴的場面,男主人公回歸到非常身體性的人,表面上是在用原始的情愛的記憶喚回妻子,或者是留住自己從當初習慣殺人技術的喬伊變成現在與世無爭的湯姆的力量,究其深層意義其實是在揭示另一個重要課題:就是人性中無法揚棄的動物劣根性。電影〈暴力史〉的導演CRONENBERG在解釋這個片名時,亦特別說明影片所要探究的其實是整個美國,乃至是人類的犯罪歷史、根源以及救贖的可能性,片名用"暴力歷史"而非個人的"暴力故事",就是因為想到美國警察局登記罪犯時所用的術語,即某人有多長的"犯罪史"。

整部電影故事簡潔,敘事手法流暢,其中的幾段暴力場面處理手法快速而簡潔,直接且犀利,最後一場戲停留在平靜的家庭飯桌上,想要表達的情緒已經漸漸收斂,但是每個人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然後,所有的家中成員都坐在了一起,一起承認和麵對最終共屬一個特殊族類的彼此,雖然是一言不發,卻已道盡了一切。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