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黑獄亡魂--The Third Man

第三人/黑狱亡魂/第三个人

8.1 / 181,776人    104分鐘 | USA:93分鐘

導演: 卡羅李德
編劇: 葛拉罕葛林
演員: 約瑟夫考登 艾莉達瓦利 奧森威爾斯 屈佛霍華 Bernard Lee (Ⅰ)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ushroom

2008-03-07 18:39:19

第三個人


很小的時候就看過這部片子,對於片子的最大懸念印象深刻。當時只知道是一部懸念片,既然這片子對我來說懸念已經不存在了,好像也沒有必要再看一遍。後來看了詳細介紹才發現,我錯過了太多的東西,於是覺得有補習的必要。

美國通俗小說作家Holly 馬丁應最好朋友Harry Lime的邀請來到維也納謀生。可是一下飛機卻發現朋友因車禍去世。從不同人對車禍現場描述中的出入中,他起了疑心,決定去找尋真相。

作為一部懸念片,影片在情節設計上有一個surprise——之後有不少小說電影借鑑了這個想法,或許如今看來也不算太驚奇。影片還不太希區柯克,也就是說在營造一個恐怖緊張的氛圍方面不算特別突出——當然也可能是我事先知道故事的走向有了心理準備的緣故。可能因為影片所涵蓋的因素遠遠不止一個懸念,它涉及了道德、正義、友情、愛情等等方面。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維也納,從一個側面反應了戰爭對人的影響。給觀眾感官刺激並不是導演的主要意圖,更重要的是給觀眾留一點空間在隨著主角找尋真相的同時對所看到的這些現象進行思考。

導演說,他之所以拍成黑白片的原因之一,是不希望一些顏色因素比方帥哥的藍眼睛金色頭髮分散觀眾的注意力。看完了之後回想一下,這部片子如果是彩色的,效果的確會差很多。黑白更加強調了戰後的蕭瑟感。影片的拍攝非常出彩。尤其是夜晚的維也納街道,或明或暗的光照在石壁的房屋上,還有最後下水道裡的追蹤。有一個鏡頭,就是從窗台上花照出去,一直拉到窗外的街道,非常經典。

這片子出名還有個明星效應,就是用了公民凱恩的導演編劇兼主演Orson Welles。他還小試牛刀,寫下了這麼一段台詞:In Italy for thirty years under the Borgias they had warfare, terror, murder, bloodshed - but they produced Michelangelo,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Renaissance. In Switzerland they had brotherly love, 500 years of democracy and peace, and what did that produce? The cuckoo clock.

影片的其他選角也很出色,形象氣質和人物性格很相襯。主角是帥哥美女,警察很鷹犬,樸實的有些臃腫看門人……不過除了男主角以外的人的表演,包括Orson Welles本人,我覺得多少有些生硬。這也使整部影片看起來不夠精緻。

瑕不掩瑜,至少人物的感情變化還是傳達得很到位。而且編劇本身對於人物的感情變化把握得很準確。Holly對Anna的感情變化,對Harry的態度,還有Anna對Holly的態度和對Harry的感情,都刻畫得非常細膩,很耐人尋味。

影片在佈局上採取了循環方式,以一個葬禮開場,另一個葬禮結束,兩個葬禮有不少場景似曾相識,可是,已經物是人非。

影片沒在音樂上少花功夫。說起維也納,人們會想起史特勞斯的華爾茲,可是在這樣一部反應戰後現實黑暗和無奈的片子中,華爾茲顯然很不搭。導演選用了維也納作曲家Anton Karas的曲子,和黑暗中的維也納街道,戰後的蕭瑟以及人們心中的不安相呼應。電影看完之後仍在耳邊縈繞,伴隨著一種無奈,久久不能散去。

人物的名字也很有意思。還有影片中數次出現叫錯名字,處於不同的原因,包括文化語言差異以及心理暗示。總之是有很多小細節,細想一下發現導演的用心。

這片子是個寶庫,值得反覆看,仔細推敲,慢慢回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