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天涯家园/世界末端的家/末世之家

6.6 / 13,781人    97分鐘

導演: 麥可邁爾
演員: 西西史派克 柯林法洛 羅蘋萊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arasItE

2008-02-29 17:56:39

末世之家——A Home at the End of the World



HOME

電影的名字其實就能體現出整部電影的感覺,「家」是第一個關鍵。Bobby其實是最害怕孤獨的人,親歷了哥哥的死亡之後,他急切的尋找著一種歸屬感,從Jonathan身上,從他的父母身上,甚至是Clare的身上。在構築他的理想家庭的時候,他們三個人試圖建立一種平衡,他們兩兩相愛,這種愛有的是和性結合起來的,有的是不需要性的,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感情方式。

故事其實挖掘了人心深處的「感情生存」狀態,不是你怎麼過你的生活,而是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感情。同性戀Jonathan,異性戀Clare和性向不明的Bobby,甚至他們還有了一個孩子,如此嘗試的家庭給人了一種全新的另類生活感念。這其實現在還很難讓大部份國人接受,但是當你真正拷問自己心靈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明確的確定自己的性向或者是對其他人感情的狀態嗎?感情,是人類擁有的一項最捉摸不定的東西,抑或是愛情,抑或是友情或者親情,往往在這個泥潭裡總是越攪越加混濁。肯定會有人質疑這三角的關係,可是我卻覺得,按照Bobby的話說:「這很完美」。這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性與愛的分離或是花童式的性解放,其實有時候你想和一個人做愛,卻想安睡在另一個人的身邊,這不是一種割離的愛,卻是一種感情獲得完整生存的方式。

END OF WORLD

然後是「世界盡頭」。電影最後Claire帶著他們三人的孩子一去不復返,三角毀掉了,家還在,只是世界盡頭已在緩緩的來臨。其實他們是屬於一個逝去的的年代,追求著一種奇怪的歸屬感,在Jefferson Airplane歌聲中目睹死亡,在Leonard Cohen的歌聲中談情說愛,為了Bob Dylan的唱片欣喜若狂,Bobby千里迢迢來到紐約只背了一背包的唱片,影片從頭到尾充斥著那個時代的音樂,曾經的花童,流走的歲月,三角世界的坍塌,是他們留給這個時代最後的祭品。

其實他們都知道早晚會有這麼一天的到來,他們三個是那麼想竭力的維持,只是在真情流露和小心翼翼之間,裂縫越來越大,在Bobby和Jonathan一次次的月下共舞的時候,Clare突然意識到很多年以前Bobby和Jonathan的感情就已經纏繞在一起生存了。於是這是一個感情生存的烏托邦,是烏托邦,就僅僅是一個世界盡頭的美麗夢境,Clare離開的時候,Jonathan要面對死亡的時候,就是Bobby夢醒的時候。最後一刻,Bobby久久的凝視著他們的末世之家,一個世界盡頭的烏托邦,昏暗中,家裡的燈亮了,他熄滅了香菸,緩緩的走去。

BOBBY

Bobby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他的坦誠他的敏感他的不安是整個故事最打動我的地方,Colin Farrell再次塑造了一個讓我心動的角色,這次靠的是內斂和令人心碎的脆弱。Bobby的身上有一些不屬於現在的東西,卻也有一些屬於我們每個人的東西,他讓一些本來是灰色的絕望的東西,卻讓你一點一滴的覺得溫暖,像一根細韌的絲線,牽動著情感里最脆弱最敏感的部份。

一直他都在尋找一種能夠叫做家的歸屬,一直他也無法到達幸福的彼岸,當他開始感覺完美的時候,末日就在不經意間降臨。兒時和最愛的哥哥一起享受了大麻的快感之後,迎來了哥哥莫名其妙的死亡,在與Jonathan母親Alice共舞之後,迎來的是Jonathan的離開,當在他們三個人的家和女兒生活在一起的時候,我想他本想這樣子走到生命的盡頭,可是Clare最終選擇了離開,選擇了皈依正常,卻也把Bobby推向了最後的深淵。但是我最後看到攙扶著Jonathan的Bobby的眼中仍舊是充滿希望的,儘管那是末世之家,卻也是他感情曾經完整過的樂園。


這是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影,原作者是Michael Cunningham,他在1989年寫下了這部小說,1998年他寫出了《The Hours》,獲得了普利茲,同名電影也大獲成功。比起《The Hours》的導演Stephen Daldry,本片的導演Michael Mayer似乎還欠了一點火候,感情細膩有餘,但是深入程度和氛圍營造上面總是不像《The Hours》那麼牽動人心和絲絲入扣,但是幾個演員的表演仍然是值得稱讚的。原著小說被翻譯成《末世之家》,有中文版面世的,但是一直沒有機會讀到,很是遺憾。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