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晝長夜短

2008-03-12 01:53:37

思想和靈魂永遠是自由的


好的電影不一定是好看的電影,被利用作催眠良方的例子數不勝數。最近不止一次聽到朋友說看《潛水鐘與蝴蝶》不到一半就睡著了的抱怨。論觀賞指數,也許《潛水鐘與蝴蝶》真的不高,但真的是出好電影。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1995年,法國ELLE的總編輯吉恩-多米尼克-鮑比突然因腦幹中風,因而引發閉鎖症候群,全身癱瘓,不能向正常人一樣講話,全身唯一可以動的地方是他的左眼眼皮。在治療師、親友和助手的幫助下,他抓住了唯一跟外界溝通的辦法,旁人按順序唸出字母表,到了他想要的字母他就眨一下眼睛,表示否定眨兩下眼睛。就這樣他一個個字母地拼,拼出一個個詞,一個個句子,最後拼成了一本書《潛水鐘與蝴蝶》。鮑比的肉身就像個沉重的潛水鐘,壓抑得生不如死,但是他的靈魂和思想就像蝴蝶般輕盈,他告訴世界和他的孩子,痛苦跟折磨都永遠不能磨滅他的存在。這本書發表10天后,鮑比就離開了人世。

《潛水鐘與蝴蝶》總共拿了4項奧斯卡提名,可惜全部落空,實在有點遺憾,特別是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攝影。我看這本書的時候,實在很難想像怎麼改成電影,因為這根本不是一本小說。鮑比的思想就像蝴蝶一樣飛來飛去,一時飛到半空俯瞰他都不認得的自己,一時穿梭時空回望段段回憶,每一章節都很零散簡潔,沒有所謂的故事主線,就跟現在的部落格差不多。編劇就是在這樣一本書里抽絲剝繭,串聯成一個完整的劇本。最佳改編劇本給了《老無所依》,我沒看過,也許真的很好,但是《老無所依》本來就是一本小說,改編難度不可同日而言。電影的前半段,大部份鏡頭都是從鮑比的視角出發,攝影師模擬了他唯一一隻看得見的眼睛裡的視界。模糊不清的鏡頭讓人體會到鮑比的潛水鐘是何等沉重。後半段拉到外面廣闊天地的鏡頭又處處透著法式的浪漫情懷。

電影裡一次次地拍著鮑比的親友們不厭其煩地念著字母表,幾分鐘才拼出一個短句,我理解耐性小點的人肯定像數綿羊一樣昏昏睡去。連旁觀都無法忍受,更可以體會身歷其中的痛苦。俗套的勵志片一向不是法國人的風格。從一開始拼出的第一句話「我想死」,到慢慢開始接受現實,鮑比沒有一味地反省人生,他拿自己自嘲,又在自由的靈魂世界內,想像著與美麗的助手羅曼蒂克,堅持做一個風流浪漫的法國人。在鮑比回憶的段落里,有甜蜜地、沮喪的、遺憾的、尋常的,就像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對於身邊的人和事,我們總是習以為常,絲毫沒有發現它們的珍貴,直到我們失去。珍惜眼前人,老生常談,又百發百中。

《潛水鐘與蝴蝶》最大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自由的靈魂和思想是多麼可貴。

一個朋友說從《頤和園》的遭遇看到了我們現在生存環境的惡劣,我沒有在《頤和園》的遭遇中看到(我覺得婁燁在拍之前就料到這下場了,屬於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是我從最新的秋後算帳案例中看到了:湯同學被封殺,因為一部已經被審批被刪減而且上映了半年的電影。《蘋果》的製片人被禁止拍電影2年,也是在電影上映後幾個月。還有數不清的社會新聞:52歲攝影記者王力利拍攝了一張區長低著頭做報告的照片,發表在其供職的《通州時訊》上,被定性為「圖片新聞出現導 向性偏差,政治影響極其不好,是一起政治事故」,他本人也因此被報社辭退……馬鈴薯正在被招安,豆瓣估計沒多久也逃不了被和諧掉的命運……blablabla……

得閉鎖症候群的機會是億萬份之一,但是並非只有中風才會如潛水鐘般封鎖隔絕生命,白色恐怖也可以,或者各種不如意的遭遇都可以。但是,靈魂和思想永遠是自由,而我們擁有的,不止左眼眼皮。
評論